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是dou的漢字
拼音是dou的字有:都、斗、讀、豆、抖、竇、兜、陡、逗、瀆、蚪、痘、鈄、脰、饾、蔸、荳、餖、篼、竇、閗、酘、郖、??、乧、阧、?、??、吺、??、?、枓、??、??、??、侸、??、鬥、狵、浢、?、?、??、??、唗、唞、梪、毭、?、??、??、?、?、??、??、?、??、??、兠、鈄等。
漢字 | 拼音 | 解釋 |
---|---|---|
都 | dū|dōu | [dōu]1.表示總括,除疑問句外,所總括的成分放在“都”前:全家都搞文藝工作。他無論干什么都很帶勁兒。2.跟“是”字合用,說明理由:都是你磨蹭,要不我也不會遲到。都是昨天這場雨,害得我們耽誤了一天工。3.表示“甚至”:你待我比親姐姐都好。今天一點兒都不冷。一動都不動。4.表示“已經”:飯都涼了,快吃吧。[dū]1.首都:建都。2.大城市,也指以盛產某種東西而聞名的城市:都市。通都大邑。瓷都。煤都。3.舊時某些地區縣與鄉之間的一級行政區劃。4.姓。 |
斗 | dǒu|dòu | [dòu]1.對打:斗毆。戰斗。2.比賽勝負,爭勝:斗力。斗勁。斗智。斗志昂揚。3.使動物之間互爭高下:斗牛。斗蟋蟀。4.拼合,對準,湊近:斗眼。5.古同“逗”,逗引。[dǒu]1.中國市制容量單位(十升為一斗,十斗為一石):斗酒只雞(經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簡單酒食,家常便飯)。2.量糧食的器具:斗筲之人(形容人器量狹小,見識短淺)。3.形容小東西的大:斗膽。4.形容大東西的小:斗室。5.像斗的東西:斗車。斗笠。斗篷。熨斗。6.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泛指星:南斗。氣沖斗牛(怒氣沖天)。7.特指“北斗星”:斗折蛇行。8.古同“陡”,高聳的樣子。9.〔斗拱〕(枓栱)拱是建筑上弧形承重結構,斗是墊拱的方木塊,合稱斗拱。10.古同“陡”,突然。 |
讀 | dú|dòu | [dú]字的念法;讀音:異讀。“長”字有兩讀。[dòu]語句中的停頓。古代誦讀文章,分句和讀,極短的停頓叫讀,稍長的停頓叫句,后來把“讀”寫成“逗”。現代所用逗號就是取這個意義,但分別句逗的標準不同。見〖句讀〗。 |
豆 | dòu | 1.雙子葉植物的一科,木本、草本植物都有,如“紫檀”、“槐樹”、“黃豆”、“綠豆”、“紅豆”、“豌豆”、“落花生”等,日常統稱豆類植物,亦指這些植物的種子:豆科。豆子。豆莢(豆角兒)。豆漿。豆綠。煮豆燃萁。目光如豆。2.形狀像豆粒的東西:土豆兒。3.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形狀像高腳盤:俎豆。4.姓。 |
抖 | dǒu | 1.顫動;哆嗦:發抖。渾身直抖。2.振動;甩動:抖一抖馬韁繩。抖開被窩。3.(跟“出來”連用)全部倒出;徹底揭露:把他干的那些丑事都抖出來。4.振作;鼓起(精神):抖起精神往前直趕。5.稱人因為有錢有地位等而得意(多含譏諷意):他如今當了官,抖起來了。 |
竇 | dòu | 1.孔;洞:狗竇。2.人體某些器官或組織的內部凹入的部分:鼻旁竇。3.姓。 |
兜 | dōu | 1.口袋或口袋一類的東西:衣兜。網兜。2.做成兜形把東西攏住:用手巾兜著。3.招攬(顧客):兜售。4.繞著:兜圈子。5.承擔起來;包下來:天大的事有我兜著。 |
陡 | dǒu | 1.坡度很大,近于垂直:山坡太陡。2.副詞。突然:天氣陡變。 |
逗 | dòu | 1.引逗:他正拿著一枝紅花逗孩子玩。2.招引:這孩子兩只靈活的大眼睛很逗人喜歡。3.逗笑兒:她是一個愛說愛逗的姑娘。4.有趣;可笑:這話真逗。5.停留。6.同“讀”(dòu)。 |
瀆 | dú|dòu | [dú]1.水溝,小渠,亦泛指河川:溝瀆。四瀆(古代對中國“長江”、“黃河”、“淮河”、“濟水”的合稱)。2.輕慢,對人不恭敬:褻瀆。瀆職。煩瀆。[dòu]古同“竇”,洞。 |
蚪 | dǒu | 見〔蝌蚪〕 |
