脡怎么讀 脡的意思
“脡”字共有1個讀音:
[tǐng]

漢字 | 脡 |
---|---|
讀音 |
|
注音 | ㄊㄧㄥˇ |
部首 | [月] 月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0 部外:6 |
異體字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8121 |
其它編碼 | 五筆:etfp 倉頡:bnkg 鄭碼:qmby 四角:72241 |
筆順編碼 | 3511312154 |
筆順筆畫 | ノフ一一ノ一丨一フ丶 |
筆順名稱 | 撇 橫折鉤 橫 橫 撇 橫 豎 橫 橫折折撇 捺 |
脡字的意思
1.長條的干肉。
2.直。
脡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脡
tǐng ㄊㄧㄥˇ
◎ 條狀的干肉:“高子執簞食與四脡脯。”
英語 strips of dried meat, jerky; stiff and straight
德語 direkt, gerade
脡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脡 tǐng
〈名〉
(1) 條狀的干肉 [a long narrow piece of dried meat]
與四脡脯。——《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
鮮魚曰脡祭。——《禮記·曲禮下》
脯四脡。——《儀禮·士虞禮記》
(2) 又如:脡脊(牲體脊骨的中間部分);脡祭(古稱供祭祀用的鮮魚)
詞性變化
◎ 脡 tǐng
〈形〉
(1) 直的 [straight]。
(2) 如:脡脡然(挺直貌)
脡字的辭典解釋
脡ㄊㄧㄥˇtǐng名
直條狀的干肉。《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高子執簞食與四脡脯。」《清史稿·卷五一一·列女傳四·林守仁妻王傳》:「母去兒無恐,但歲時具杯酒,一脡肉,母當歸,不相嚇也。」
形直的。參見「脡脡」、「脡直」等條。
康熙字典解釋
脡【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7畫
《集韻》《韻會》??他頂切,音珽。脯朐也。《公羊傳·昭二十五年》與四脡脯。《註》伸曰脡。
又《集韻》待鼎切《正韻》徒鼎切,??音挺。義同。
又《正韻》直也。《禮·曲禮》鮮魚曰脡祭。《註》脡,直也。
說文解字解釋
脡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脡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