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鼑怎么讀 鼑的意思

    “鼑”字共有1個讀音: [dǐng]  
    鼑
    漢字
    讀音 [dǐng]
    注音 ㄉㄧㄥˇ
    部首 [鼎]  鼎字旁
    筆畫 總筆畫:14 部外:2
    異體字
    字形結構 上下結構
    統一編碼 基本區 U+9F11
    其它編碼 五筆:hhnn 倉頡:yuvml 鄭碼:idzn 四角:21227
    筆順編碼 21251115132125
    筆順筆畫 丨一丨フ一一一フ一ノ丨一丨フ
    筆順名稱 豎 橫 豎 橫折 橫 橫 橫 豎折撇/豎折折 橫 撇 豎 橫 豎 橫折

    鼑字的意思

    古同“”。

    鼑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dǐng ㄉㄧㄥˇ

     ◎ 古同“”。

    鼑字的詳細解釋

    鼑字的辭典解釋

    康熙字典解釋

    鼑【亥集下】【鼎部】 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2畫

    《集韻》鼎,古作鼑。註詳部首。

    又《正字通》籀文貞字。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鼎【卷七】【鼎部】

    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昔禹收九牧之金,鑄鼎荊山之下,入山林川澤,螭魅蝄蜽,莫能逢之,以協承天休。《易》卦:巽木於下者爲鼎,象析木以炊也。籒文以鼎爲貞字。凡鼎之屬皆從鼎。都挺切

    說文解字注

    (鼎)三足?耳。和五味之寶器也。三足?耳謂器形。非謂字形也。九家易曰。鼎三足以象三臺也。易曰。鼎黃耳。和當作盉。許亦從俗通用。象析木?炊。巳下次第依韻會所據小徐本訂。?者、判木也。反?爲?。一?析爲二之形。炊鼎必用薪。故像之。唐張氏參誤會三足?耳爲字形。乃高析木之?旁爲耳。唐人皆作鼎。非也。唐氏玄度旣辨之矣。貞省聲。大徐本無。無此三字則上體未說。此謂上體目者貞省聲也。或曰離爲目。?爲木。鼎卦上離下?。何不以此說字乎。曰言易卦之取象則可。若六書之會意。必使二字相合成文。如人言、止戈是。目與木不相合也。故釋下體爲象形。上體爲諧聲。古叚鼎爲丁。如賈誼傳春秋鼎盛、匡衡傳匡鼎來皆是。鼎之言當也。正也。都挺切。十一部。昔禹收九牧之金。鑄鼎荊山之下。入山林川澤者。此字依韻會補。離魅蛧蜽莫能逢之。?協承天休。離俗用螭。依禸部則當作離。此用宣三年左傳王孫滿說。傳不言鑄鼎荊山之下。尙書古文疏證云。陜西同州朝邑縣西南三十二里有懷德城。漢縣也。漢志左馮翊褱德下曰。禹貢北條荊山在南。皇甫謐帝王世紀。禹鑄鼎於荊山。在馮翊懷德之南。山下有荊渠。酈氏水經注。懷德縣故城在渭水之北。沙苑之南。禹貢北條荊山在南。山下有荊渠。卽夏后鑄九鼎處也。易卦?木於下者爲鼎。此引易證下體象析木之意。與?下引易證從日一例。古文?貝爲鼎。籒文?鼎爲貝。二貝字小徐皆作貞。郭忠恕佩觿云。古文以貞爲鼎。籒文以鼎爲則。亦誤。今正。京房說貞字鼎聲。此古文以貝爲鼎之證也。許說?????者、籒文之則員霣妘字。此籒文以鼎爲貝之證也。凡鼎之屬皆從鼎。

    * 網站為您提供鼑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