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生蓮花的意思 步步生蓮花的讀音和出處
- 步
- 步
- 生
- 蓮
- 花
- 成語名稱:
- 步步生蓮花
- 成語拼音:
- [bù bù shēng lián huā]
- 成語解釋:
- 蓮花:荷花。形容女子步態輕盈姿
- 成語出處:
- 《南史 齊紀下 廢帝東昏侯》:“(東昏侯)又鑿金為蓮華(花)以貼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華(花)也。’”
- 成語例句:
- 富翁在后面看去,真是步步生蓮花。★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8卷
- 是否常用: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復句式;作謂語;形容女子步態輕盈
- 結構類型:
- 復句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步步生蓮蘤
- 英文翻譯:
- Lotus grows step by step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步步生蓮花”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復句式成語 五字成語 AABC式的成語 花的成語 B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荷花 形容 女子 步態 輕盈姿
“步步生蓮花”的單字解釋
【步】:1.行走時兩腳之間的距離;腳步:正步。跑步。寸步難移。走了一步棋。2.階段:初步。事情一步比一步順利。3.地步;境地:不幸落到這一步。4.舊制長度單位,1步等于5尺。5.用腳走:步入會場。亦步亦趨。6.踩;踏:步人后塵。7.用腳步等量地:步一步這塊地夠不夠三畝。8.姓。9.同“埠”(多用于地名):鹽步。祿步。炭步(都在廣東)。
【步】:1.行走時兩腳之間的距離;腳步:正步。跑步。寸步難移。走了一步棋。2.階段:初步。事情一步比一步順利。3.地步;境地:不幸落到這一步。4.舊制長度單位,1步等于5尺。5.用腳走:步入會場。亦步亦趨。6.踩;踏:步人后塵。7.用腳步等量地:步一步這塊地夠不夠三畝。8.姓。9.同“埠”(多用于地名):鹽步。祿步。炭步(都在廣東)。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優生優育。生于北京。2.生長: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對):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計:謀生。營生。5.生命:喪生。舍生取義。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龍活虎。8.產生;發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燒:生火。生爐子。10.姓。11.果實沒有成熟(跟“熟”相對,下12.—13.同):生柿子。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沒有煮過或煮得不夠的:夾生飯。生吃瓜果要洗凈。15.沒有進一步加工或煉過的:生石膏。生鐵。16.生疏:生人。生字。認生。剛到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強:生湊(勉強湊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數表示感情、感覺的詞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詞后綴:醫生。20.某些副詞的后綴,如“好生、怎生”等。
【蓮】:1.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淺水中,地下莖肥大而長,有節,葉子圓形,高出水面,花大,淡紅色或白色,有香氣。地下莖叫藕,種子叫蓮子,都可以吃。也叫荷或芙蓉。2.指蓮子:建蓮(福建產的蓮子)。湘蓮(湖南產的蓮子)。3.姓。
【花】:1.種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由花瓣、花萼、花托、花蕊組成,有各種顏色,有的長得很艷麗,有香味:一朵花兒。2.可供觀賞的植物:花木。花盆兒。花兒匠。種花兒。3.(花兒)形狀像花朵的東西:燈花兒。火花。雪花兒。4.煙火的一種,以黑色火藥加其他化學物質制成,在夜間燃放,能噴出許多火花,供人觀賞:花炮。禮花。放花。5.花紋:白地藍花兒。這被面花兒太密。6.顏色或種類錯雜的:花白。花貓。花花綠綠。7.(眼睛)模糊迷亂:眼花。昏花。8.衣服磨損或要破沒破的樣子:袖子都磨花了。9.用來迷惑人的;不真實或不真誠的:花招兒。花賬。花言巧語。10.姓。11.用;耗費:花費。花錢。花時間。該花的花,該省的省。
“步步生蓮花”的近義詞
“步步生蓮花”的相關成語
“步步生蓮花”的關聯成語
步字的成語
步字的成語
生字的成語
蓮字的成語
花字的成語
步開頭的成語
步開頭的成語
生開頭的成語
蓮開頭的成語
花開頭的成語
bu的成語
bu的成語
sheng的成語
lian的成語
hua的成語
bbslh的成語
“步步生蓮花”造句
夢境世界步步生蓮花,蘇滬是否會越陷越深?第一章。
男孩起身微笑,雙手合十走了十二步,步步生蓮花幻景,白虎跪伏。
你舞姿輕靈,身輕似燕,身體軟如云絮,雙臂柔若無骨,步步生蓮花般地舞姿,如花間飛舞的蝴蝶,如潺潺的流水,如深山中的明月,如小巷中的晨曦,如荷葉尖的圓露,使我如飲佳釀,醉得無法自抑。
經典記載四月八日,太子自摩耶夫人右肋出胎,誕生于蘭毗尼園的無憂樹下,太子下地能走,周行7步,步步生蓮花,并且舉目四顧,自謂。
后宮服御,極選珍奇,鑿為蓮花以貼地,令藩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花也。
* 步步生蓮花的意思 步步生蓮花的成語解釋 步步生蓮花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