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句成語 (1179個)
-
21
取法乎上,僅得乎中
- 成語拼音:
- qǔ fǎ hū shàng,jìn dé hū zhōng
- 成語解釋:
- 取上等的為準則,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標準嚴要求。
- 成語出處:
- 語出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僅得為中,取法于中,故為其下。”
-
22
取法于上,僅得乎中
- 成語拼音:
- qǔ fǎ yú shàng,jìn dé hū zhōng
- 成語解釋:
- 法:標準,規范。取上等的為標準,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標準嚴要求
- 成語出處:
- 唐·唐太宗《帝范》第四卷:“取法于上,僅得乎中,取法于中,故為其下。”
-
23
上不著天,下不著地
- 成語拼音:
- shàng bù zháo tiān,xià bù zháo dì
- 成語解釋:
- 比喻兩頭沒有著落。
- 成語出處: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解老》:“上不屬天,而下不著地,以腸胃為根本,不食則不能活。”
-
24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 成語拼音:
- shì shàng wú nán shì,zhǐ pà yǒu xīn rén
- 成語解釋:
- 指只要肯下決心去做,任何困難都能克服。
- 成語出處:
- 明·酉陽野史《續三國演義》第38回:“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既來至此,焉有怯進之理?”
-
25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 成語拼音:
- shàng yǒu tiān táng,xià yǒu sū háng
- 成語解釋:
- 指蘇州、杭州比天堂還要美好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14回:“從來江山秀麗,人物奢華,所以相傳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
26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 成語拼音:
- shàng zhī tiān wén,xià zhī dì lǐ
- 成語解釋:
- 知:曉得,知道。形容學問淵博,無所不至
- 成語出處:
- 《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吳國賢臣伍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經武律,以立其身。”
-
27
無天于上,無地于下
- 成語拼音:
- wú tiān yú shàng,wú dì yú xià
- 成語解釋:
- 原指軍將臨戰奮不顧身。
- 成語出處:
- 《尉繚子 武議》:“將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無天於上,無地於下,無主於后,無敵於前。”
-
28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 成語拼音:
- yī rén zhī xià,wàn rén zhī shàng
- 成語解釋:
- 多指地位崇高權勢顯赫的大臣。
- 成語出處:
- 《六韜》:“屈一人下,伸萬人上,惟圣人能行之。”
-
29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 成語拼音:
- bā gōng shān shàng,cǎo mù jiē bīng
- 成語解釋:
- 將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當作是士兵。形容極度驚恐,疑神疑鬼。
- 成語出處:
- 《晉書 苻堅載記下》:“(苻)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
30
放下屠刀,立便成佛
- 成語拼音:
- fàng xià tú dāo,lì biàn chéng fó
- 成語解釋:
- 放:安放,擱置;屠刀:宰殺牲畜的刀。佛教語,勸人改惡從善。比喻作惡的人決心改過,就能變成好人
- 成語出處:
- 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微集》第一卷:“屠兒在涅槃會上,放下屠刀,立便成佛。”
-
31
柳樹上著刀,桑樹上出血
- 成語拼音:
- liǔ shù shàng zháo dāo,sāng shù shàng chū xuè
- 成語解釋:
- 比喻代人受過。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0卷:“忽朝一日,發出句說話來,教‘張公吃酒李公醉’,‘柳樹上著刀,桑樹上出血’。”
-
32
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 成語拼音:
- pín jiàn zhī jiāo bù kě wàng,zāo kāng zhī qī bù xià táng
- 成語解釋:
- 貧賤之交:貧困時的知心朋友;糟糠:酒糟和糠麩。富貴時不要忘記貧賤時的朋友,不要拋棄共同患難過的妻子
- 成語出處:
- 《南齊書·劉悛傳》:“后悛從駕登蔣山,上數嘆曰:‘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顧謂悛曰:‘此況卿也。’”
-
33
三十六著,走為上著
- 成語拼音:
- sān shí liù zhāo,zǒu wéi shàng zhāo
- 成語解釋:
- 著:下棋落子,比喻計策或手段。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了事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娘道:‘我兒,三十六著,走為上著,只恐沒處走。’”
-
34
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 成語拼音:
- shān shàng wú lǎo hǔ,hóu zǐ chēng dà wáng
- 成語解釋:
- 俗語,比喻沒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當主要角色。
- 成語出處:
- 《晚清文學叢鈔 冷眼觀》第十四回:“靠著老子做過上海道,在城里面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弄慣了的脾氣,陪著朋友來吃臺把酒,就像是連四塊下腳錢都是冤枉花的。”
-
35
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 成語拼音:
-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
- 成語解釋:
- 太公:指周初的呂尚,即姜子牙。比喻心甘情愿地上當。
- 成語出處:
- 《武王伐紂平話》下卷:“姜尚因命守時,直鉤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鉤來!’”
-
36
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 成語拼音:
- zài rén wū yán xià,bù dé bù dī tóu
- 成語解釋:
-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順從
- 成語出處:
- 《上饒集中營·煉獄雜記》:“他勸你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
37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 成語拼音:
- chī dé kǔ zhōng kǔ,fāng wéi rén shàng rén
- 成語解釋:
- 方:始;人上人:指才能出眾的人。吃得千辛萬苦,才能獲取功名富貴,成為別人敬重的人
- 成語出處: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一回:“這才合了俗語說的一句話,叫做‘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
38
在他檐下走,怎敢不低頭
- 成語拼音:
- zài tā yán xià zǒu,zěn gǎn bù dī tóu
- 成語解釋:
-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順從
- 成語出處: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9回:“‘在他檐下走,怎敢不低頭!’大帥連這句俗語還不知道嗎。”
-
39
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 成語拼音:
- jiāng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
- 成語解釋:
- 比喻心甘情愿地上當。
- 成語出處:
- 《武王伐紂平話》下卷:“姜尚因命守時,直鉤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釣來!’”
-
40
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
- 成語拼音:
- quán tóu shàng lì dé rén,gē bó shàng zǒu dé m
- 成語解釋:
- 比喻為人清白,作風正派,過得硬。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4回:“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鱉老婆。”
* 上下句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