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畫的字
漢字 | 拼音 | 解釋 |
---|---|---|
碪 | zhēn | 同“砧”。 |
鞆 | bǐng | ◎日本地名用字。 |
鉼 | bǐng|píng | [bǐng]1.金餅。2.釜。[píng]“瓶”的古字:銀鉼。琉璃鉼。 |
蔔 | bo | 同“卜”。 |
髧 | dàn | 頭發下垂的樣子。 |
髪 | fà | 同“髮”(日本漢字)。 |
箛 | gū | 1.古樂器,即笳:“云箛清引。”2.古書上說的一種竹。 |
蔪 | jiān | 〔蔪蔪〕(麥芒)漸漸長(zhǎng)長的樣子,如“麥秀蔪蔪兮。” |
韷 | lè | 聲音煩鬧。 |
綠 | lǜ | 同“綠”。 |
禝 | jì | 古同“稷”。 |
銞 | jūn | 古同“鈞”。 |
墚 | liáng | 我國西北地區稱條狀的黃土山崗。 |
綿 | mián | 同“綿”。 |
銔 | pī | 圓鉟。 |
銢 | pǐ | 器。 |
蕯 | sà | “薩”的訛字。 |
蔘 | shēn | 古同“參”,人參。 |
銉 | yù|sì | [yù]針。[sì]古同“肆”,古代編懸樂器的單位,懸鐘十六枚為一肆。 |
蜪 | táo | 〔蝮(fù)蜪〕蝗的幼蟲。 |
窪 | wā | 同“洼”。 |
骲 | bào | 骨制的(也有用木制的)箭頭。 |
鞁 | bèi | 1.鞍和轡的統稱。2.同“鞴”。 |
蔈 | biāo | 用于地名:~草鄉(在重慶市云陽)。 |
誧 | bū | 1.大言。2.幫助;輔佐。3.規勸。 |
窫 | yà|yē | [yà]〔窫窳〕a.古代傳說中吃人的怪獸,如“(少咸之山)有獸焉……名曰窫窳,其音如嬰兒,是食人。”b.殘害,如“昔有強秦,封豕其土,窫窳其民。”c.古國名。[yē]靜。 |
閦 | chù | 眾多。 |
鄧 | dèng | 同“鄧”。 |
鼑 | dǐng | 古同“鼎”。 |
颭 | zhǎn | 同“飐”。 |
蜳 | dūn | 〔螴蜳〕同“螴”。 |
趙 | zhào | 同“趙”。 |
鄭 | zhèng | 同“鄭”。 |
瞂 | fá | 盾牌。 |
粰 | fū|fú | [fū]古同“稃”。[fú]馓子,一種面粉做的油炸食物。 |
禣 | fù | ◎義未詳。 |
誥 | gào | 1.上位者告諭下位者。《易經?姤卦?象曰》:“天下有風,姤,后以施命誥四方。”2.文體名。古代用來告誡他人的文字,後成為君王諭令臣下的專用文體:“康誥”、“洛誥”、“酒誥”。 |
鈭 | zī | 〔鈭錍(pī)〕短斧。 |
閨 | guī | 同“閨”。 |
蔥 | cōng | 同“蔥”。 |
鉽 | shì | 鼎一類的器具。 |
膆 | sù | 同“嗉”。 |
銚 | diào|tiáo|yáo | [diào]1.大鋤。2.一種帶柄有嘴的小鍋。3.碗。4.(今讀diào)見“銚子”。5.古國名。6.姓。[tiáo]同“銚”。[yáo]同“銚”。 |
蜨 | dié | 同“蝶”。 |
跿 | tú | 〔跿跔(jū)〕光著腳,如“虎摯之士,跿跔(jū)科頭,貫頤奮戟者,至不可勝計也。” |
輐 | wàn | 〔輐斷〕無棱角的樣子,如“椎柏輐斷,與物宛轉。” |
韍 | fú | 古代衣裳前的蔽膝,用熟皮製成。形制、圖案、顏色按身分、等級不同而有區別。《禮記?玉藻》:“一命縕韍幽衡,再命赤韍幽衡。”《漢書?卷九十九?王莽傳上》:“於是莽稽首再拜,受綠韍袞冕衣裳。” |
箇 | gè | 1.同“個1”。2.姓。 |
銜 | xián | 同“銜”。 |
蔮 | guó | 古同“幗”。 |
綶 | guǒ | 纏束。 |
睳 | huī | 1.瘦人看人與物的樣子。2.健而無德。3.目瞢。4.顧盼不定。 |
銊 | xù|huì | [xù]鋸聲。[huì]〔銊銊〕象聲詞,車鈴聲。 |
餆 | yáo | 一種糕餅。 |
餃 | jiǎo | 同“餃”。 |
緎 | yù | 1.羊羔皮的縫接處。2.量詞,絲二十縷為緎:“素絲五緎。” |
蓳 | jǐn | 古同“堇”,一種野菜。亦稱“旱芹”。 |
褑 | yuàn | 衣襟上佩玉的帶子。 |
馻 | yǔn | 毛逆馬。 |
褞 | yùn | 古同“緼”,亂麻,舊絮:“二三子布弊褞袍,不足以避寒。” |
* 網站為您提供14畫的漢字有哪些,14畫的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