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大全

唐宣宗李忱(810年冬月十二-859年),漢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權),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為宦官馬元贄等所立。在位13年。綜觀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經為祖宗基業做過不懈的努力,這無疑延緩了唐帝國走向衰敗的大勢,但是他又無法徹底扭轉這一趨勢。宣宗性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儉,惠愛民物,故大中之政,訖于唐亡,人思詠之,謂之小太宗。

閻選,生卒和字里不詳,五代時期后蜀的布衣,工小詞。與歐陽烔、鹿虔扆、毛文錫、韓琮被時人稱為“五鬼”,世傳有八首小詞被唐人趙崇祚收入《花間集》。《花間集》稱閻處士。其他不詳。
萬楚,唐詩人。開元年間登進士及第。沉跡下僚,后退居潁水之濱。與李頎友善。清沈德潛謂其《驄馬》詩“幾可追步老杜”(《唐詩別裁集》)。《國秀集》選其詩三首,《全唐詩》存其詩八首,《全唐文》存其文一篇。生平事跡見《李頎集》卷上、《唐詩紀事》卷二0。
鹿虔扆 ( yǐ )五代詞人,生卒年、籍貫、字號均不詳。早年讀書古詩,看到畫壁有周公輔成王圖,即以此立志。后蜀進士。累官學士,廣政間曾任永泰軍節度使、進檢校太尉、加太保,人稱鹿太保。與歐陽炯、韓琮、閻選、毛文錫等俱以工小詞供奉后主孟昶,忌者號之為“五鬼”。蜀亡不仕。其詞今存6首,收于《花間集》,其詞含思凄惋,秀美疏朗,較少浮艷之習,風格近于韋莊,代表作《臨江仙》。今有王國維輯《鹿太保詞》一卷。另據當代知名學者考證,鹿虔扆曾在前蜀做官,而所謂“五鬼”之說,純屬虛構。

李泌(722---789),字長源,京兆(今西安)人,唐朝大臣。天寶中,自嵩山上書論施政方略,深得玄宗賞識,令其待詔翰林,為東宮屬言。為楊國忠所忌,歸隱名山。安祿山叛亂,肅宗即位靈武,召他參謀軍事,又為幸臣李輔國等誣陷,復隱衡岳。代宗即位,召為翰林學士,又屢為權相元載、常袞排斥,出為外官。
[唐]宗室,字在博,一作存博。鄭王元懿玄孫,勉子,官兵部員外郎。有畫癖,聞一士人家有張璪所繪松石幛子,乃詣購其家,弱妻已練為衣裹。唯得兩幅,雙柏一石,嗟惋久之,作繪練記。以至行雅操知名當時。特精楷隸,并善畫梅。又蕭字為梁侍中蕭子云壁書,李約得之,崔備為之記,約自為贊,又以名其齋。《唐書宗室世系表》、《歷代名畫記》、《宣和畫譜》、《圖繪寶鑒補遺》、《蕭齋記》
鮑防(722年--790年),字子慎,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朝官員、詩人。天寶十二年(753年)考中進士科,歷任節度使府僚屬。大歷五年(770年)召入朝廷任職方員外郎。后召入朝廷任御史大夫,歷任福建、江西觀察使,又召入朝廷授任左散騎常侍。跟隨唐德宗李適到奉天,升任禮部侍郎,封東海郡公。貞元元年(785年),鮑防主持策試賢良方正科。后不得志去世,享年六十九歲,追贈太子少保,謚號宣。
韋承慶(639—705)字延休,唐代河內郡陽武縣(今河南原陽)人。性謹畏,事繼母篤孝。第進士。累遷鳳閣舍人,在朝屢進讜言。轉天官侍郎,凡三掌選,銓授平允。長安中,(公元703年左右)拜鳳閣侍郎,同平章事。張易之誅,承慶以素附離,流嶺表。歲余,以秘書員外少監召,兼修國史,封扶陽縣子。遷黃門郎,未拜卒,謚曰溫。承慶著有文集六十卷,《兩唐書志》傳于世。

劉采春,淮甸(今江蘇省淮安、淮陰一帶)人,一作越州(今浙江省紹興市)人,是伶工周季崇的妻子。她擅長參軍戲,又會唱歌,深受元稹的賞識,說她“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回秀媚多。”可見她在當時是一名很有影響的女藝人。
嚴武,唐(公元七二六年至七六五年)字季鷹,華州華陰人。生于唐玄宗開元十四年,卒于代宗永泰元年,年四十歲。武雖武夫,亦能詩,全唐詩中錄存六首。另外還有三國時期東吳棋士嚴武以及黃埔一期嚴武陸軍中將。
孔紹安(約577-622),字不詳,越州山陰人,孔奐長子,孔子三十三代孫。生于陳宣帝太建九年,約卒于唐高祖武德中年,約四十六歲。少于兄紹新俱以文詞知名。年十三,陳亡入隋,徙居京兆鄂縣,閉門讀書,誦古文集數十萬言。外兄虞世南異之。與詞人孫萬壽為忘年之好,時人稱為“孫、孔”。大業末,為監察御史。李淵討賊河東,紹安為監軍。李淵受禪,紹安自洛陽間行來奔,拜內史舍人,賜赍甚厚。嘗因侍宴應詔詠石榴詩云:“只為時來晚,開花不及春”。為人稱誦。尋詔撰梁史,未就而卒。紹安著有文集五十卷,(舊唐書志作三卷,本傳作五卷。此從新唐書志)傳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