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拼音是li的漢字

    漢字拼音解釋
    〔嚦嚦〕擬聲詞。鳥清脆的叫聲:鶯聲嚦。
    (鶴、鴻雁等)鳴叫:風聲鶴唳。
    見〖蛤蜊〗。
    見〔葶藶〕
    金屬元素,符號Li(lithium)。銀白色,在空氣中易氧化而變暗,質軟,是最輕的金屬元素,化學性質活潑。用于核工業和冶金工業,也用來制特種合金、特種玻璃等。
    1.車輪碾軋。2.欺壓:凌轢。
    見〔觱篥〕
    〔傈僳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人口57萬(1990年)。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與金沙江一帶的山區。有本民族語言,部分通漢語文,1949年后設計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建有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等。僳(sù)。
    見〔鰻鱺〕
    黑色:面目黧黑。
    也叫黑魚、烏鱧。魚類。體長可達50厘米以上,黃褐色,有黑色斑塊。性兇猛,肉食性。是淡水養魚業的害魚。
    同“”。
    古代祭祀時所用的禮器。
    見〔咖喱〕
    1.相距,隔開:距離。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2.離開,分開:分離。離別。離家。離散(sàn)。離職。離異。離間(jiàn)。支離破碎。3.缺少:辦好教育離不開教師。4.八卦之一,符號是“?”,代表火。5.古同罹,遭受。6.古同縭,婦女的佩巾。7.〔離離〕形容草木茂盛,如“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8.姓。
    lí|xǐ|lǐ|sǎ [lí]1.繩索。2.系住。3.盛裝的樣子。[sǎ]1.古書上說的一種魚網。2.飄舞飛揚的樣子。[xǐ]1.古代束發的布帛:“冠禪纚步搖冠。”2.連續不斷:“車案行,騎就隊,纚乎淫淫,班乎裔裔。”3.古代一種可以濾物的器皿。[lǐ]連續;相連。
    見〔猞猁〕
    lì|liè [lì]1.蒼綠色:金璽綟綬。2.古書上說的一種草。3.量詞,中國唐、宋代絲麻的計量單位。[liè]1.彩;綬。2.古書上說的一種麻。3.古同“”。扭;轉。
    見〔江蘺〕
    “縭”的異體字。
    1.見〔瘰疬〕2.古又同“癩(lài)”。
    1.同“”。乖戾。2.綠色。
    〔鱧魚〕身體圓筒形,青褐色,頭扁,性兇猛,捕食其他魚類,為淡水養殖業的害魚。肉可食,亦稱“黑魚”、“烏鱧”。
    1.即“貉”。2.哺乳動物,形狀與貓相似,毛皮可制衣物。亦稱“貍子”、“貍貓”、“山貓”、“豹貓”。
    古書上說的一種船。
    薄酒。
    公制長度單位(“公里”的舊譯)。
    1.石頭撞擊聲。2.〔磿室〕戰國時燕國宮殿名。
    雌性獐子。
    lí|lì [lí]1.〔高~〕朝鮮歷史上的王朝,舊時習慣上沿用指稱朝鮮。2.古同“”,遭遇。[lì]1.好看,漂亮:美~。秀~。明~。絢~。富~。~質(女子美好的品貌)。風和日~。2.附著:附~。
    中壢(Zhōnglì),地名,在臺灣省。
    方言,一種魚。亦稱“蚶魚”。
    踏著石頭過水。
    〔?讈〕a.巧言;b.言不明。
    1.衣物的內層:被裏。2.內部,與外相對,並引申為一定範圍以內:裏外。心裏。這裏。那裏。
    古同“”。
    [lì]1.奴隸;奴僕。2.特指奴隸中的一個等級。3.罪人。4.指低賤的人。5.小臣;下臣。6.賤。參見“隸臣”。7.役使。8.指役事。9.差役。10.附屬;隸屬。11.追隨;跟隨。12.漢字字體的一種。即隸書。13.同“”。查閱;考察。14.同“”。研習;研究。15.姓。古有史官隸首。見漢·張衡《西京賦》。[dài]均同“”。
    1.“禮”的繁體字。2.人類的行為規範。《禮記?曲禮上》:“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3.規矩恭敬的態度或行為:“行禮”、“有禮”。《左傳?僖公三十年》:“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4.儀式:“典禮”﹑“婚禮”﹑“喪禮”﹑“成年禮”。5.表敬意的贈品:“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晉書?卷七十七?陸曄傳》:“及受禮,唯酒一斗,鹿肉一柈。”6.儒家的經典。見“三禮”條。7.姓。如漢代有禮賢。8.祭。《儀禮?覲禮》:“禮月與四瀆於北門外,禮山川丘陵於西門外。”《文選?揚雄?甘泉賦》:“集乎禮神之囿,登乎頌祇之堂。”9.尊敬、厚待:“禮賢下士”。《呂氏春秋?開春論?察賢》:“魏文侯師卜子夏,友田子方,禮段干木。”
    1.古同“”。2.古同“”。3.姓。
    方言,牲畜的舌頭。亦稱“脷子”。
    黑金。
    1.〔謧詍(yì)〕多言。2.欺慢戲弄之言。
    轉視。
    同“”。
    見〔鬎鬁〕
    〔葶藶〕見“葶”。
    1.〔鯉魚〕體側扁,嘴邊有長短觸鬚各一對,肉可食。2.〔鯉庭〕指受父訓之處,亦借指父訓。3.書信的代稱,因中國唐代傳遞的書信以尺素結成雙鯉魚形。
    〔牡蠣〕軟體動物,有兩個貝殼,生活在淺海泥沙中。肉可食,味鮮美,亦能提制蠔油。殼燒成灰可入藥。亦稱蠔、“海蠣子”。
    〔黃鸝〕鳥,羽毛黃色,從眼邊到頭後部有黑色斑紋,嘴淡紅色。鳴聲動聽悅耳。亦稱“黃鶯”、“倉庚”、“黃鳥”。
    zhì|lì [zhì]擋,遮擋:“部落鼓鳴,男女遮迣。”[lì]超越:“體容與,迣萬里。”
    〔~枝〕a.常綠喬木,果實球形,果實外殼有瘤狀突起,熟時紫紅色,果肉白色半透明,多汁,味甜美;b.這種植物的果實。均亦稱“離枝”、“丹荔”。
    1.蒲草的穗軸。2.山蒜。3.山蒿。
    1.古書上記載的一種能興云雨的黑色神蛇。2.大蝦蟆。
    1.金屬。2.剝;裂。3.釜一類的器物。
    同“”。
    lì|lù [lì]獸角鋒利。[lù]〔觻得〕中國漢代縣名,在今甘肅省張掖市西北。
    〔轣轆〕a.繅絲車;b.車的軌道,借指詭道,即欺誑,因“詭道”與“軌道”諧音;c.車輪或轆轤等轉動的聲音,如“青絲玉井聲轣轆。”
    ??
    ??
    ??
    您也許還喜歡:
    * li拼音專題為您提供拼音是li的漢字列表,包括li的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第四聲和輕聲的所有漢字。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