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畫的字
漢字 | 拼音 | 解釋 |
---|---|---|
襁 | qiǎng | 背嬰兒用的寬帶子:襁褓。 |
闇 | àn | 同“暗” |
鐙 | dèng | [dēng]1.古代盛肉食的器皿。2.同“燈”,指油燈。[dèng]掛在鞍子兩旁供腳蹬的東西,多用鐵制成:馬鐙。 |
獯 | xūn | 〔獯鬻〕獫狁。鬻(yù)。 |
嬲 | niǎo | 1.戲弄。2.糾纏。 |
薷 | rú | 見〖香薷〗。 |
罾 | zēng | 一種用木棍或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漁網。 |
醣 | táng | 化學用字。化合物的一大類。現寫作糖。 |
馘 | guó | 古代戰爭中割掉敵人的左耳計數獻功。也指上述情況割下的左耳。 |
豳 | bīn | 古地名,在今陜西彬縣、旬邑一帶。也作邠。 |
蟑 | zhāng | 〔蟑螂〕蜚蠊的俗稱。 |
瞭 | liǎo|liào | [liǎo]同“了”。[liào]遠遠地望:瞭望。瞭哨。 |
磾 | dī | 古代用來染繒的黑色礦物。 |
黻 | fú | 1.古代禮服上繡的半青半黑的花紋。2.同“韨”(fú)。 |
薹 | tái | 1.薹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叢生,扁三棱形,葉子很長,花穗淺綠褐色,生長在沼澤、水田里,葉子可用來制蓑衣或斗笠。2.蒜、韭菜、油菜等生長到一定階段時在中央部分長出的細長的莖,頂上開花結實。嫩的可以當蔬菜吃。 |
篾 | miè | 竹子劈成的薄片,也泛指葦子或高粱稈上劈下的皮:篾席。篾匠。 |
螫 | shì|zhē | [shì]同“蜇(zhē)”。蜂、蝎等有毒腺的蟲子用尾部的毒刺刺人或動物。[zhē]同“蜇(zhē)”。 |
谿 | xī | 1.同“溪”2.見〖勃谿〗。 |
龠 | yuè | 1.古代容量單位,一龠等于半合(gě)。2.古代一種樂器,形狀像簫。 |
擘 | bò|bāi | [bò]1.大拇指:巨擘。2.分裂:擘開。[bāi]同“掰”。 |
貔 | pí | 傳說中的一種猛獸,像熊。 |
鞬 | jiàn|jiān | [jiān]來;纏來。[jiàn]1.馬上的盛弓器:“左執鞭弭,右屬櫜鞬。”2.收藏。3.古代博戲用語。 |
膻 | shān|dàn | [shān]像羊肉的氣味:膻氣。膻味。腥膻。[dàn]1.袒露。2.胸中:膻中(a.中醫指胸腔中央,心包所在處;b.針灸穴位名,位于前胸部正中)。 |
罽 | jì | 1.用毛做成的氈子一類的東西。2.〔罽賓〕古西域國名。 |
螽 | zhōng | 〔螽斯〕昆蟲。種類很多。體窄長,綠或褐色,觸角細長,雄蟲以翅摩擦發聲,善跳躍。大多是植物害蟲。 |
盩 | zhōu|chóu | [zhōu]〔盩厔(zhì)〕縣名,在中國陜西省。今作周至。[chóu]〔諸盩〕中國周先公名。 |
镢 | jué | 镢頭,刨土的工具。 |
縯 | yǎn|yǐn | [yǎn]猶敷演。[yǐn]引。 |
鏹 | qiǎng | [qiǎng]古稱成串的錢。[qiāng]〔鏹水〕具有強烈腐蝕性的濃硝酸、濃鹽酸等的俗稱。如濃硝酸稱為硝鏹水,濃鹽酸稱為鹽鏹水。 |
襕 | lán | 古代上下衣相連的服裝,即長衫或袍:~衫(古時讀書人的服裝)。 |
闉 | yīn | 1.古指甕城的門:“城闉不禁。”2.城:“巧技出吳闉。”3.古同“堙”:“救闉池者,以火與爭鼓橐。”4.姓。 |
磴 | dèng | 1.石頭臺階。2.量詞。用于臺階或樓梯的層級:那樓梯有八磴。 |
濞 | bì|pì | [bì]〔漾濞〕同“漾”。[pì]〔滂濞〕同“滂”。 |
點 | diǎn | 同“點”。 |
皤 | pó | 1.白色:白發皤然。2.大(腹):皤其腹。 |
鞞 | bǐng|pí|bì|bēi | [pí]古同“鼙”,鼓名:“召令習鼓鞞。”[bǐng]刀劍柄上或鞘上近口處的裝飾(一說刀劍鞘):“維玉及瑤,鞞琫容刀。”[bì]古同“韠”,古代朝覲或祭祀時遮蔽在衣裳前面的一種服飾。[bēi]〔牛鞞〕古縣名。 |
