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言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有:說、話、論、許、計、認、請、設、記、議、該、讓、識、調、證、語、諸、謂、談、講、誰、試、訴、詩、討、謝、詔、讀、謀、誤、詞、評、訪、誠、訓、諾、課、訂、詳、譯、訊、誅、諭、諫、診、謹、誘、詢、謙、訟、謚、詣、諒、誕、謁、詐、誼、誦、譚、訝等。
    漢字拼音解釋
    shuō|shuì|yuè [shuō]1.用話來表達意思:我不會唱歌,只說了個笑話。2.解釋:一說就明白。3.言論;主張:學說。著書立說。有此一說。4.責備;批評:挨說了。爸爸說了他幾句。5.指說合;介紹:說婆家。6.意思上指:他這番話是說誰呢?[yuè]同“”。[shuì]用話勸說使人聽從自己的意見:游說。
    huà 1.說出來的能夠表達思想的聲音,或者把這種聲音記錄下來的文字:講話。會話。土話。這兩句話說得不妥當。2.說;談:話別。話家常。茶話會。
    lùn|lún [lùn]1.分析和說明道理:評論。議論。2.分析和說明道理的言論、文章或理論:輿論。社論。歷史唯物論。3.評定;看待:論罪。相提并論。4.介詞。按照:論堆賣。論件計工。[lún]〔論語〕儒家經典之一。孔子弟子編纂的有關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內容有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和弟子間的談話,涉及政治、經濟、教育、道德和哲學等,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宋代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
    xǔ|hǔ [xǔ]1.應允,認可:許可。允許。特許。2.承認其優點:贊許。嘉許。3.預先答應給與:許諾。4.女方接受男方求親:許配。許嫁。以身相許。5.或者,可能:也許。或許。6.處,地方:何許人。7.表示約略估計的詞:幾許。少許。8.這樣:如許。9.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許昌市東。10.姓。[hǔ]1.〔許許〕眾人共同用力的聲音。2.(許)
    1.計算:核計。共計。不計其數。數以萬計。2.測量或計算度數、時間等的儀器:體溫計。血壓計。晴雨計。3.主意;策略;計劃:計策。巧計。緩兵之計。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百年大計,質量第一。4.做計劃;打算:設計。為加強安全計,制定了工廠保衛條例。5.計較;考慮:不計成敗。無暇計及。6.姓。
    rèn 1.認識;分辨:認字。認清是非。自己的東西,自己來認。2.跟本來沒有關系的人建立某種關系:認了一門親。認老師。3.表示同意;承認:公認。否認。認可。認輸。認錯兒。4.認吃虧(后面要帶“了”):你不用管,這事我認了。
    qǐng 1.請求:請教。請假。請人幫忙。你可以請老師給你開個書目。2.邀請;聘請:催請。請客。請醫生。請人作報告。3.敬辭,用于希望對方做某事:您請坐。請準時出席。4.舊時指買香燭、紙馬、佛龕等。5.姓。
    shè 1.設立;布置:設防。設宴。總部設在北京。2.籌劃:設計。想方設法。3.假設:設想。設x=1。設長方形的寬是x米。4.假如;倘若:設有困難,當助一臂之力。
    1.把印象保持在腦子里:記憶。記性。記得。記不清。好好記住。2.記錄;記載;登記:記事。記賬。摘記。記一大功。3.記載、描寫事物的書或文章(常用于書名或篇名):日記。筆記。游記。《岳陽樓記》。4.(記兒)標志;符號:標記。鈐記。暗記兒。5.皮膚上的生下來就有的深色的斑:左邊眉毛上有個黑記。6.多用于某些動作的次數:打一記耳光。一記勁射,球應聲入網。7.姓。
    1.討論;商量:自報公議。2.意見:建議。提議。3.評論:物議。無可非議。
    gāi 1.助動詞。應當:應該。該說的一定要說。你累了,該休息一下了。該兩天干的活兒,一天就干完了。2.有時帶“著”(·zhe):今天晚上該著你值班了。3.理應如此:活該。該!誰叫他淘氣來著。4.用在感嘆句中兼有加強語氣的作用:我們的責任該有多重啊!。要是水泵今天就運到,該多么好哇!5.欠:該賬。我該他兩塊錢。6.指示代詞。指上文說過的人或事物(多用于公文):該地交通便利。該生品學兼優。7.同“”。
