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意思 有過之而無不及的讀音和出處

    • yǒu
    • guò
    • zhī
    • ér
    成語名稱:
    有過之而無不及
    成語拼音:
    [yǒu guò zhī ér wú bù jí]
    成語解釋:
    過:超過;及:趕上。達到。相比之下;只有超過而沒有趕不上的。
    成語出處:
    《論語·先進》:“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
    成語例句:
    自古以來,做官越做越富,教書越教越窮。到了中華民國,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七章)
    是否常用:
    常用成語
    感情褒貶:
    中性成語
    成語詞性:
    用于人、事或物的比較。一般用作賓語。
    結構類型:
    偏正式成語
    形成年代:
    近代成語
    標準拼音:
    而;不能讀“ěr”。
    繁體字形:
    有過之而無不及
    英文翻譯:
    go beyond
    成語故事:
    成語接龍:
    “有過之而無不及”成語接龍
    成語分類:
    七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Y開頭的成語
    成語關注:
    超過 趕上 達到 沒有 趕不上

    成語有過之而無不及

    “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單字解釋

    】:[yǒu]1.存在:有關。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備無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屬:他有一本書。3.表示發生、出現:有病。情況有變化。4.表示估量或比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學問。6.用在某些動詞前面表示客氣:有勞。有請。7.無定指,與“某”相近:有一天。8.詞綴,用在某些朝代名稱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表示整數之外再加零數。
    】:[guò]1.從一個地點或時間移到另一個地點或時間;經過某個空間或時間:過來。過去。過河。過橋。過年。過節。日子越來越好過了。2.從甲方轉移到乙方:過戶。過賬。3.使經過(某種處理):過羅。過篩子。過濾。過淋。過磅。過秤。過油肉。過過數兒。4.用眼看或用腦子回憶:過目。把昨天的事在腦子里過了一遍。5.超過(某個范圍和限度):過分。過期。過猶不及。樹長得過了房。6.分子結構中有過氧基(—O—O—)結構的:過硫酸根(SO5-)。過氧化氫(H2O2)。7.探望;拜訪:過訪。8.去世:老太太過了好幾天了。9.過失(跟“功”相對):過錯。記過。勇于改過。10.傳染:這個病過人。11.用在動詞后,表示經過:走過廣場。把他送過了橋。12.用在動詞后,表示掉轉方向:翻過一頁。他回過頭看了看。13.用在動詞后,表示超過或勝過:我比不過你。一匹馬比得過兩頭驢。[guo]1.用在動詞后,表示完畢:吃過飯再走。杏花和碧桃都已經開過了。2.用在動詞后,表示某種行為或變化曾經發生,但并未繼續到現在:他去年來過北京。我們吃過虧,上過當,有了經驗了。[guō]姓。
    】: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1.連接動詞、形容詞或詞組、分句等。a)連接語意相承的成分:偉大而艱巨的任務。戰而勝之。取而代之。我們正從事一個偉大的事業,而偉大的事業必須有最廣泛的群眾的參加和支持。b)連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補充的成分:梔子花的香,濃而不烈,清而不淡。馬克思主義叫我們看問題不要從抽象的定義出發,而要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c)連接語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轉折:如果能集中生產而不集中,就會影響改進技術、提高生產。d)連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難而畏懼而退卻而消極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時間、方式、目的、原因、依據等的成分連接到動詞上面:匆匆而來。挺身而出。為正義而戰。因公而死。視情況而定。4.插在主語謂語中間,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戰爭而不依靠人民大眾,毫無疑義將不能取得勝利。5.姓。
    】:[wú]1.沒有(跟“有”相對):從無到有。無產階級。有則改之,無則加勉。2.不:無論。無須。3.不論:事無大小,都有人負責。4.同“”。5.姓。[mó]見【南無】。
    】:[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1.達到:波及。普及。及格。目力所及。由表及里。將及十載。2.趕上:及時。及早。望塵莫及。3.比得上:論學習,我不及他。4.推及;顧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攻其一點,不及其余。5.姓。6.用“及”連接的成分多在意義上有主次之分,主要的成分放在“及”的前面。

    “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反義詞

    “有過之而無不及”的近義詞

    “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相關成語

    “有過之而無不及”的關聯成語

    “有過之而無不及”造句

    在優禮進士方面,宋代較唐代實有過之而無不及,進士登第后在精神、物質兩方面獲得了優厚的回報。

    曾經自比膽略較之魏征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我,曾經幽默風趣葷笑話層出不窮的我,而今卻變得何其的沉默寡言。

    比起上上代算命師有過之而無不及吧!你也別狡辯,聽我繼續說。

    他想不到這款虛擬游戲居然做得這么真實,比宣傳上有過之而無不及,跟現實世界沒什么兩樣了。

    鄒氏的美貌不亞于甘糜二位嫂嫂,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雖不知其底細,但見其雍容典雅,儀態萬方,惜身自重,沒有半點妖艷魅惑之姿,絕非壞女人。

    外部明亮,內里更是現代化得很,比起市內的商品房有過之而無不及

    真說起來,比我那三尸腦神丹,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生平如石壁上所寫有過之而無不及,一生愛劍如命。

    雖然在變化上及不上人類,但是在絕對的力量上卻有過之而無不及

    原先凝固的空氣又在繼續,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

    * 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意思 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成語解釋 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