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字組詞 湯的詞語
湯字的常見組詞有:米湯、赴湯蹈火、湯圓、泡湯、湯藥、湯匙、湯面、換湯不換藥、酸梅湯、落湯雞、茶湯、湯水、湯團、清湯、固若金湯、面湯、湯鍋、湯包、迷魂湯、疙瘩湯、酸辣湯、老湯、湯勺、湯池、灌米湯、白湯、清湯寡水、揚湯止沸、原湯、湯泉,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湯字的意思
tāng|shāng [tāng]1.食物加水煮熟后的汁液。也指烹調后以汁液為主的副食:米湯。姜湯。煲湯。2.開水;熱水:赴湯蹈火。3.中藥方劑。用水煎服:茵陳湯。4.也叫成湯、唐、大乙。商朝第一個君主。夏桀殘酷暴虐,人民反對,諸侯叛離。湯起兵滅夏,約于公元前1600年建立商朝,都亳(今河南商丘)。[shāng]〔湯湯〕水流大而急。
含有湯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米湯 | 米湯 mǐtang(1) ∶做撈飯時剩下的湯(2) ∶用米熬的稀粥辭典解釋米湯 mǐ tang ㄇㄧˇ ˙ㄊㄤ 用米煮成的湯。 比喻奉承的話。 《官場現形記.第七回》:「著實灌了些米湯,把他興頭的了不得。」 |
赴湯蹈火 | 赴湯蹈火 fùtāng-dǎohuǒ 形容不畏艱難險阻,奮不顧身 楚 越之俗好勇,則有赴湯蹈火之歌。—— 北齊· 劉晝《新論》辭典解釋赴湯蹈火 fù tāng dào huǒ ㄈㄨˋ ㄊㄤ ㄉㄠˋ ㄏㄨㄛˇ 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險。《三國志.卷六.魏書.劉表傳》裴松之注引《傅子》:「今策名委質,唯將軍所命,雖赴湯蹈火,死無辭也。」也作「赴蹈湯火」、「赴湯投火」、「赴湯跳火」、「蹈赴湯火」。 近義詞粉身碎骨,奮不顧身,出生入死,殺身致命 |
湯圓 | 湯圓 tāngyuán 糯米粉等做的球形食品,一般有餡兒,煮熟帶湯吃 辭典解釋湯圓 tāng yuán ㄊㄤ ㄩㄢˊ 一種以糯米所制成的食品。由糯米粉揉制成圓團狀,分有餡、無餡兩種。 清.徐珂《清稗類鈔.飲食類.湯圓》:「一曰湯團,北方人謂之曰『元宵』,以上元之夕必食之也,然實常年有之。屑米為粉以制之。……有甜咸各餡,亦有無餡者,曰『實心湯圓』。」 也稱為「湯團」。 |
泡湯 | 泡湯 pàotāng 〈方〉∶事情或希望落空;錢財等損失,沒有著落泡湯 pàotāng 干活不積極主動,故意拖延,消磨時間打破大鍋飯后,泡湯的自然而然地就少了辭典解釋泡湯 pào tāng ㄆㄠˋ ㄊㄤ 本意是泡了水。引申為落空、報廢、沒有用。 如:「王老爺子畢生的心血都泡湯了。」、「這樣一來,那我們的計劃不就泡湯了嗎?」 |
