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畫的字
漢字 | 拼音 | 解釋 |
---|---|---|
髖 | kuān | 組成骨盆的大骨,左右各一,形狀不規則,是由髂骨、坐骨和恥骨合成的。通稱胯骨。 |
鞶 | pán | 1.古代佩玉的皮帶。2.系在鞶帶上盛物的小囊。 |
覈 | hé | 1.檢驗﹑查核:“檢覈”﹑“覈對”。《文選?張衡?東京賦》:“其以溫故知新,研覈是非。”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將覈其論,必徵言焉。”2.詳實﹑嚴謹。《後漢書?卷四十?班彪傳下》:“遷文直而事覈,固文贍而事詳。”《北史?卷七十二?李德林傳》:“善屬文,詞覈而理暢。”3.深刻。《後漢書?卷六十八?許劭傳》:“初,劭與靖俱有高名,好共覈論鄉黨人物。”4.米麥舂餘的粗屑。《漢書?卷四十?陳平傳》:“其嫂疾平之不親家生產,曰:『亦食糠覈耳。』”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詩六十首之四十五》:“不惜兩鍾輸一斛,尚贏糠覈飽兒郎。” |
蹼 | pǔ | 某些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腳趾中間的薄膜,用來撥水。青蛙、龜、鴨、水獺等都有蹼。 |
襞 | bì | 衣服或某些器物上的褶(zhě)子。 |
鏡 | jìng | 同“鏡”。 |
籀 | zhòu | 1.籀文。2.閱讀:籀讀。 |
鱈 | xuě | 鱈魚,體稍側扁,頭大,尾小,下頜有一根須,背部灰褐色,有許多小黑斑,有三個背鰭,腹部灰白色。肝可制魚肝油。也叫鳘魚。 |
蘋 | pín|píng | [pín]多年生水生蕨類植物,莖橫臥在淺水的泥中,葉柄長,頂端集生四片小葉,全草可入藥,亦作豬飼料。亦稱“大萍”、“田字草”。[píng]見“蘋果”。 |
關 | guān | 1.掩閉、閉合。與“開”相對:“關門”。《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2.拘禁:“鳥被關在籠中。”、“他被關在牢裡。”3.息,使作用或功能停止:“關機”、“關燈”。4.牽涉、連繫:“事關緊要”。宋?歐陽修《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詞》:“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5.領取:“關餉”。《紅樓夢?第五十三回》:“賈珍因問尤氏:‘咱們春祭的恩賞可領了不曾?’尤氏道:‘今兒我打發蓉兒關去了。’”6.門閂。《漢書?卷六十六?楊敞傳》:“聞前曾有奔車抵殿門,門關折。”《聊齋志異?卷五?荷花三娘子》:“一夜,閉戶獨酌,忽聞彈指敲窗,拔關出視,則狐女也。”7.國境或邊險要塞的出入口:“海關”、“山海關”、“嘉峪關”。《孟子?盡心下》:“古之為關也,將以禦暴。”8.事物或時間演進過程中的重要時刻、階段:“難關”、“過此一關,必無大礙。”、“百歲大關”。唐?韓愈《題炭谷湫祠堂詩》:“不知誰為助,若執造化關。”、“百歲大關”。唐?韓愈《題炭谷湫祠堂詩》:“不知誰為助,若執造化關。”9.控制機器開啟或停止的機件:“開關”。《後漢書?卷五十九?張衡傳》:“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10.姓。如三國時蜀國有關羽。 |
鳚 | wèi | 魚類。體長10—20厘米,側扁或呈鰻形,無鱗。棲息于近海,分布于熱帶、溫帶和北極水域中。 |
騔 | gé | 馬快跑。 |
翾 | xuān | 飛翔。 |
黢 | qū | 黑:黢黑。黑黢黢的。 |
證 | zhèng | 1.同“證”。2.同“癥1”。 |
蹯 | fán | 獸足:熊蹯(熊掌)。 |
瀣 | xiè | 見〖沆瀣〗。 |
譔 | zhuàn | 同“撰”。 |
蹻 | qiāo|jiǎo|juē|jú|xuè | 同“蹺”。 |
嚯 | huò | 1.表示驚訝或贊嘆:嚯,原來你們也在這兒!2.形容笑聲:嚯嚯大笑。 |