    ràng 1.把方便或好處給別人:弟弟小,哥哥讓著他點兒。見困難就上,見榮譽就讓。2.請人接受招待:讓茶。把大家讓進屋里。3.索取一定的代價,把財物的所有權轉移給別人:出讓。轉讓。那輛舊車讓出去了。4.表示指使、容許或聽任:誰讓你來的?。讓我仔細想想。要是讓事態發展下去,后果會不堪設想。5.避開;躲閃:讓路。請讓開點兒。6.被37.“被”字后面的施事有時可以省略,但“讓”字后面的施事一般不能省略,如可說“行李被淋了”,不說“行李讓淋了”。8.姓。
    shí|zhì [shí]1.認得:識字。相識。2.知識:常識。學識。3.見解;辨別力:很有見識。遠見卓識。[zhì]1.記住:博聞強識。2.標志;記號:款識。
    調 tiáo|diào|zhōu [diào]1.樂曲;樂譜:曲調。采菱調。2.樂曲定音的基調或音階:C大調。五聲調式。3.語音上的聲調:調號。調類。4.說話的腔調:南腔北調。5.口氣;論調:一副教訓人的調。兩人人的發言是一個調。6.人所蘊含或顯露出來的風格、才情、氣質:情調。格調。7.選調;提撥:從基層調選干部。8.調動:崗位調整。9.征集;征調:調有余補不足。10.調查:調研。內查外調。11.提取、調取(文件、檔案等):調檔。12.調換:調座位。[tiáo]1.搭配均勻,配合適當:調和。調諧。風調雨順。飲食失調。2.使搭配均勻,使協調:調配。調味。3.調停使和解(調解雙方關系):調停。調處。4.調劑:以臨萬貨,以調盈虛。5.調理使康復:調養。調攝。6.調教;訓練:有膂力,善調鷹隼。7.挑逗;戲弄:調笑。調情。調戲。酒后相調。[zhōu]朝,早晨:《廣韻·平尤》:“調,朝也。”
    zhèng 1.證明:證人。證實。2.憑證;證據:工作證。人證。3.中醫對病人若干癥狀和體征的總稱。如表證(發熱、惡寒等)、虛寒證(怕冷、出虛汗、手腳冰涼等)。
    yǔ|yù [yǔ]1.話:語言。語音。漢語。外語。成語。千言萬語。2.說:細語。低語。不言不語。默默不語。3.諺語;成語:語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代替語言表示意思的動作或方式:手語。旗語。燈語。5.姓。[yù]告訴:不以語人。
    zhū 1.眾;許多:諸位。諸君。諸侯。諸子百家。2.姓。3.“之于(於)”或“之乎”的合音:付諸實施(=之于)。數易其稿,而后公諸社會(=之于)。有諸(=之乎)?
    wèi 1.說;告訴:勿謂言之不預也。2.稱呼;叫做:稱謂。何謂宏觀世界?
    tán 1.說話或討論:漫談。面談。談思想。二人談得很投機。2.所說的話:奇談。美談。無稽之談。3.姓。
    jiǎng 1.說:講故事。2.解釋;論述:講明。講課。這是一本講語法的著作。3.商量;商談:講價。講和。4.講求;注重:講衛生。講政策。5.就某方面說:講念書他不行,講干活可是一把手。6.古又同“斠()(jiào)”。
    shuí [shuí]1.“誰”shéi的又音。2.姓。[shéi]1.虛指,表示不知道的人或無須說出姓名和說不出姓名的人:我的書不知道被誰拿走了。今天沒有誰來過。2.任指,表示任何人。a)用在“也”或“都”前面,表示所說的范圍之內沒有例外:這件事誰也不知道。大家比著干,誰都不肯落后。b)主語和賓語都用“誰”,指不同的人,表示彼此一樣:他們倆誰也說不服誰。c)兩個“誰”字前后照應,指相同的人:大家看誰合適,就選誰當代表。
    shì 1.實驗;嘗試:試航。試制。2.考試:試題。口試。
    控告:上訴。
    shī 1.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韻律的語言集中地反映生活、抒發情感。2.(Shī)姓。
    tǎo 1.征伐:征討。2.探索;研究:研討。3.索取:向敵人討還血債。4.請求:討教。5.招惹:討厭。
    xiè 1.感謝:道謝。酬謝。這點兒小事不用謝了。2.認錯;道歉:謝罪。謝過。3.辭去;拒絕:謝絕。敬謝不敏。4.(花或葉子)脫落:凋謝。桃花謝了。5.姓。
    zhào 1.告訴。2.詔書,古代皇帝頒發的命令。
    dú|dòu [dú]字的念法;讀音:異讀。“長”字有兩讀。[dòu]語句中的停頓。古代誦讀文章,分句和讀,極短的停頓叫讀,稍長的停頓叫句,后來把“讀”寫成“逗”。現代所用逗號就是取這個意義,但分別句逗的標準不同。見〖句讀〗。
    móu 1.主意;計謀;計策:陰謀。足智多謀。2.圖謀;謀求:謀生。謀害。為人類謀福利。3.商議:不謀而合。4.姓。
    1.錯:誤解。筆誤。2.耽誤:誤點。誤事。3.使受害:誤人不淺。4.不是故意的:誤傷。
