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文的讀音 龜文的意思
龜文 龜文.龜背的紋理。 漢 蔡邕 《篆勢》:“文體有六篆,巧妙入神,或象龜文,或龍鱗。”《后漢書·李固傳》:“固貌狀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龜文,后為太尉。” 李賢 注:“足履龜文者,二千石。見《相書》。
- 龜
- 文
“龜文”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guī wén]
- 漢字注音:
- ㄍㄨㄟ ㄨㄣˊ
- 簡繁字形:
- 龜文
- 是否常用:
- 否
“龜文”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龜背的紋理。泛指古文字。辭典解釋
龜文 guī wén ㄍㄨㄟ ㄨㄣˊ 龜背上的紋理。如:「龜文鳥跡」。也作「龜紋」。
如龜殼般的花紋。商周時代有以龜文作器物上的紋飾。也作「龜紋」。
網絡解釋
龜文
龜文.龜背的紋理。 漢 蔡邕 《篆勢》:“文體有六篆,巧妙入神,或象龜文,或龍鱗。”《后漢書·李固傳》:“固貌狀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龜文,后為太尉。” 李賢 注:“足履龜文者,二千石。見《相書》。
“龜文”的單字解釋
【龜】:[guī]爬行動物。背腹有甲。有些種類的龜,頭、尾和腳可縮入甲內。在水中或陸上都能生活,壽命很長。有的龜甲可供藥用。[jūn]同“皸”。[qiū]1.〔龜茲〕2.古地名。在今新疆庫車一帶。唐貞觀二十二年(648)設置龜茲都督府。后并入安西都護府。3.唐代安西四鎮(軍鎮)之一,先后受安西都護府及安西節度使統轄。4.古西域國名。在今新疆庫車一帶。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龜文”的相關成語
“龜文”的相關詞語
* 龜文的讀音是:guī wén,龜文的意思:龜文 龜文.龜背的紋理。 漢 蔡邕 《篆勢》:“文體有六篆,巧妙入神,或象龜文,或龍鱗。”《后漢書·李固傳》:“固貌狀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龜文,后為太尉。” 李賢 注:“足履龜文者,二千石。見《相書》。
基本解釋
龜背的紋理。泛指古文字。辭典解釋
龜文 guī wén ㄍㄨㄟ ㄨㄣˊ龜背上的紋理。如:「龜文鳥跡」。也作「龜紋」。
如龜殼般的花紋。商周時代有以龜文作器物上的紋飾。也作「龜紋」。
龜文
龜文.龜背的紋理。 漢 蔡邕 《篆勢》:“文體有六篆,巧妙入神,或象龜文,或龍鱗。”《后漢書·李固傳》:“固貌狀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龜文,后為太尉。” 李賢 注:“足履龜文者,二千石。見《相書》。【龜】:[guī]爬行動物。背腹有甲。有些種類的龜,頭、尾和腳可縮入甲內。在水中或陸上都能生活,壽命很長。有的龜甲可供藥用。[jūn]同“皸”。[qiū]1.〔龜茲〕2.古地名。在今新疆庫車一帶。唐貞觀二十二年(648)設置龜茲都督府。后并入安西都護府。3.唐代安西四鎮(軍鎮)之一,先后受安西都護府及安西節度使統轄。4.古西域國名。在今新疆庫車一帶。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