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膏的讀音 龍膏的意思
龍膏 (1).傳說中龍的脂膏。 晉 王嘉 《拾遺記·方丈山》:“ 燕昭王 二年,海人乘霞舟,以雕壺盛數斗膏,以獻 昭王 。王坐 通云之臺 ,亦曰 通霞臺 ,以龍膏為燈,光耀百里,煙色丹紫。國人望之,咸言瑞光,世人遙拜之。” (2).指蠟燭。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覲圣》:“鳳蠟煉成愁脈脈,龍膏惹起口嘵嘵。” 清 張鑒 《冬青館古宮詞》之二二:“點盡龍膏玉漏催,衰蟬落葉總酸辛。” (3).指靈妙的仙藥。 明 楊珽 《龍膏記·敘傳》:“暖金盒內,藏著巧姻緣,就里龍膏起死,閨中秀再整芳顏。” 明 楊珽 《龍膏記·投膏》:“我偶遇異人,授我龍膏,可以起死回生。” (4).美酒名。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中:“龍膏酒,黑如純漆,飲之令人神爽。此本 烏弋山離國 所獻。” 宋 李覯 《麻姑山賦》:“御龍膏之酒,倚云和之瑟。” 清 陳維崧 《采桑子·為汪蛟門舍人題畫冊十二幀》詞之三:“百幅霞綃,十斛龍膏,何必 蓬山 訪碧桃。”
- 龍
- 膏
“龍膏”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lóng gāo]
- 漢字注音:
- ㄌㄨㄥˊ ㄍㄠ
- 簡繁字形:
- 龍膏
- 是否常用:
- 否
“龍膏”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傳說中龍的脂膏。指蠟燭。指靈妙的仙藥。美酒名。
網絡解釋
龍膏
(1).傳說中龍的脂膏。 晉 王嘉 《拾遺記·方丈山》:“ 燕昭王 二年,海人乘霞舟,以雕壺盛數斗膏,以獻 昭王 。王坐 通云之臺 ,亦曰 通霞臺 ,以龍膏為燈,光耀百里,煙色丹紫。國人望之,咸言瑞光,世人遙拜之。”
(2).指蠟燭。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覲圣》:“鳳蠟煉成愁脈脈,龍膏惹起口嘵嘵。” 清 張鑒 《冬青館古宮詞》之二二:“點盡龍膏玉漏催,衰蟬落葉總酸辛。”
(3).指靈妙的仙藥。 明 楊珽 《龍膏記·敘傳》:“暖金盒內,藏著巧姻緣,就里龍膏起死,閨中秀再整芳顏。” 明 楊珽 《龍膏記·投膏》:“我偶遇異人,授我龍膏,可以起死回生。”
(4).美酒名。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中:“龍膏酒,黑如純漆,飲之令人神爽。此本 烏弋山離國 所獻。” 宋 李覯 《麻姑山賦》:“御龍膏之酒,倚云和之瑟。” 清 陳維崧 《采桑子·為汪蛟門舍人題畫冊十二幀》詞之三:“百幅霞綃,十斛龍膏,何必 蓬山 訪碧桃。”
“龍膏”的單字解釋
【龍】:1.傳說中一種極具靈性的動物。頭生角、鬚,身長,有鱗、爪。《說文解字》:“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2.古代帝王的象徵。漢·王充《論衡·紀妖》:“祖龍死,謂始皇也。祖,人之本;龍,人君之象也。”3.比喻首領或豪傑才俊:“人中之龍”。《史記·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傳》:“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4.古生物學上指有腳、尾的巨大爬蟲類:“恐龍”、“雷龍”、“暴龍”、“翼手龍”。5.像龍形的長條物:“水龍”、“車水馬龍”。6.姓。如秦代有龍且。7.二一四部首之一。
