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唐代詩人大全

    [唐代] 程紫霄 程紫霄簡介與生平

    五代時道士。后唐同光間曾召入內殿講論。生平事跡散見《類說》卷一二收《紀異錄》、《全五代詩》卷一〇。《全唐詩》收詩1首、斷句1。

    李頻頭像 [唐代] 李頻 李頻簡介與生平

    李頻(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于永樂(今李家),唐代后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壽昌縣令 穆君 游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為贊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李顯頭像 [唐代] 李顯 李顯簡介與生平

    唐中宗李顯(656年-710年),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兩度在位。章懷太子李賢被廢后,李顯被立為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即皇帝位,武后臨朝稱制。光宅元年(684年),被廢為廬陵王先后遷于均州、房州等地。圣歷二年(699年)召還洛陽復立為皇太子。神龍元年(705年)復位。李顯在位期間,恢復唐朝舊制,免除租賦,設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館學士,發展與吐蕃的經濟、文化交往,實行和親政策,把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尺帶珠丹,保證了邊疆地區的穩定。唐中宗李顯前后兩次當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去世,終年55歲,謚號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謚孝和皇帝),葬于定陵。

    [唐代] 許景先 許景先簡介與生平

    許景先,少舉進士,授夏陽尉。神龍初,(公元七o五年)景先獻大像閣賦,詞甚美麗。擢拜左拾遺,遷給事中,后遷中書舍人。開元初,(公元七一三年)與齊汗、王丘、韓休張九齡掌知制誥,以文翰見稱。張說嘗曰:“許舍人之文,雖無峻峰激流嶄絕之勢,然屬詞豐美,得中和之氣,亦一時之秀也”。后出為虢州刺史。又入拜吏部侍郎,卒。

    滕珦頭像 [唐代] 滕珦 滕珦簡介與生平

    滕珦,婺州(今浙江金華)人。登進士第。元和七年任太學博士,歷茂王傅。大和三年以右庶子致仕,歸老婺州。《新唐書·藝文志》著錄《滕珦集》,卷亡,今佚。《全唐詩》卷二五三存其詩一首,《唐文拾遺》卷二九存其文一篇。

    [唐代] 趙防 趙防簡介與生平

    袁州(今江西宜春)人。進士。世次不詳。事見《登科記考》卷二七。《全唐詩》存詩1首。

    [唐代] 文鑒 文鑒簡介與生平

    文鑒,武宗會昌間蘇州僧,武宗會昌二年(842)建經幢于吳縣洞庭包山。

    [唐代] 馬湘 馬湘簡介與生平

    馬湘,字自然,浙江杭州鹽官人(海寧)。唐代云游道士。出生在小官吏的家庭,祖輩當過文書師爺之類的小吏。唯有他從小喜歡經史,鉆研文學、醫術。后來子承父業,也當過一個縣官下面跑腿的小官。最后因機緣巧合從道。

    [唐代] 王邕 王邕簡介與生平

    王邕,天寶進士。

    [唐代] 顏蕘 顏蕘簡介與生平

    顏蕘,唐詩人。吳郡(今蘇州)人,顏萱兄。與著名詩人張祜為世交,少時受知于張祜。后登進士第,昭宗景福時,任尚書郎,歷任合州刺史,禮部、虞部郎中、知制誥。光化三年(900),遷中書舍人,又拜給事中。后謫官,卒于湖外。顏蕘能詩善文,為文敏捷。任中書舍人時,草制數十,無妨談笑。與陸龜蒙為詩文之交,陸卒,蕘為書碑。又與詩僧尚顏為詩友,尚顏卒,為撰《顏上人集序》。《全唐詩》錄存其詩一首、斷句一聯,《全唐詩續拾》補其詩一首、斷句四。

