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來暗往的意思 明來暗往的讀音和出處
- 明
- 來
- 暗
- 往
- 成語名稱:
- 明來暗往
- 成語拼音:
- [míng lái àn wǎng]
- 成語解釋:
- 公開或暗地里來往。形容關系密切,往來頻繁。
- 成語出處:
- 浩然《艷陽天》第120章:“馬小辮跟馬之悅明來暗往,大伙兒嘴上不說,心里都有數目字兒。”
- 成語例句: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聯合式;作狀語;含貶義
- 結構類型:
- 聯合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當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明來暗往
- 英文翻譯:
- secret going-on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明來暗往”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聯合式成語 M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公開 來往 形容 關系密切 頻繁
“明來暗往”的單字解釋
【明】:1.明亮(跟“暗”相對):明月。天明。燈火通明。2.明白;清楚:問明。講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開;顯露在外;不隱蔽(跟“暗”相對):明說。明令。明溝。明槍易躲,暗箭難防。4.眼力好;眼光正確;對事物現象看得清:聰明。英明。精明強干。耳聰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棄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視覺:雙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義。不明利害。8.表明;顯示:開宗明義。賦詩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會,干嗎還要為難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樂年間遷都北京。12.姓。
【來】:1.從別的地方到說話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對):來往。來賓。來信。從縣里來了幾個干部。2.(問題、事情等)發生;來到:問題來了。開春以后,農忙來了。3.做某個動作(代替意義更具體的動詞):胡來。來一盤棋。來一場籃球比賽。你歇歇,讓我來。何必來這一套?4.趨向動詞。跟“得”或“不”連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他們倆很談得來。這個歌我唱不來。5.用在另一動詞前面,表示要做某件事:你來念一遍。大家來想辦法。6.用在另一動詞或動詞結構后面,表示來做某件事:我們賀喜來了。他回家探親來了。7.用在動詞結構(或介詞結構)與動詞(或動詞結構)之間,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個荷葉來當雨傘。你又能用什么理由來說服他呢?8.來著:這話我多會兒說來?9.未來的:來年。來日方長。10.姓。11.詩歌、熟語、叫賣聲里用作襯字:正月里來是新春。不愁吃來不愁穿。黑白桑葚來大櫻桃。12.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朝著說話人所在的地方:把鋤頭拿來。各條戰線傳來了振奮人心的消息。13.用在動詞后,表示結果:信筆寫來。一覺醒來。說來話長。看來今年超產沒有問題。想來你是早有準備的了。
【暗】:1.光線不足;黑暗(跟“明”相對,下同):太陽落山了,天色漸漸暗下來。2.隱藏不露的;秘密的:暗號。明人不做暗事。3.糊涂;不明白:暗昧。兼聽則明,偏信則暗。4.(顏色)濃重,不鮮明:暗紫。暗綠。
【往】:1.去:徒步前往。2.向;朝:往東。往何處去?3.過去的:往日。
“明來暗往”的近義詞
明來暗去
“明來暗往”的相關成語
“明來暗往”的關聯成語
明字的成語
來字的成語
暗字的成語
往字的成語
明開頭的成語
來開頭的成語
暗開頭的成語
往開頭的成語
ming的成語
lai的成語
an的成語
wang的成語
mlaw的成語
明來什么什么的成語
明什么暗什么的成語
明什么什么往的成語
什么來暗什么的成語
什么來什么往的成語
什么什么暗往的成語
“明來暗往”造句
看中了宋家的財產,明來暗往,竟把小荷騙到手,宋家盡是閨女媳婦,誰敢惹他?“黑牛”。
這二人各有所需,明來暗往,狼狽為奸,床上床下,一拍即合。
寡婦門前是非多,但是他們的明來暗往,卻沒有人說三到四,善良的農民們都覺得,他們很般配,是做夫妻的命。
朕唯覺可恨的是,一些臣下,竟由此而視朕為軟弱可欺之主,居朝廷尊位,食國家俸祿,卻結納趙玨,明來暗往,直欲玩弄朕于掌股之間。
趙國則又倚靠與秦國的暖昧關系,向其他諸國攻城略土,直至長平之戰開始后,仍然是縱是橫舉棋不定,還與秦國明來暗往,早已失去了山東國家的信賴,恐怕這次。
目今趙禎小兒剛剛親政,正想辦出幾件震動朝野的大事來,象玨兒這樣擁兵自重,目無朝廷,又與襄陽、西山等地匪盜明來暗往,其用意自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 明來暗往的意思 明來暗往的成語解釋 明來暗往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