麴 | qū | 1.同“曲”。2.姓。 |
韡 | wěi | 〔韡韡〕光明美麗的樣子,如“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
鰾 | biào | 1.某些魚類體內可以脹縮的囊狀物。里面充滿氮、氧、二氧化碳等混合氣體。收縮時魚下沉,膨脹時魚上浮。有的魚類的鰾有輔助聽覺或呼吸等作用。也叫魚鰾,有的地區叫魚白。2.鰾膠。3.用鰾膠粘上。 |
趫 | qiáo | 1.(行動)敏捷:“非都盧之趫,孰能超而究升?”2.壯:“襲國邑,以車不過百里,以人不過三十里,皆以其氣之趫與力之盛,至是以犯敵能滅,去之能速。” |
鬷 | zōng | 1.古代的一種釜。2.古同“總”,聚集:“鬷六校之飛將。”3.姓。 |
蠃 | luǒ | 見〔蜾蠃〕 |
鳙 | yōng | 也叫花鰱、胖頭魚。魚類。長可達1米多,背暗黑色,有小黑斑,頭大,腹緣后部有棱。是中國主要淡水養殖魚,分布于全國各大水系。 |
轓 | fān | 1.古代車箱兩旁反出如耳的部分,用以障蔽塵泥。2.車:“昆云今駕鹿轓游。” |
難 | nán|nàn|nuó | [nán]1.困難;不易。2.使困難;使感到困難。3.不能;不好。4.厭惡;忌恨。5.方言。現在。[nàn]1.危難;禍患。2.引申為罹難。3.變亂。4.仇敵。5.拒斥。6.責難;詰問。7.疑問,疑難。8.畏懼;擔心。9.謹慎。10.同“戁”。恭敬。 |
贈 | zèng | 同“贈”。 |
趬 | qiāo | 1.舉步輕捷。2.轉行。3.舉足。4.向上翹起。 |
鵰 | diāo | 同“雕”。 |
齁 | hōu | 1.鼻息:齁聲。2.吃太甜太咸等食物使喉嚨不舒服:齁得難受。3.〈方〉副詞。很;非常(多表示不滿意):齁咸。齁熱。齁討厭的。 |
麑 | ní | 古書上指小鹿。 |
譊 | náo | 〔譊譊〕喧嚷,爭辯,如“彼唯人言之惡聞,奚以夫譊譊為乎?” |
蠋 | zhú | 蝴蝶、蛾等的幼蟲,外形像蠶,身體青色。 |
霨 | wèi | 形容云起。 |
譓 | huì | 1.順從:“義征不譓。”2.多智謀。3.辯察。 |
髆 | bó | 肩。 |
韻 | yùn | 同“韻”。 |
鬏 | jiū | 頭發盤成的結。 |
鏦 | cōng | 1.古代一種小矛:“修鎩短鏦,齊為前行。”2.用矛刺殺:“太后怒,欲鏦嘉以矛。”3.古代一種有方形柄孔的斧子。4.金屬撞擊聲:“鏦鏦錚錚,金鐵皆鳴。” |
識 | shí | [shí]1.知道;瞭解。2.認識;識別。3.賞識。4.知識;見解。5.思想意識。6.知覺。7.相識的朋友;知交。8.同“適”。剛才。[zhì]1.旗幟。後作“幟”。2.標志;記號。3.做記號,加標記。4.記住。5.記載。6.特指古代鐘鼎上凸出的文字。7.同“職”。職掌。8.同“職”。相愛憐。9.同“蘵”。草名。 |
麕 | jūn | [jūn]同“麇(jūn)”。[qún]同“麇(qún)” |
鶇 | dōng | 同“鶇”。 |
麖 | jīng | 古書上指一種鹿。 |
騠 | tí | 〔駃(jué)騠〕同“駃”。 |
鵶 | yā | 同“鴉”。 |
騕 | yǎo | 〔騕褭〕古代良馬名。 |
簳 | gǎn|gàn | [gàn]箭羽。[gǎn]1.箭桿。2.小竹,可做箭桿。 |
鶂 | yì | 古同“鷁”。 |
鏁 | suǒ | 古同“鎖”。 |
攉 | huō | 把堆積的東西鏟起倒(dǎo)到另一處去,特指把采出的煤或礦石等鏟起來倒到另一處或容器中:攉土。攉煤機。 |
騩 | guī | 毛淺黑色的馬。 |
鞾 | xuē | 同“靴”。 |
穩 | wěn | 同“穩”。 |
穨 | tuí | 同“頹”。 |
韝 | gōu | 古代射箭時戴的皮制袖套。 |
譄 | zēng | 1.夸大其辭。2.古同“增”。 |
繶 | yì | 1.用絲線編織成的帶子。2.系束。3.古代酒器口與足底之間的篆文裝飾。 |
* 網站為您提供19畫的漢字有哪些,19畫的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