痘 | dòu | 1.一種接觸性傳染病。全身皮膚出現豆狀膿瘡。有牛痘、綿羊痘、豬痘、禽痘和天花等。人和禽畜均可感染。2.指牛痘苗:種痘。 |
鈄 | dǒu | [tǒu](又)姓。[dǒu](又)姓。 |
脰 | dòu | 脖子;頸。 |
饾 | dòu | 見下。 |
蔸 | dōu | 1.指某些植物的根和靠近根的莖:禾蔸。2.相當于“棵”或“叢”:一蔸樹。兩蔸白菜。三蔸禾。 |
荳 | dòu | 同“豆”。 |
餖 | dòu | 同“饾”。 |
篼 | dōu | 用竹篾、藤條、柳條等編制的盛東西的器具:背篼。 |
竇 | dòu | 同“竇”。 |
閗 | dòu | 古同“鬥”。 |
酘 | dòu | 再釀的酒。 |
郖 | dòu | 古渡口名,在今中國河南省靈寶縣。 |
?? | dǒu | |
乧 | dǒu | 1.〈韓〉(讀音gal)奴婢名用字:乧任,乧老味,乧老尾。2.〈韓〉置,放。(《韓國固有漢字研究》) |
阧 | dǒu | 同“陡”。 |
? | dǒu | |
?? | dōu | |
吺 | dōu|rú | [dōu]〔讘(zhé)吺〕啰嗦,言多而不精練。[rú]〔囁吺〕古同“囁嚅”,說話吞吞吐吐的樣子。 |
?? | dǒu | ??dǒu ㄉㄡˇ〈方〉[日??]中午。是“日”與“斗”的合體字。“日??”即“日晝”。閩語。 〈方〉上午。 |
? | dòu | ?dòu ㄉㄡˋ ◎ 〈韓〉奴婢名用字。例:?滿。 |
枓 | dǒu | 見〖斗拱〗(枓拱、枓栱)。 |
?? | dǒu | |
?? | dǒu | |
?? | dòu | |
侸 | shù|dōu | [shù]古同“樹”。[dōu]〔佔(diān)侸〕見“佔2”。 |
?? | dōu | |
鬥 | dòu | 1.“斗”的繁體字。2.相爭:“械鬥”、“明爭暗鬥”。《論語?季氏》:“血氣方剛,戒之在鬥。”3.使動物相鬥:“鬥狗”、“鬥雞”、“鬥蛐蛐兒”。4.競賽﹑比賽:“鬥智”、“鬥棋”、“鬥法”。《喻世明言?卷二十六?沈小官一鳥害七命》:“這畜生只除天上有,果係世間無,將他各處去鬥,俱鬥他不過,成百十貫贏得。”5.拼湊﹑湊集:“把這些小碎布鬥成一個袋子。”《金瓶梅?第一回》:“都鬥分子,來與武松人情。”《喻世明言?卷三?新橋市韓五賣春情》:“我們鬥分銀子,與你作賀。”6.惹、引弄。同“逗”。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一折》:“休煩惱吾當且是要,鬥卿來便當真假。”7.姓。如黃帝時有鬥苞,春秋時楚國有鬥伯比。8.二一四部首之一。 |
狵 | máng|dòu | [máng]古同“尨”,毛多色雜的狗。[dòu]二十八宿尾星名:“日月會于龍狵。” |
浢 | dòu | 〔浢水〕古河名,在今中國山西省,源出中條山麓,南流入黃河。 |
? | dòu | |
? | dòu | |
?? | dǒu | |
?? | dòu | |
唗 | dōu | 怒斥聲(多見于早期白話)。 |
唞 | dóu | 方言,歇;休息:唞一陣(歇一會)。食完飯唞嚇(吃了飯休息一下)。 |
梪 | dòu | 古同“豆”,古代盛食物的木制器皿:“爵鹿柤梪。” |
毭 | dòu|nuò | [dòu]〔毭??(fèn)〕氆氌一類的毛織品。[nuò]質地細密的氈類毛制品。 |
? | dòu | |
?? | dòu|dōu | |
?? | dòu|tōu | |
? | dǒu | |
? | dòu|fù | |
?? | dōu | |
?? | dōu | |
? | dòu | |
?? | dòu | ??dòu ㄉㄡˋ ◎ 同“竇”。 |
?? | dōu | |
兠 | dōu | 古同“兜”。 |
鈄 | dǒu | 同“鈄”。 |
* dou拼音專題為您提供拼音是dou的漢字列表,包括dou的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第四聲和輕聲的所有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