    [唐代] 張窈窕 張窈窕簡介與生平

    張窈窕,生卒年不詳,唐代女詩人,早年身經離亂,漂泊他鄉,一度淪落風塵,后寓居于蜀(今四川省),典衣度日。

    [唐代] 商則 商則簡介與生平

    字里世次不詳。曾任廩丘尉。性廉。曾在宴會上嘲令、丞之貪。《全唐詩》收斷句2。

    [唐代] 潘孟陽 潘孟陽簡介與生平

    潘孟陽(?—815),禮部侍郎潘炎之子也。孟陽以父蔭進,登博學宏辭科。累遷殿中侍御史,降為司議郎。公卿多父友及外祖賓從,故得薦用,累至兵部郎中。憲宗新即位,乃命孟陽巡江淮省財賦,仍加鹽鐵轉運副使,且察東南鎮之政理。時孟陽以氣豪權重,領行從三四百人,所歷鎮府,但務游賞,與婦女為夜飲。至鹽鐵轉運院,廣納財賄,補吏職而已。及歸,大失人望,罷為大理卿。氣尚豪俊,不拘小節。居第頗極華峻。

    [唐代] 劉軻 劉軻簡介與生平

    [唐](約公元八三五年前后在世)字希仁,沛(一作曲江)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文宗太和末前后在世。童年嗜學,著書甚多。曾為僧。元和末,(公元八二o年)登進士第。歷官史館。馬植稱其文為韓愈流亞。累遷侍御史。終洺州刺史。軻著有文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唐代] 劉綺莊 劉綺莊簡介與生平

    [唐](約公元八四四年前后在世)字不詳,毗陵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武宗會昌中前后在世。

    [唐代] 李岑 李岑簡介與生平

    李岑(?─?)字號、籍貫不詳。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739)己卯科狀元。李岑曾任工部員外郎,事跡失考。

    [唐代] 高璩 高璩簡介與生平

    高璩(qú)(?-865年),字瑩之,唐朝官員,唐懿宗年間曾短暫任宰相,為期兩個月。高璩是北齊皇族后裔,先祖高士廉在唐太宗朝拜相,盡管高家并未因此而顯貴,但高璩的伯父高少逸和父親高元裕都成為朝廷名臣。高璩在唐宣宗年間的849年中進士,后在地方上任幕僚。高璩的傳并未記載他在哪年中進士,但崔彥昭的傳記載崔彥昭、高璩和趙隱在同一年中進士,且指出崔彥昭是在849年中的進士。宣宗年間任左拾遺、翰林學士。盡管當時翰林學士被提拔是罕事,但高璩卻被提拔為諫議大夫。唐宣宗之子唐懿宗繼位后,高璩任東川節度使,不久又被召回長安任兵部侍郎,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于是成為宰相。兩個月后他就去世了,并得到追謚。但因為高璩生前和不良人士來往頻繁,在太常博士曹鄴堅持下,他得了一個“剌”的惡謚。

    [唐代] 吳仁璧 吳仁璧簡介與生平

    約公元九o五年前后在世]字廷寶,吳人。(全唐詩注云:或云關右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哀帝天佑中前后在世。工詩。大順二年,(公元八九一年)登進士第。錢鉸據浙江,累辟不肯就。鉸恕,沉之于江。仁璧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唐代] 沈仲昌 沈仲昌簡介與生平

    [唐]肅宗時人,善正書。至德二載(七五七)嘗書沈務本撰烏程令韋君德政碑。《金石錄》

    藍采和頭像 [唐代] 藍采和 藍采和簡介與生平

    藍采和是漢族民間及道教傳說中的八仙之一,唐朝人,今重慶江津白沙鎮永興大圓洞得道成仙。陸游在《南唐書》中說他是唐末逸士。元代雜劇《藍采和》說他姓許名堅。藍采和是他的樂名。他常穿破藍衫,一腳穿靴,一腳跣露,手持大拍板,行乞鬧市,乘醉而歌,周游天下。后在酒樓,聞空中有笙簫之音,忽然升空而去,相傳于北宋時期聚仙會時應鐵拐李之邀在石筍山列入八仙。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