    1.(詞兒)說話或詩歌、文章、戲劇中的語句:戲詞。義正詞嚴。詞不達意。他問得我沒詞兒回答。2.一種韻文形式,由五言詩、七言詩和民間歌謠發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樂歌唱的一種詩體,句的長短隨著歌調而改變,因此又叫做長短句。有小令和慢詞兩種,一般分上下兩闋。3.語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運用的單位。
    píng 1.評論;批評:短評。書評。獲得好評。評一部電影。2.評判:評分兒。評選。評一評誰寫得好。3.姓。
    fǎng 1.訪問;探問:訪友。來訪。2.向人詢問調查:訪查。采訪。
    chéng 1.(心意)真實:誠心誠意。開誠布公。她的心很誠。2.實在;的確:此人誠非等閑之輩。3.如果;果真:誠如是,則相見之日可期。4.姓。
    xùn 1.教導;訓誡:教訓。訓話。訓詞。訓了他一頓。挨了一通訓。2.教導或訓誡的話:家訓。遺訓。3.訓練:培訓。輪訓。軍訓。4.準則:不足為訓。5.解釋(詞義):訓詁。6.姓。
    nuò 1.答應;允許:諾言。許諾。2.答應的聲音(表示同意):唯唯諾諾。諾諾連聲。3.姓。
    1.有計劃的分段教學:上課。下課。星期五下午沒課。2.教學的科目:主課。語文課。這學期共有五門課。3.教學的時間單位:一節課。4.教材的段落:這本教科書共有二十五課。5.舊時某些機關、學校、工廠等按工作性質分設的行政單位:秘書課。會計課。6.舊指賦稅:國課。完糧交課。7.征收(賦稅):課稅。8.占卜的一種:起課。卜課。
    dìng 1.經過研究商討而立下(條約、契約、計劃、章程等):訂婚。訂合同。2.預先約定:預訂。訂報紙。3.改正(文字中的錯誤):訂正。修訂。校訂。4.裝訂:訂書機。用紙訂成一個本子。
    xiáng|yáng [xiáng]1.細密,完備,與“略”相對:詳細。詳略。詳情。詳談。周詳。詳實(詳細而確實。亦作“翔實”)。語焉不詳(說得不詳細)。2.清楚地知道:內容不詳。3.說明,細說:內詳。4.審慎:詳平(審理案件審慎公平)。詳刑(斷案用刑謹慎)。5.舊時的一種公文,下級官員對上級的報告:上詳。詳文。[yáng]古同“”,假裝。
    1.翻譯:口譯。筆譯。直譯。譯文。譯了一篇英文小說。2.姓。
    xùn 1.詢問:問訊。2.審問:審訊。3.消息;信息:通訊。音訊。新華社訊。
    zhū 1.譴責:口誅筆伐。2.殺(有罪的人):害民者誅。3.要求:誅求無時。
    1.告訴;吩咐(用于上級對下級或長輩對晚輩):手諭。面諭。2.古又同“”。
    jiàn 規勸(君主、尊長或朋友),使改正錯誤:進諫。直言敢諫。從諫如流。
    zhěn 醫生檢查病情:門診。會診。
    jǐn 1.謹慎;小心:勤謹。恭謹。拘謹。謹記在心。謹守規程。2.鄭重地:謹啟。謹領。謹具。我們謹向各位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
    yòu 1.勸導;教導:循循善誘。2.用某種手段引人或動物上當:誘敵深入。利誘。誘餌。
    xún 征求意見:詢問。咨詢。
    qiān 謙虛:謙恭。謙讓。自謙。滿招損,謙受益。
    sòng 1.在法庭上爭辯是非曲直;打官司:訴訟。2.爭辯是非:爭訟。聚訟紛紜。
    shì 1.君主時代帝王、貴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跡所給予的稱號。例如齊宣王的“宣”,楚莊王的“莊”;諸葛亮謚“忠武”,岳飛謚“武穆”。2.稱(做);叫(做):謚之為保守主義。
    1.到某人所在的地方;到某個地方去看人(多用于所尊敬的人):詣烈士墓參謁。2.(學業、技術等)所達到的程度:造詣。苦心孤詣。
    liàng 1.原諒:諒解。體諒。2.料想:諒他不能對我怎樣。3.古指誠實。
    dàn 1.誕生:誕辰。2.生日:華誕。壽誕。3.荒唐的;不實在的;不合情理的:虛誕。荒誕。怪誕。
    1.進見:拜謁。謁見。2.到陵墓致敬:謁中山陵。
    zhà 1.欺騙:欺詐。詐財。詐取。兵不厭詐。2.假裝:詐降。詐死。3.用假話試探,使對方吐露真情:他是拿話詐我,我一聽就知道。
    交情:友誼。情誼。深情厚誼。
    sòng 1.朗讀;讀出聲音來:朗誦。誦詩。2.背誦:過目成誦。3.述說:傳誦。稱誦。
    tán 同“”。如《天方夜譚》。
    詫異;驚奇:驚訝。
    * 網站為您提供言字旁的漢字有哪些,言字旁的字大全。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