鳊 | biān | 魚類。體側扁,略呈菱形,長可達30厘米,腹緣有棱,背鰭有硬刺,銀灰色。是重要淡水經濟魚。 |
磻 | pán|bō | [pán]1.〔磻溪〕2.水名。在陜西寶雞東南。相傳姜尚曾垂釣于此,遇周文王。3.地名。在浙江。[bō]石制的箭鏃。 |
擤 | xǐng | 按住鼻孔用力出氣,使鼻涕排出:擤鼻涕。 |
鑭 | lán | 金屬元素,符號La(lanthanum)。是一種稀土元素。銀白色,質軟,在空氣中容易氧化。用于制備釤、銪和鐿,鑭的化合物用來制光學玻璃、高溫超導體等。 |
襈 | zhuàn | 衣裳的邊飾:“裳皆有襈。” |
檁 | lǐn | 架在屋架或山墻上面用來支持椽子或屋面板的長條形構件。也叫桁或檁條。 |
襚 | suì | 1.贈給死者衣物:“楚人使公親襚。”2.指向活人贈送衣物。3.古代貫穿佩玉的絲織綬帶。 |
鍮 | tōu | 1.黃銅礦石:“土沃,產鍮”。2.姓。 |
雚 | guàn|huán | [guàn]1.古同“鸛”,一種水鳥,即白鸛,形似鷺。2.芄蘭,一種草。[huán]1.古同“萑”,荻,形狀像蘆葦,莖可編葦席:“雚葦有積。”2.姓。 |
螬 | cáo | 見〔蠐螬〕 |
鐔 | xín | [tán]姓。[chán]姓。[xín]1.古代劍柄的頂端部分。2.古代兵器,似劍而小。 |
魋 | tuí | 1.古書上說的一種毛淺而赤黃、形似小熊的野獸。2.姓。 |
矰 | zēng | 古代射鳥用的拴著絲繩的箭。 |
檗 | bò | 見〖黃檗〗。 |
騃 | sì | 〔??騃〕(獸)快跑的樣子。 |
簏 | lù | 1.竹箱:書簏。2.竹篾、柳條等編成的圓筒形器具,多用于盛零碎東西;簍兒:字紙簏。 |
臨 | lín | 1.“臨”的繁體字。2.從高處往下看:“居高臨下”。《詩經?大雅?大明》:“上帝臨女,無貳爾心。”鄭玄?箋:“臨,視也。”三國?魏?阮籍《詠籍詩八十二首之十三》:“登高臨四野,北望青山阿。”3.來到:“光臨”、“蒞臨”、“親臨”、“雙喜臨門”。《楚辭?屈原?遠遊》:“朝發軔於太儀兮,夕始臨乎於微閭。”4.靠近、依傍:“臨窗而坐”、“臨門一腳”。《漢書?卷二十七?五行志下之上》:“先是文惠王初都咸陽,廣大宮室,南臨渭,北臨涇。”5.面對、遇到:“臨陣磨槍”、“臨危不亂”。《論語?述而》:“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6.依著書畫範本摹仿:“臨碑”、“臨帖”。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七齣》:“學生自會臨書,春香還勞把筆。”7.統治。書經?大禹謨:“臨下以簡,御眾以寬。”《管子?八觀》:“置法出令,臨眾用民。”8.照、照耀。周?尸佼《尸子?卷上》:“天高明,然後能燭臨萬物。”唐?杜甫《春宿左省詩》:“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9.給、加。唐?魏元同《請吏部各擇寮屬疏》:“臨之以利,以察其廉。”宋?歐陽修《縱囚論》:“及施恩德以臨之,可使變而為君子。”10.將、正、當:“臨別”、“臨行”、“臨終”、“臨時抱佛腳”。《史記?卷一二三?大宛傳》:“臨死謂其父昆莫曰:『必以岑娶為太子,無令他人代之。』”11.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兌()下坤()上,表在上臨下之義。12.姓。如漢代有臨孝存。 |
雖 | suī | 同“雖”。 |
謩 | mó | 古同“謨”。 |
鎚 | chuí | 同“錘”。 |
蹐 | jí | 小步:~步。 |
鰉 | huáng | 魚,大的體長可達5米,有5行硬鱗,嘴很突出,半月形,兩旁有扁平的須。夏季在江河中產卵,過一段時間后,回到海洋中生活。 |
鯈 | tiáo | 古同“鰷”。 |
謝 | xiè | 同“謝”。 |
* 網站為您提供17畫的漢字有哪些,17畫的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