湯藥 | 湯藥 tāngyào 用水煎服的中藥辭典解釋湯藥 tāng yào ㄊㄤ ㄧㄠˋ 中醫指用水煎服的藥物。 《史記.卷一○一.袁盎鼌錯傳》:「陛下居代時,太后嘗病,三年,陛下不交睫,不解衣,湯藥非陛下口所嘗弗進。」 《文選.李密.陳情表》:「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也稱為「湯劑」。 |
湯匙 | 湯匙 tāngchí 餐具。舀湯的小勺辭典解釋湯匙 tāng chí ㄊㄤ ㄔˊ 飲食時用來舀湯的器具。 也稱為「調羹」、「羹匙」。 |
湯面 | 湯面 tāngmiàn 帶放有調味品湯汁的面條辭典解釋湯面 tāng miàn ㄊㄤ ㄇㄧㄢˋ 用湯煮的面條。 清.徐珂《清稗類鈔.飲食類.面》:「通常所食之面,有湯面、炒面、拌面三大別。……湯者,煮之以湯。」 |
換湯不換藥 | 換湯不換藥 huàn tāng bù huàn yào 比喻只改變形式,而不改變實質內容北伐軍來了,只是多添了些新軍閥和新政客…人們都說,這是換湯不換藥辭典解釋換湯不換藥 huàn tāng bù huàn yào ㄏㄨㄢˋ ㄊㄤ ㄅㄨˋ ㄏㄨㄢˋ ㄧㄠˋ (諺語)?比喻只改變形式,而內容和本質仍不變。 如:「雖然他力圖改變創作風格,但和以往的作品相比,卻仍是換湯不換藥,僅僅在文字技巧上做了些改變而已。」 |
酸梅湯 | 用烏梅浸泡加糖等制成的清涼飲料。 辭典解釋酸梅湯 suān méi tāng ㄙㄨㄢ ㄇㄟˊ ㄊㄤ 以梅子浸水和糖制成的飲料。滋味酸甜可口。 |
落湯雞 | 掉在熱水里的雞。喻指全身濕透的人。 辭典解釋落湯雞 luò tāng jī ㄌㄨㄛˋ ㄊㄤ ㄐㄧ 比喻人渾身濕透。 如:「他不小心掉到山溪里,爬上來時已變成了落湯雞。」比喻人處于困境,十分狼狽。 《醒世恒言.卷二二.張淑兒巧智脫楊生》:「那老嫗聞言,好像落湯雞一般,口不能言。連忙在箱子內查看,不見了一錠銀子。」 |
茶湯 | 1.猶茶水。 辭典解釋茶湯 chá tāng ㄔㄚˊ ㄊㄤ 茶與湯。古時皆為待客的飲品。 茶水。 唐.沈括《夢溪筆談.卷一.故事一》:「所坐設位供張甚盛,有司具茶湯飲漿 。」 一種由炒熟的面粉或黍面,加開水所沖成的糊狀食品。 |
湯水 | 湯水 tāngshuǐ(1) ∶連湯帶水的食物(2) 〈方〉∶開水或熱水(3) ∶資財;財產戲子家有多大湯水弄這位奶奶家去!——《儒林外史》辭典解釋湯水 tāng shuǐ ㄊㄤ ㄕㄨㄟˇ 加水烹煮,有湯汁的食物。亦泛指食物。 《金瓶梅.第一回》:「一家里住,早晚要些湯水吃時,也方便些。」 《老殘游記.第一八回》:「若是有湯水之物,還可將毒藥后加入內;月餅之為物,面皮干硬,斷無加入之理。」 比喻本錢。 《金瓶梅.第七二回》:「他小人有什么大湯水兒。你若動動意兒,他怎的禁得?」 《儒林外史.第二六回》:「戲子家有多大湯水弄這位奶奶家去。」 |
湯團 | 湯團 tāngtuán同“湯圓”辭典解釋湯團 tāng tuán ㄊㄤ ㄊㄨㄢˊ 一種以糯米制成的食品。由糯米粉揉制成圓團狀,故稱為「湯團」。分有餡、無餡兩種。 也稱為「湯圓」。 |
