駟字組詞 駟的詞語
駟字的常見組詞有:駟不及舌、駟馬難追、駟馬、上駟、宛駟、中駟、風駟、骍駟、九駟、下駟、房駟、駟騮、百駟、鸞駟、小駟、月駟、逸駟、一言已出,駟馬難追、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燕駟、玄駟、隙駟、文駟、天駟、駟牡、駟介、駟房、駟蓋、駟車、駟駵,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駟字的意思
sì 古指套著四匹馬的車。也指同駕一輛車的四匹馬。
含有駟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駟不及舌 | 駟不及舌 sìbùjíshé 話說出后,四匹馬拉的車也追不回來,指說話應當慎重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論語·顏淵》辭典解釋駟不及舌 sì bù jí shé ㄙˋ ㄅㄨˋ ㄐㄧˊ ㄕㄜˊ 話一說出去,就是用四匹馬拉的快車也追不回來。比喻說話當慎重,不可失言。 《論語.顏淵》:「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 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四.四卦》:「次三,駟不及舌,有悔。象曰:駟不及舌,滕口說也,一言之失,悔何追也。」 |
駟馬難追 | 比喻已說的話,難于收回;既成的事實,不能挽回。亦作:駟馬不追 、駟馬莫追 辭典解釋駟馬難追 sì mǎ nán zhuī ㄙˋ ㄇㄚˇ ㄋㄢˊ ㄓㄨㄟ 話一說出去,就是用四匹馬拉的車子也追不回來。比喻言之既出,不可挽回。 《新五代史.卷一七.晉家人傳.高祖皇后李氏傳》:「兵戈屢動,駟馬難追,戚實自貽,咎將誰執!」 明.龍子猶《殺狗記.第二出》:「今日一語輕交,他時駟馬難追。」 |
駟馬 | 駟馬 sìmǎ 拉一輛車的四匹馬 |
上駟 | 上等馬;良馬。喻杰出者。辭典解釋上駟 shàng sì ㄕㄤˋ ㄙˋ 上等的馬。 《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 唐.韓愈〈入關詠馬〉詩:「歲老豈能充上駟?力微當自慎前程。」 精品、杰出者。 清.黃丕烈《士禮居藏書題跋記續.卷下.孫可之文集》:「余友顧抱沖得宋刻本于華陽橋顧聽玉家,楮墨精良,首尾完好,真宋刻中上駟。」 |
宛駟 | 即宛馬。 |
中駟 | 中等的馬。辭典解釋中駟 zhōng sì ㄓㄨㄥ ㄙˋ 中等品種的馬。 《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 中品。 明.胡震亨《唐音癸簽.卷一○.評匯六》:「秦時明月一絕,發端句雖奇,而后勁尚屬中駟。」 |
風駟 | 《初學記》卷一引漢仲長統詩:"春云為馬,秋風為駟。"后以"風駟"指神仙的車駕。 |
骍駟 | 赤色的駟馬。 |
九駟 | 三十六匹馬。駟,四匹馬。 |
下駟 | 1.劣等馬。 2.比喻物之粗劣者,猶言下品或下等。 辭典解釋下駟 xià sì ㄒㄧㄚˋ ㄙˋ 劣等的馬。 《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 《宋書.卷七五.顏竣傳》:「議者不過言互市之利在得馬,今棄此所重,得彼下駟,千匹以上,尚不足言。」 比喻下等的物品,或才能低下的人。 宋.李綱〈荔支后賦〉:「漢貢南海,唐驛西川,皆荔支之下駟,乃并駕于中原,當時所見,得其麤焉。」 |
房駟 | 1.即房宿。《爾雅.釋天》:"天駟,房也。"郭璞注:"龍為天馬,故房四星謂之天駟。" |
駟騮 | 駕一車之四匹騮馬。 |
百駟 | 四百匹馬或四百輛車。駟﹐計算馬或車的單位;古代一車套四馬﹐故稱四馬為駟﹐亦稱一車為駟。 |
鸞駟 | 鸞駕的車。指仙車。 |
小駟 | |
月駟 | 1.猶天馬﹐神馬。 |
逸駟 | 指同駕一輛車飛奔前進的四匹馬。 |
一言已出,駟馬難追 | 見“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 |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yī yán jì chū,sìmǎ nán zhuī 話已說出口,就是四匹馬拉的車也無法追回。形容說話要算數,說出就不能收回辭典解釋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yī yán jì chū sì mǎ nán zhuī ㄧ ㄧㄢˊ ㄐㄧˋ ㄔㄨ ㄙˋ ㄇㄚˇ ㄋㄢˊ ㄓㄨㄟ (諺語)?一句話說出口,就是四匹馬拉的車也追不上。比喻話已說出口,難再收回。 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三折》:「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豈有番悔之理?」 《醒世恒言.卷五.大樹坡義虎送親》:「自古道:『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他既有言在前,如今怪不得我了。」 |
燕駟 | 北方良馬所駕之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