【膏】:[gāo]1.脂肪,油;肥肉:焚膏繼晷(guǐ)。2.糊狀的東西:牙膏。藥膏。3.中成藥劑型之一。在常溫時為固體、半固體或半流體的制品。可分為內服膏、外貼膏、外敷膏:益母草膏。狗皮膏。紫草膏。4.肥沃:膏壤。[gào]1.把油抹在車軸或機械的轉動部位上,使潤滑:膏車。2.把毛筆蘸墨后在硯臺上掭:膏筆。
“龍膏”的相關詞語
* 龍膏的讀音是:lóng gāo,龍膏的意思:龍膏 (1).傳說中龍的脂膏。 晉 王嘉 《拾遺記·方丈山》:“ 燕昭王 二年,海人乘霞舟,以雕壺盛數斗膏,以獻 昭王 。王坐 通云之臺 ,亦曰 通霞臺 ,以龍膏為燈,光耀百里,煙色丹紫。國人望之,咸言瑞光,世人遙拜之。” (2).指蠟燭。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覲圣》:“鳳蠟煉成愁脈脈,龍膏惹起口嘵嘵。” 清 張鑒 《冬青館古宮詞》之二二:“點盡龍膏玉漏催,衰蟬落葉總酸辛。” (3).指靈妙的仙藥。 明 楊珽 《龍膏記·敘傳》:“暖金盒內,藏著巧姻緣,就里龍膏起死,閨中秀再整芳顏。” 明 楊珽 《龍膏記·投膏》:“我偶遇異人,授我龍膏,可以起死回生。” (4).美酒名。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中:“龍膏酒,黑如純漆,飲之令人神爽。此本 烏弋山離國 所獻。” 宋 李覯 《麻姑山賦》:“御龍膏之酒,倚云和之瑟。” 清 陳維崧 《采桑子·為汪蛟門舍人題畫冊十二幀》詞之三:“百幅霞綃,十斛龍膏,何必 蓬山 訪碧桃。”
基本解釋
傳說中龍的脂膏。指蠟燭。指靈妙的仙藥。美酒名。龍膏
(1).傳說中龍的脂膏。 晉 王嘉 《拾遺記·方丈山》:“ 燕昭王 二年,海人乘霞舟,以雕壺盛數斗膏,以獻 昭王 。王坐 通云之臺 ,亦曰 通霞臺 ,以龍膏為燈,光耀百里,煙色丹紫。國人望之,咸言瑞光,世人遙拜之。”(2).指蠟燭。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覲圣》:“鳳蠟煉成愁脈脈,龍膏惹起口嘵嘵。” 清 張鑒 《冬青館古宮詞》之二二:“點盡龍膏玉漏催,衰蟬落葉總酸辛。”
(3).指靈妙的仙藥。 明 楊珽 《龍膏記·敘傳》:“暖金盒內,藏著巧姻緣,就里龍膏起死,閨中秀再整芳顏。” 明 楊珽 《龍膏記·投膏》:“我偶遇異人,授我龍膏,可以起死回生。”
(4).美酒名。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中:“龍膏酒,黑如純漆,飲之令人神爽。此本 烏弋山離國 所獻。” 宋 李覯 《麻姑山賦》:“御龍膏之酒,倚云和之瑟。” 清 陳維崧 《采桑子·為汪蛟門舍人題畫冊十二幀》詞之三:“百幅霞綃,十斛龍膏,何必 蓬山 訪碧桃。”
【龍】:1.傳說中一種極具靈性的動物。頭生角、鬚,身長,有鱗、爪。《說文解字》:“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2.古代帝王的象徵。漢·王充《論衡·紀妖》:“祖龍死,謂始皇也。祖,人之本;龍,人君之象也。”3.比喻首領或豪傑才俊:“人中之龍”。《史記·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傳》:“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4.古生物學上指有腳、尾的巨大爬蟲類:“恐龍”、“雷龍”、“暴龍”、“翼手龍”。5.像龍形的長條物:“水龍”、“車水馬龍”。6.姓。如秦代有龍且。7.二一四部首之一。
【膏】:[gāo]1.脂肪,油;肥肉:焚膏繼晷(guǐ)。2.糊狀的東西:牙膏。藥膏。3.中成藥劑型之一。在常溫時為固體、半固體或半流體的制品。可分為內服膏、外貼膏、外敷膏:益母草膏。狗皮膏。紫草膏。4.肥沃:膏壤。[gào]1.把油抹在車軸或機械的轉動部位上,使潤滑:膏車。2.把毛筆蘸墨后在硯臺上掭: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