清湯 | 沒有菜的湯。白水。辭典解釋清湯 qīng tāng ㄑㄧㄥ ㄊㄤ 只加調味料而沒有菜的湯。 《水滸傳.第二十四回》:「奴家親自安排與叔叔吃,不強似這伙腌臜人安排飲食,叔叔便吃口清湯,也放心得下。」 《儒林外史.第十五回》:「一大碗火腿蝦圓雜膾,又是一碗清湯。」 |
固若金湯 | 形容城池或陣地堅固,不易攻破(金:指金屬造的城;湯:指滾水的護城河)。辭典解釋固若金湯 gù ruò jīn tāng ㄍㄨˋ ㄖㄨㄛˋ ㄐㄧㄣ ㄊㄤ 比喻防守嚴密,無懈可擊。參見「金城湯池」條。 近義詞堅如磐石﹑穩如泰山反義詞土崩瓦解﹑一觸即潰﹑危如累卵 |
面湯 | 面湯 miàntāng(1) ∶煮過面條的水(2) 〈方〉∶湯面(3) 〈方〉∶洗臉的熱水辭典解釋面湯 miàn tāng ㄇㄧㄢˋ ㄊㄤ 煮過面條的水。 |
湯鍋 | 湯鍋 tāngguō 屠宰場用的煺毛的大鍋;也指屠宰場辭典解釋湯鍋 tāng guō ㄊㄤ ㄍㄨㄛ 本指屠宰牲畜時煮熱水去毛的大鍋子,后用于稱屠宰場。 《醒世姻緣傳.第七九回》:「再說一個楊司徒奉差回家,撞見兩個回子,趕了百十只肥羊,往北京湯鍋里來。」 煮湯的鍋子。 |
湯包 | 湯包 tāngbāo 裝有碎肉和鹵汁的蒸包辭典解釋湯包 tāng bāo ㄊㄤ ㄅㄠ 一種包子。形似小籠包,而其餡飽含肉湯,故稱為「湯包」。 |
迷魂湯 | 迷魂湯 míhúntāng 迷信所說地獄中能使靈魂迷失本性、忘記性的湯藥。比喻迷惑人的言行辭典解釋迷魂湯 mí hún tāng ㄇㄧˊ ㄏㄨㄣˊ ㄊㄤ 傳說地獄中在靈魂轉世前所喝的湯藥,可忘卻前世種種。 《通俗常言疏證.家族.前世娘》引祝允明《語怪》:「女言死者須飲迷魂湯,我方飲時,為一犬所踣而失湯,遂不飲而過,是以記憶了了。」 近義詞孟婆湯 2.迷魂藥也稱為「馬虎湯」、「孟婆湯」。可使人迷失本性的湯藥或言行。 《金瓶梅.第二六回》:「賊強人,他吃了迷魂湯了,俺每說話不中聽,老婆當軍──充數兒罷了!」 |
疙瘩湯 | 疙瘩湯 gēdatāng 帶湯的面食,將面粉用水拌成面疙瘩,放入開水鍋中,煮熟連湯吃辭典解釋疙瘩湯 gē da tāng ㄍㄜ ˙ㄉㄚ ㄊㄤ 一種用面糊捏成小圓形塊狀,以羹湯煮熟的食物。 《三俠五義.第九一回》:「舀上一瓢水,找出小米面,做了一碗熱騰騰的白水小米面的疙瘩湯,端到小姐面前。」 |
分類查看組詞
湯字組詞(2個字)
米湯
湯圓
泡湯
湯藥
湯匙
湯面
茶湯
湯水
湯團
清湯
面湯
湯鍋
湯包
老湯
湯勺
湯池
白湯
原湯
湯泉
湯劑
滾湯
放湯
湯罐
湯壺
湯頭
湯碗
湯鑊
湯湯
盆湯
金湯
鍋湯
高湯
潑湯
飲湯
支湯
涫湯
雪湯
煮湯
杏湯
建湯
腳湯
鑊湯
熱湯
熬湯
重湯
魚湯
長湯
湯字組詞(3個字)
酸梅湯
落湯雞
迷魂湯
疙瘩湯
酸辣湯
灌米湯
片兒湯
湯顯祖
湯婆子
百壽湯
麻肺湯
軟口湯
嘗湯戲
續命湯
狼湯渠
百沸湯
金湯固
回龍湯
白虎湯
般若湯
麻沸湯
生熟湯
礜石湯
綠豆湯
湯沃雪
太和湯
長湯屋
熱湯湯
湯里來
茶湯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