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成語 (764個)
-
721
黷武窮兵
- 成語拼音:
- dú wǔ qióng bīng
- 成語解釋:
- 濫用兵力,任意征討
- 成語出處:
- 《周書 武帝紀論》:“若使翌日之瘳無爽,經營之志獲申,黷武窮兵,雖見譏于良吏。”
-
722
覆車之鑒
- 成語拼音:
- fù chē zhī jiàn
- 成語解釋:
- 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作為以后的教訓。
- 成語出處:
- 晉 王隱《蜀記》:“公孫述據蜀而滅,此皆前世覆車之鑒。”
-
723
風流云散
- 成語拼音:
- fēng liú yún sà
- 成語解釋:
- 輕風流動;云彩散開。比喻經常在一起的人;一時間四下分離;散走各方。也比喻作品的散軼。
- 成語出處:
- 漢 王粲《贈蔡子篤》詩:“風流云散,一別如雨。”
-
724
粉身碎骨
- 成語拼音:
- fěn shēn suì gǔ
- 成語解釋:
- 全身粉碎。多指為了某種目的而不惜犧牲生命。也比喻徹底遭到失敗或遭遇極大的磨難。
- 成語出處:
- 唐 蔣防《霍小玉傳》:“平生志愿,今日獲從,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
725
蝮蛇螫手,壯士解腕
- 成語拼音:
- fù shé shì shǒu,zhuàng shì jiě wàn
- 成語解釋:
- 手腕被腹蛇咬傷,便立即截斷,以免毒液延及全身,危及生命。比喻事到緊要關頭,必須下決心當機立斷。也比喻犧牲局部,照顧全局。
- 成語出處: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梁武帝中大通二年》:“蝮蛇螫手,壯士解腕。割指亦是其類,乃吉祥也。”
-
726
風恬浪靜
- 成語拼音:
- fēng tián làng jìng
- 成語解釋:
- 恬:平靜,安適;靜:安靜。風很安逸,浪很安靜。指沒有風浪。比喻平靜無事
- 成語出處: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十卷:“若不虧得一個人有主意,處置風恬浪靜,不知炒到幾年上才是了結。”
-
727
風移俗改
- 成語拼音:
- fēng yí sú gǎi
- 成語解釋:
- 移:改變。轉移風氣,改變習俗
- 成語出處:
- 晉·李氏《先賢行狀》:“遷濟陰太守,以德讓為政,風移俗改。”
-
728
蓋世無雙
- 成語拼音:
- gài shì wú shuāng
- 成語解釋:
- 蓋:壓倒。世上再沒有第二個。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力拔山兮氣蓋世。”
-
729
過屠門而大嚼
- 成語拼音:
- guò tú mén ér dà jiáo
- 成語解釋:
- 屠門:肉店。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實際的辦法來安慰自己。
- 成語出處:
- 漢 桓譚《新論》:“人聞長安樂,則出門而西向笑;知肉美味,則對屠門而大嚼。”
-
730
皓齒明眸
- 成語拼音:
- hào chǐ míng móu
- 成語解釋:
- 皓:潔白;眸:眼珠;也指眼睛。指潔白的牙齒;明亮的眼睛。形容女子容貌美麗;亦喻指美女。
- 成語出處:
- 唐 杜甫《哀江頭》詩:“明眸皓齒今安在,血污游魂歸不得。”
-
731
見獵心喜
- 成語拼音:
- jiàn liè xīn xǐ
- 成語解釋:
- 看見別人打獵而感到高興。比喻看見某種情況觸動自己原有的愛好;不免躍躍欲試。
- 成語出處:
- 《二程全書》第七卷:“明道年十六七時,好田獵。十二年,暮歸,在田野間見田獵者,不覺有喜心。”
-
732
決一死戰
- 成語拼音:
- jué yī sǐ zhàn
- 成語解釋:
- 拼死一戰以決勝負。
- 成語出處:
- 《清史稿 文宗本紀》:“周天爵素稱勇敢,所保臧紆青練勇可當一面,獨不能與賊決一死戰耶。”
-
733
口出不遜
- 成語拼音:
- kǒu chū bù xùn
- 成語解釋:
- 遜:恭順;謙遜。說出的話非常不謙遜;沒有禮貌。
- 成語出處:
- 清·貪夢道人《彭公案》第16回:“他說我訛他,還口出不遜,打了我一頓,求老爺公斷。”
-
734
開天辟地
- 成語拼音:
- kāi tiān pì dì
- 成語解釋:
- 辟:開辟。古代神話傳說;盤古氏開天辟地;才開始了人類歷史。用來指開創人類的歷史或有史以來前所未有的。
- 成語出處:
- 《隋書 音樂志中》:“開天辟地,峻岳夷海。”
-
735
口燥唇干
- 成語拼音:
- kǒu zào chún gān
- 成語解釋:
- 口腔和嘴唇都干了。形容話說得很多或費盡口舌。
- 成語出處:
-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相和歌辭十一 善哉行》:“來日大難,口燥唇干。今日相樂,皆當喜歡。”
-
736
略不世出
- 成語拼音:
- lüè bù shì chū
- 成語解釋:
- 略:計劃,謀略;世:時代。謀略高明,世間少有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此所謂功無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
737
來日大難
- 成語拼音:
- lái rì dà nàn
- 成語解釋:
- 表示前途困難重重。
- 成語出處:
-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善哉行》:“來日大難,口燥唇干。”
-
738
狼心狗行
- 成語拼音:
- láng xīn gǒu xíng
- 成語解釋:
- 心腸似狼,行為如狗。比喻貪婪兇狠,卑鄙無恥。
- 成語出處:
- 元 楊暹《西游記》第四本第13出:“見一人光紗帽,黑布衫,鷹頭雀腦將身探,狼心狗行潛蹤闞,鵝行鴨步懷愚濫。”
-
739
龍驤虎視
- 成語拼音:
- lóng xiāng hǔ shì
- 成語解釋:
- 象龍馬高昂著頭,象老虎注視著獵物。形容人的氣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 成語出處:
- 漢 潘勖《冊魏公九錫文》:“君龍驤虎視,旁眺八維,掩討逆節,折沖四海。”
-
740
明眸皓齒
- 成語拼音:
- míng móu hào chǐ
- 成語解釋:
- 眸:眸子;眼珠;皓:潔白。明亮的眼睛;潔白的牙齒。形容女子的美貌;也借指美女。
- 成語出處:
- 唐 杜甫《哀江頭》詩:“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
* 三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