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大全
崔安潛,生卒年不詳,字進之,河南人,為唐朝宰相崔慎由之弟。出身名門,早年進士及第,唐懿宗咸通年間,一直官運亨通,歷任觀察使、忠武軍節度使,鎮守許州,曾率軍鎮壓過黃巢起義軍及以王仙芝為首的農民起義軍。崔安潛病逝后,被朝廷追贈為太子太師,謚貞孝。崔安潛工詩,今僅存詩《報何澤》一首。
一作黃幡綽。唐時人,生于涼州(今甘肅武威),宮廷樂師。宋代陜西同州《霓裳羽衣曲》石刻傳系根據其手書翻刻。其擅長“參軍戲”,入宮30多年,侍奉唐玄宗。他性格幽默,善于口才,曾經用滑稽風趣的語言,諫勸玄宗不要輕信安祿山,應該疼愛自己的兒子(唐肅宗);提醒他注意安全,不要在馬上打球摔壞了身子,得到了玄宗的賞識和信任。當時人說,唐玄宗一日不見黃幡綽,龍顏為之不悅。
崔鉉(生卒年不詳),字臺碩,博州(今山東聊城)人,唐朝宰相,義成軍節度使崔元略之子。崔鉉出身于博陵崔氏大房,進士及第,早年曾歷任荊南掌書記、左拾遺、知制誥、翰林學士承旨、戶部侍郎等職。會昌三年(843年),崔鉉以中書侍郎之職拜相,因與李德裕不睦,被罷為陜虢觀察使。大中三年(849年),再次拜相,大中五年(851年),黨項入寇,崔鉉為獨自執政,趁機擠走宰相白敏中,不久,升任右仆射,封博陵縣公。大中九年(855年),崔鉉罷相改任淮南節度使,兼檢校司徒,進爵魏國公,唐宣宗在崔鉉赴任時親自送行并賦詩一首表示對他執政七年成績的認可,咸通年間,改任荊南節度使,并在就任后平定了龐勛的起義,最后死于任上。

蕭穎士(717~768年),字茂挺,潁州汝陰(今安徽阜陽)人,郡望南蘭陵(今江蘇常州)。唐朝文人、名士。蕭高才博學,著有《蕭茂挺集》。門人共謚“文元先生”。工于書法,長于古籀文體,時人論其“殷、顏、柳、陸,李、蕭、邵、趙,以能全其交也。”工古文辭,語言樸實;詩多清凄之言。家富藏書,玄宗時,家居洛陽,已有書數千卷。安祿山謀反后,他把藏書轉移到石洞堅壁,獨身走山南。其文多已散佚,有《蕭梁史話》《游梁新集》及文集10余卷,明人輯錄有《蕭茂挺文集》1卷,《全唐詩》收其詩20首,收其文2卷。
[唐]杜易簡(公元?年至六七三年左右)字不詳,襄州襄陽人。約卒于唐高宗咸享末年。九歲能屬文。長博學,為姨兄岑文本所器。第進士,補渭南尉。咸亨初,歷殿中侍御史。嘗道遇吏部尚書李敬玄不避,敬玄召為考功員外郎屈之易簡上書言敬玄罪。敬玄曰:“襄陽兒輕薄乃爾”!因奏易簡險躁,貶為開州司馬。易簡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書志及舊唐書本傳》及御史臺雜注五卷,并傳于世。

任希古,字敬臣,棣州(今山東陽信縣)人。唐朝大臣,文學家。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太宗貞觀末年(公元650年)前后在世。五歲喪母,哀毀天至,刻志從學。年十六,刺史崔樞欲舉秀才,自以學未廣,遁去。又三年,卒業,舉孝廉。永徽初年,與郭正一、崔融等同為薛元超所薦,授著作局正字。父喪服終,遷秘書郎。虞世南甚器其人,召為弘文館學士,俄授越王(李貞)府西閣祭酒,許王(李素節)文學。后復為弘文館學士,終官太子舍人。著有文集十卷傳于世,留世詩文僅六篇。
杜正倫(?-658年),相州洹水(今河北魏縣)人,唐朝宰相。杜正倫出身于洹水杜氏,隋朝時考中秀才,曾授羽騎尉,入唐后擔任齊州總管府錄事參軍,并進入秦府文學館。貞觀年間,杜正倫歷任兵部員外郎、給事中、中書侍郎、太子左庶子,封南陽縣侯。因漏泄禁中語,被貶為谷州刺史,再貶交州都督。后受李承乾謀反案牽連,被流放驩州。唐高宗顯慶年間,杜正倫拜相,初授黃門侍郎、同三品,后又升任中書令,進爵襄陽縣公。顯慶三年(658年),杜正倫因與李義府不和,被誣告結黨,貶任橫州刺史,不久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