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 (328個)
-
1
計窮慮極
- 成語拼音:
- jì qióng lǜ jí
- 成語解釋:
- 謂計慮窮盡。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吳志·魯肅傳》:“備遂割湘水為界,于是罷軍”裴松之注引三國·吳·韋昭《吳書》:“始與豫州觀于長阪,豫州之眾不當一校,計窮慮極,志勢摧弱,圖欲遠竄,望不及此。”
-
2
求田問舍
- 成語拼音:
- qiú tián wèn shě
- 成語解釋:
- 舍:房子。多方購買田地,到處問詢屋介。指只知道置產業,謀求個人私利。比喻沒有遠大的志向。
- 成語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陳登傳》:“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
-
3
問舍求田
- 成語拼音:
- wèn shě qiú tián
- 成語解釋:
- 只知道置產業。比喻沒有遠大的志向。
- 成語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陳登傳》:“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是元龍所諱也,何緣當與君語。”
-
4
志同道合
- 成語拼音:
- zhì tóng dào hé
- 成語解釋:
- 形容彼此志向相同;信仰、志趣一致。志:志向;道:道路;信仰。
- 成語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陳思王植傳》:“及其見舉于湯武、周文,誠道合志同,玄漠神通。”
-
5
弘毅寬厚
- 成語拼音:
- hóng yì kuān hòu
- 成語解釋:
- 弘毅:意志堅強,志向遠大。志向遠大而待人寬大厚道。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蜀志·先主(劉備)傳評》:“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疬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
6
民殷國富
- 成語拼音:
- mín yīn guó fù
- 成語解釋:
- 殷:殷實,富足;阜:豐富。國家人民殷實富裕。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傳》:“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
7
死不瞑目
- 成語拼音:
- sǐ bù míng mù
- 成語解釋:
- 死了也不閉眼。指人將要死之時心里有放不下的事情。多用來形容志向或心愿未能實現;死不甘心。
- 成語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孫堅傳》:“卓逆天無道,蕩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懸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
-
8
掩目捕雀
- 成語拼音:
- yǎn mù bǔ què
- 成語解釋:
- 遮著眼睛捉麻雀。比喻自己騙自己。
- 成語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陳琳傳》:“諺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況大國之事,其可以詐立乎!”
-
9
枝附葉連
- 成語拼音:
- zhī fù yè lián
- 成語解釋:
- 見“枝附葉著”。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蜀志·姜維傳》:“[姜維]故自危懼,不復還成都”裴松之注引晉·常璩《華陽國志》:“維惡黃皓恣擅,啟后主欲殺之。后主曰:‘皓趨走小臣耳……君何足介意!’維見皓枝附葉連,懼于失言,遜辭而出。”
-
10
愛日惜力
- 成語拼音:
- ài rì xī lì
- 成語解釋:
- 珍惜時間,不虛擲精力。
- 成語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孫和傳》:“且志士愛日惜力 ,君子慕其大者,高山景行,恥非其次。”
-
11
車載斗量
- 成語拼音:
- chē zài dǒu liáng
- 成語解釋:
- 載:裝載。用車裝;用斗量。形容事物、人才很多;也作“斗量車載”。
- 成語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孫權傳》“遣都尉趙咨使魏”裴松之注引三國 吳 韋昭《吳書》:“如臣之比,車載斗量,不可勝數。”
-
12
改操易節
- 成語拼音:
- gǎi cāo yì jié
- 成語解釋:
- 改、易:改變。改變原來的操行和志向。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吳志·黃蓋傳》:“自春訖夏,寇亂盡平,諸幽邃巴、醴、由、誕邑侯君長,皆改操易節,奉禮請見,郡境遂清。”
-
13
高才遠識
- 成語拼音:
- gāo cái yuǎn shí
- 成語解釋:
- 才能高超,見識深遠。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魏志·和洽傳》“清醇有鑒識”裴松之注引三國·魏·周斐《汝南先賢傳》:“召陵謝子微,高才遠識。”
-
14
改弦易張
- 成語拼音:
- gǎi xián yì zhāng
- 成語解釋:
- 猶改弦更張。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吳志·孫休傳論》:“休以舊愛宿恩,任用興布,不能拔進良才,改弦易張,雖志善好學,何益救知己乎?”
-
15
魂不守舍
- 成語拼音:
- hún bù shǒu shè
- 成語解釋:
- 舍:住宅;指人的軀體。靈魂離開了軀體。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也形容驚恐萬分。
- 成語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管輅傳》裴松之注引三國 魏 管辰《管輅別傳》:“何之視侯,則魂不守宅,血不華色,精爽煙浮,容若槁木,謂之鬼幽。”
-
16
回籌轉策
- 成語拼音:
- huí chóu zhuǎn cè
- 成語解釋:
- 運籌決策。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恪之才捷,皆此類也。”裴松之注引三國·魏·管辰《諸葛恪別傳》:“[孫權]又問:‘卿何如滕胤?’恪答曰:‘登階躡履,臣不如胤,回籌轉策,胤不如臣。’”
-
17
同心一意
- 成語拼音:
- tóng xīn yī yì
- 成語解釋:
- 心志一致。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吳志·魯肅傳》:“肅請得奉命吊表二子……及說備使撫表眾,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
18
針芥相投
- 成語拼音:
- zhēn jiè xiāng tóu
- 成語解釋:
- 《三國志·吳志·虞翻傳》“虞翻字仲翔,會稽余姚人也”裴松之注引三國吳韋昭《吳書》:“虎魄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針。”磁石引針,琥珀拾芥,因以“針芥相投”謂相投契。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吳志·虞翻傳》“虞翻字仲翔,會稽余姚人也”裴松之注引三國吳韋昭《吳書》:“虎魄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針。”
-
19
甄奇錄異
- 成語拼音:
- zhēn qí lù yì
- 成語解釋:
- 謂選拔錄用優秀的人才。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吳志·步騭傳》:“騭于是條于時事業在荊州界者,諸葛瑾……李肅、周條、石幹十一人,甄別形狀。”裴松之注引三國·吳·韋昭《吳書》:“[李肅]善論議,臧否得中,甄奇錄異,薦述后進,題目品藻,曲有條貫,眾以此服之。”
-
20
不習水土
- 成語拼音:
- bù xí shuǐ tǔ
- 成語解釋:
- 習:習慣,適應。指不能適應一個地方的氣候條件或飲食習慣
- 成語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周瑜傳》:“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
* 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