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成語 (764個)
-
681
重氣輕命
- 成語拼音:
- zhòng qì qīng mìng
- 成語解釋:
- 同“重義輕生”。
- 成語出處:
- 三國·魏·曹植《七啟》:“是以雄俊之徒,交黨結倫,重氣輕命,感分遺身。”
-
682
坐視不救
- 成語拼音:
- zuò shì bù jiù
- 成語解釋:
- 旁觀別人的危難而不加救助。
- 成語出處:
- 宋 洪邁《夷堅志補 褚大震死》:“兇愎不孝,鄉里惡之。母嘗墮水中,坐視不救,有他人援之,后加詬罵而毆之。”
-
683
自投羅網
- 成語拼音:
- zì tóu luó wǎng
- 成語解釋:
- 比喻自己進入圈套。也比喻自己找死或自己上當。
- 成語出處:
- 三國 魏 曹植《野田黃雀行》:“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
-
684
逐物不還
- 成語拼音:
- zhú wù bù hái
- 成語解釋:
- 謂沉湎于世俗。語本《莊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駘蕩而不得,逐萬物而不反。”
- 成語出處:
- 語出《莊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駘蕩而不得,逐萬物而不反。”三國·魏·嵇康《贈兄秀才入軍》詩之十八:“流代難寤,逐物不還。至人遠鑒,歸之自然。”
-
685
贓污狼藉
- 成語拼音:
- zāng wū láng jí
- 成語解釋:
- 指貪污受賄,行為不檢,名聲敗壞。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 魏志武帝紀》:“長吏多阿附貴戚,贓污狼藉。”
-
686
助我張目
- 成語拼音:
- zhù wǒ zhāng mù
- 成語解釋:
- 張目:睜大眼睛,比喻張揚氣勢。比喻得到別人的贊助,聲勢更加壯大。
- 成語出處:
- 三國魏·曹植《與吳季重書》:“墨翟不好伎,何為過朝歌而回車乎?足下好伎,值墨翟回車之縣,想足下助我張目也。”
-
687
正言直諫
- 成語拼音:
- zhèng yán zhí jiàn
- 成語解釋:
- 以正義之語,規勸皇帝、上級、長輩或朋友。
- 成語出處:
- 三國 魏 桓范《諫爭》:“今正言直諫,則近死辱而遠榮寵,人情何好焉,此乃欲忠于主耳!”
-
688
孳孳不倦
- 成語拼音:
- zī zī bù juàn
- 成語解釋:
- 指工作或學習勤奮努力、不知疲倦。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魯丕傳》:“性沉深好學,孳孳不倦。”
-
689
五體投地
- 成語拼音:
- wǔ tǐ tóu dì
- 成語解釋:
- 五體:頭和四肢;投地:著地。兩手、兩膝和頭一起著地。原為古代印度最恭敬的一種致敬儀式。后比喻心悅誠服或敬佩到了極點。
- 成語出處:
- 《梁書 中天竺國傳》:“今以此國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歸屬,五體投地,歸誠大王。”
-
690
半籌莫展
- 成語拼音:
- bàn chóu mò chǎn
- 成語解釋:
- 半條計策也施展不出。比喻沒有一點辦法
- 成語出處:
- 孫中山《自序》:“惟自民國成立之日,則予之主張建設,反致半籌莫展,一敗涂地。”
-
691
不測之禍
- 成語拼音:
- bù cè zhī huò
- 成語解釋:
- 測:估計。估計不到的災禍,多指死亡
- 成語出處: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秦始皇九年》:“妾賴天而有男,則是君之子為王也。楚國盡可得,孰與身臨不測之禍哉!”
-
692
不服水土
- 成語拼音:
- bù fú shuǐ tǔ
- 成語解釋:
- 不能適應移居地方的氣候和飲食習慣。
- 成語出處:
- 漢 荀悅《漢紀 武帝紀》:“中國之人,不知其地勢,不能服其水土。”
-
693
斗轉參橫
- 成語拼音:
- dǒu zhuǎn shēn héng
- 成語解釋:
- 北斗轉向,參星打橫。指天快亮的時候。
- 成語出處:
- 宋 韓元吉《水龍吟 題三峰閣詠英華女子》詞:“斗轉參橫,半簾花影,一溪寒水。”
-
694
奮袂而起
- 成語拼音:
- fèn mèi ér qǐ
- 成語解釋:
- 奮袂:揮袖。袖子一揮站起來。形容奮然而起。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55回:“莊王方進午膳,聞申舟見殺,投箸于席,奮袂而起。”
-
695
過五關斬六將
- 成語拼音:
- guò wǔ guān zhǎn liù jiàng
- 成語解釋:
- 比喻克服重重困難。這是《三國演義》中描寫關羽的故事
- 成語出處:
- 《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76回:“這如今萬世之下,那一個不說道過五關斬六將、掀天揭地的好大丈夫?”
-
696
回腸蕩氣
- 成語拼音:
- huí cháng dàng qì
- 成語解釋:
- 蕩:動搖。使肝腸回旋;使心氣激蕩。形容文章、樂曲十分婉轉動人;耐人尋味。
- 成語出處:
- 清 龔自珍《夜坐》:“功高拜將成仙外,才盡回腸蕩氣中。”
-
697
天高聽卑
- 成語拼音:
- tiān gāo tīng bēi
- 成語解釋:
- 卑:低下。原指上天神明可以洞察人間最卑微的地方。舊時稱好的帝王了解民情。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宋微子世家》:“天高聽卑。君有君人之言三,熒惑宜有動。”
-
698
一心一計
- 成語拼音:
- yī xīn yī jì
- 成語解釋:
- 一心一意。
- 成語出處: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16回:“他怎的就知我和你一心一計?想必你叫他話來。”
-
699
阿斗太子
- 成語拼音:
- ā dǒu tài zǐ
- 成語解釋:
- 阿斗:三國蜀漢劉備之子劉禪的小名。此人庸碌無能,雖有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興蜀漢。指懦弱無能的人
- 成語出處:
- 高陽《胡雪巖全傳 燈火樓臺》:“丈夫是個阿斗太子,哪怕你是諸葛亮,也只好嘆口氣。”
-
700
悲從中來
- 成語拼音:
- bēi cóng zhōng lái
- 成語解釋:
- 中:內心。指悲傷的感情從內心發出來
- 成語出處:
- 嚴秀《哀吳晗》:“我看了吳晗教授的那一段事跡,不禁廢書而嘆,悲從中來。”
* 三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