上下句成語 (1179個)
-
841
順人者昌,逆人者亡
- 成語拼音:
- shùn rén zhě chāng,nì rén zhě wáng
- 成語解釋:
- 順:依順;昌:昌盛;逆:違背。順應民眾的就能興旺,違逆民眾的定要毀滅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申屠剛傳》:“夫圣人不以獨見為明,而以萬物為心。順人者昌,逆人者亡,此古今之所共也。”
-
842
說時遲,那時快
- 成語拼音:
- shuō shí chí,nà shí kuài
- 成語解釋:
- 小說中的常用套語。意指事情發生的速度不是記敘速度所能跟得上的。
- 成語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三回:“說時遲,那時快,武松見大蟲撲來,只一閃,閃在大蟲背后。”
-
843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 成語拼音:
- sǐ shēng yǒu mìng,fù guì zài tiān
- 成語解釋:
- 指萬事皆由天命注定。
- 成語出處:
- 《論語 顏淵》:“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
844
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 成語拼音:
- suī sǐ zhī rì,yóu shēng zhī nián
- 成語解釋:
- 猶:如同。指人雖死,精神不滅,楷模猶存。也指心無牽掛、憾事,雖死猶同活著。
- 成語出處:
- 晉 常璩《漢中士女志 文姬》:“先公為漢忠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
845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 成語拼音:
- shí shì zhī yì,bì yǒu zhōng shì
- 成語解釋:
- 邑:指小城市。即使是十戶人家的小城鎮,也有忠信的人。指處處都有賢人
- 成語出處:
- 漢·劉向《說苑·談叢》:“十步之澤,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
846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 成語拼音:
- shí shì zhī yì,bì yǒu zhōng xìn
- 成語解釋:
- 邑:指小城市。即使是十戶人家的小城鎮,也有忠信的人。指處處都有賢人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孔丘《論語·公冶長》:“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
847
四體不勤,五谷不分
- 成語拼音:
- sì tǐ bù qín,wǔ gǔ bù fēn
- 成語解釋:
- 形容舊時知識分子脫離生產勞動,缺乏生產知識。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微子》:“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
-
848
生同衾,死同穴
- 成語拼音:
- shēng tóng qīn,sǐ tóng xué
- 成語解釋:
- 衾:被子。生時共用一條被子,死后合一個墳墓。形容夫妻恩愛
- 成語出處:
- 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風月瑞仙亭》:“我既委身于你,樂則同樂,憂則同憂;生同衾,死同穴。”
-
849
順天者昌,逆天者亡
- 成語拼音:
- shùn tiān zhě chāng,nì tiān zhě wáng
- 成語解釋:
- 指順從天道的就生存,違背天道的則滅亡。同“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 成語出處:
- 元·楊梓《豫讓吞炭》第四折:“豈不聞順天者昌,逆天者亡,趙氏既昌,合當順人應天,不宜苦苦直要報仇。”
-
850
順天者逸,逆天者勞
- 成語拼音:
- shùn tiān zhě yì,nì tiān zhě láo
- 成語解釋:
- 順:順從;逸:安逸;逆:違背。順從天理的能夠得到安逸,違背天理的就會遭受勞苦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7回:“豈不聞‘順天者逸,逆天者勞’,‘數之所在,理不得而奪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強之’乎?”
-
851
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 成語拼音:
- sài wēng shī mǎ,ān zhī fēi fú
- 成語解釋:
- 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同“塞翁失馬”。
- 成語出處: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回:“處士有志未遂,甚為可惜,然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
852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 成語拼音:
- sài wēng shī mǎ,yān zhī fēi fú
- 成語解釋:
- 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同“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 成語出處:
- 《病玉緣》:“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你眼前不信俺的話也罷,到了日后,才覺得俺不是說笑話哩。”
-
853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 成語拼音:
- shùn wǒ zhě chāng,nì wǒ zhě wáng
- 成語解釋:
- 順從我的就可以存在,違背我的就叫你滅亡。形容獨裁統治。
- 成語出處:
- 先秦 莊周《莊子 盜跖》:“順吾意則生,逆吾意則死。”
-
854
順我者生,逆我者死
- 成語拼音:
- shùn wǒ zhě shēng,nì wǒ zhě sǐ
- 成語解釋:
- 順從我的心意才能生存,違抗我的心意就要滅亡。
- 成語出處:
- 語出《莊子 盜跖》:“順吾意則生,逆吾意則死。”
-
855
獅象搏兔,皆用全力
- 成語拼音:
- shī xiàng bó tù,jiē yòng quán lì
- 成語解釋:
- 比喻對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認真對付。
- 成語出處:
- 清·黃宗羲《序》:“沾沾卷石之菁華,一花之開落,與桑經酈注爭長黃池,則是獅象搏兔,皆用全力爾。”
-
856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 成語拼音:
- shù yóu rú cǐ,rén hé yǐ kān
- 成語解釋:
- 堪:勝任。樹木尚且凋落,人怎能不衰老
- 成語出處:
- 北周·庾信《枯樹賦》:“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搖落,凄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
857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 成語拼音:
- shàn yǒu shàn bào,è yǒu è bào
- 成語解釋:
- 謂行善和作惡到頭來都有報應。
- 成語出處:
- 《纓絡經 有行無行品》:“又問目連:‘何者是行報耶?’目連白佛言:‘隨其緣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
858
說一是一,說二是二
- 成語拼音:
- shuō yī shì yī,shuō èr shì èr
- 成語解釋:
- 說話算數,確定不移。
- 成語出處: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1回:“我向來說一是一,說二是二。”
-
859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 成語拼音:
- shì zhī bù jiàn,tīng zhī bù wén
- 成語解釋:
- 看見了同沒有看見一樣,聽見了同沒有聽見一樣。形容不重視,不注意。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知北游》:“終日視之而不見,聽之而不聞,搏之而不得也。”
-
860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成語拼音:
- shào zhuàng bù nǔ lì,lǎo dà tú shāng bēi
- 成語解釋:
- 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到了老年,悲傷也沒用了。
- 成語出處:
- 《樂府詩集·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上下句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