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敵于國門之外的意思 御敵于國門之外的讀音和出處
- 御
- 敵
- 于
- 國
- 門
- 之
- 外
- 成語名稱:
- 御敵于國門之外
- 成語拼音:
- [yù dí yú guó mén zhī wài]
- 成語解釋:
- 御:抵擋;國門:京都城門,邊界線。將敵人阻擋在境外
- 成語出處:
- 戰國·鄒·孟軻《孟子·萬章》:“今有御人國門之外者。”
- 成語例句:
- 是否常用:
- 一般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處事
- 結構類型:
- 偏正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御敵于國門之外
- 英文翻譯:
- Keep the enemy out of the country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御敵于國門之外”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七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Y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抵擋 國門 城門 邊界線 敵人 阻擋
“御敵于國門之外”的單字解釋
【御】:1.駕馭車馬;趕車:御者。2.封建社會指上級對下級的管理或支配:御下。御眾。3.封建社會指與皇帝有關的:御賜。御前。告御狀。4.抵擋:防御。御寒。御敵。
【敵】:1.有利害沖突不能相容的:敵人。敵軍。2.敵人:仇敵。殘敵。分清敵我。3.對抗;抵擋:所向無敵。寡不敵眾。4.(力量)相等的:匹敵。勢均力敵。
【于】:1.a)在:她生于1949年。來信已于日前收到。黃河發源于青海。b)向:問道于盲。告慰于知己。求救于人。c)給:嫁禍于人。獻身于科學事業。d)對;對于:忠于祖國。有益于人民。形勢于我們有利。e)自;從:青出于藍。出于自愿。f)表示比較:大于。少于。高于。低于。g)表示被動:見笑于大方之家。2.后綴。a)動詞后綴:合于。屬于。在于。至于。b)形容詞后綴:勇于負責。善于調度。易于了解。難于實行。“於”3.姓。
【國】:1.國家:國內。祖國。外國。保家衛國。2.代表或象征國家的:國徽。國旗。國花。3.在一國內最好的:國手。國色。4.指本國的,特指我國的:國產。國術。國畫。國藥。5.姓。
【門】:1.房屋、車船或用圍墻、籬笆圍起來的地方的出入口:前門。屋門。送貨上門。2.裝置在上述出入口,能開關的障礙物,多用木料或金屬材料做成:鐵門。柵欄門兒。兩扇紅漆大門。3.器物可以開關的部分:柜門兒。爐門兒。4.形狀或作用像門的東西:電門。閘門。球進門了。5.門徑:竅門。打網球我也摸著點門兒了。6.舊時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現在指一般的家庭:張門王氏。長門長子。滿門。雙喜臨門。7.宗教、學術思想上的派別:儒門。佛門。左道旁門。8.傳統指稱跟師傅有關的:拜門。同門。門徒。9.一般事物的分類:分門別類。五花八門。10.姓。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外】:1.外邊;外邊的。與“內”“里”相對:門外。外表。2.關系疏遠的;不是自己這方面的:外人。外鄉。3.指外國:對外貿易。外僑。4.非原有的;非正式的:外加。外號。5.稱母親、姐妹、女兒的親屬:外祖母。外甥。外孫。
“御敵于國門之外”的相關成語
“御敵于國門之外”的關聯成語
御字的成語
敵字的成語
于字的成語
國字的成語
門字的成語
之字的成語
外字的成語
御開頭的成語
敵開頭的成語
于開頭的成語
國開頭的成語
門開頭的成語
之開頭的成語
外開頭的成語
yu的成語
di的成語
yu的成語
guo的成語
men的成語
zhi的成語
wai的成語
ydygmzw的成語
“御敵于國門之外”造句
為了御敵于國門之外,秦始皇令人把所有的城墻都連接起來.
為了御敵于國門之外,秦始皇把所有的城墻連接起來.
分析家們把這一形勢歸因于御敵于國門之外策略的成功。
石文成,領著他的太平軍橫掃來侵之敵,擊退列強,御敵于國門之外。
閼氏一見畫中人年青美貌如花似玉,頓起嫉妒之心,擔心自己日后色衰愛弛,便想防患于未然,御敵于國門之外。
所以蓬萊閣通過道盟號召眾道友留意魔頭蹤跡,并盡早準備力量,掃蕩北海小光明境的血魔宗,御敵于國門之外,以保障我東海各派的安全。
* 御敵于國門之外的意思 御敵于國門之外的成語解釋 御敵于國門之外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