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月字旁的字

    漢字拼音解釋
    1.〔肵俎〕古代祭祀時盛裝心、舌的器具:“佐食升肵俎。”2.恭敬。
    cuì 同“”。
    同“”。
    guó 膝部的后面。腿彎曲時腘部形成一個窩,叫腘窩。
    同“”。
    huò 肉羹。
    同“”。
    zhēng 1.把牲體放入俎中。2.已盛牲體的俎:“宗人告祭脀。”
    fèn 1.肉羹:“彀膹雁羹。”2.切的熟肉。
    xiāo 1.豬肉羹。2.香。
    tǐng 1.長條的干肉。2.直。
    xiū 1.瘦。2.腹脊之間。
    〔膃肭獸〕即海狗。
    tēng 1.飽。2.雞鴨的胃。
    同“胳1”。
    duàn 〔~脩〕經過捶搗加上姜桂制成的干肉,如“(主婦)取糗與~脩,執以出。”
    chuí 1.趼,手、腳掌上因長期摩擦形成的硬皮。2.馬或鳥脛上的結骨。3.臀。
    liǎn 同“”。
    jiē 1.接。2.肩頭。
    juǎn 1.汁少的羹。2.做成少汁羹。
    liáo 1.古同“”。2.男子或雄性動物的生殖器:“灌得肚兒脹,溺得膫兒疼。”3.中國漢代侯國名。
    cuì 1.鳥尾部的肉:“舒雁臎,不可食,為氣臊可厭耳。”2.尾骶骨:“腳近臎者能步,鵝鶩是也。”3.肥。
    juān [zuī]男孩的生殖器。[juān]1.剝削:脧削。脧刻(搜刮)。2.削減,縮減。
    něi 古同“”,魚肉腐敗。
    腌后晾干的鳥肉。
    rùn 方言,婉辭。由于“肝”、“竿”與“干癟”的“干”同音,中國廣州話因忌諱而把它們改為“豐潤”的“潤”(一般寫作“膶”)。故把“豬肝”、“雞肝”稱“豬膶”、“雞膶”;“豆腐干”稱“豆腐膶”。
    yuān 1.小蟲。2.空。
    jué 1.牛舌頭和相連的肉:“嘉殽脾臄。”2.口內上腭曲處。3.切肉。4.笑。
    cuī 同“”。
    lìn (俗讀lín)磷化氫(PH3)分子里的氫原子被烴基取代后所形成的有機磷化合物的統稱。
    wò|yuè [wò]好肉。[yuè]1.大。2.善。
    bìn 同“”。
    zǐ|fèi [fèi]古同“”。[zǐ]1.剩余的食物。2.干肉;亦特指連骨的干肉。
    wěn 同“”。
    古指百葉,即牛羊的重瓣胃。
    là|gé [là]古同“”:“殘臈生春序,愁霖逼歲昏。”[gé]〔臈膽〕肥胖的樣子。
    kuì 肥大。
    〔丳脨〕同“丳。
    zhuì 腳腫。
    cuì 膵臟(zàng),即胰臟(zàng)。
    xūn 1.羊肉羹。2.香。
    jìng 同“”。
    zhuā 1.腿。2.膇。
    同“”。
    古同“”。
    屈曲的干肉。
    zhī 古同“”:“四胑不動。”
    xié 同“”。
    chéng 精肉。
    biāo 用于地名:法脿(在云南省雙柏)。
    jiāo 1.〔三膲〕同“三焦”,中醫學稱人體內臟的上中下三部分。2.肉不滿:“月者陰之宗也,是以月虛而魚腦減,月死而贏硥膲。”
    suǐ 古同“”。
    zhí 1.干肉條:“薦脯用籩五膱,……膱長尺二寸。”2.油肉腐敗。3.臭。
    牲體的兩脅:“其實特豚,四鬄去蹄,兩胉脊肺。”
    hēng 見〖膨脝〗。
    1.腸間脂肪:“(河豚)腹中之膟曰西施乳。”2.古代祭祀用的牲血:“鸞刀以刲,取膟膋,乃退。”
    biāo 同“”。
    人腿上的毛。
    shān 生肉醬。
    chī 見〖膍胵〗。
    * 網站為您提供月字旁的漢字有哪些,月字旁的字大全。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