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明的讀音 齊明的意思
齊明 (齊明(光學術語))物體在不暈點時,不產生球差,彗差,像散,不產生三種像差時稱為“不暈”或“齊明”。此處的齊明點,就是同時消除了球差和慧差的一對共軛點。 齊明 (詞語)詳細釋義 zhāi míng。整齊而嚴明。 《禮記·中庸》:“齊明盛服,非禮不動,所以修身也。” 孔穎達 疏:“齊謂整齊,明謂嚴明,盛服謂正其衣冠,是修身之體也。” zhāi míng。謂在祭祀前齋戒沐浴,靜心潔身。 《禮記·中庸》:“齊明盛服,以承祭祀。” 鄭玄 注:“明猶潔也。” 孔穎達 疏:“言鬼神能生養萬物,故天下之人齊戒明絜,盛飾衣服,以承祭祀。” qí míng。敏捷明智。齊,通“齌”,平整、整齊。 《國語·周語上》:“國之將興,其君齊明衷正。” 《荀子·修身》:“齊明而不竭,圣人也。” 王念孫 《讀書雜志·荀子一》:“齊者,智慮之敏也,故以齊明連文。” zī míng。粢盛;齍盛。祭祀所盛黍稷。齊,通“ 粢 ”。 《詩·小雅·甫田》:“以我齊明,與我犧羊,以社以方。” 毛 傳:“器實曰齊,在器曰盛。” 陳奐 傳疏:“《釋文》:‘齊本又作齍。’《豐年》傳作齍盛,他經典多作粢盛,作齊者,古文假借字。器實曰齊,實謂黍稷也。黍稷為齊,齊在器曰盛,故經言齊而傳乃兼言盛耳。”
- 齊
- 明
“齊明”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zī míng]
- 漢字注音:
- ㄗ ㄇㄧㄥˊ
- 簡繁字形:
- 齊明
- 是否常用:
- 否
“齊明”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整齊而嚴明。 辭典解釋
齊明 qí míng ㄑㄧˊ ㄇㄧㄥˊ 明察遍曉,無所偏頗。
《荀子.修身》:「齊明而不竭,圣人也。」
《國語.周語上》:「國之將興,其君齊明、衷正、精潔、惠和。」
同放光明。
《三國演義.第一五回》:「忽密林里一聲鼓響,火把齊明。」
人名。生卒年不詳。戰國時周天子之臣,后仕楚、韓,與周最、陳軫、樓緩等人,宣傳合從抗秦。
網絡解釋
齊明 (齊明(光學術語))
物體在不暈點時,不產生球差,彗差,像散,不產生三種像差時稱為“不暈”或“齊明”。此處的齊明點,就是同時消除了球差和慧差的一對共軛點。
齊明 (詞語)
詳細釋義
zhāi míng。整齊而嚴明。
《禮記·中庸》:“齊明盛服,非禮不動,所以修身也。”
孔穎達 疏:“齊謂整齊,明謂嚴明,盛服謂正其衣冠,是修身之體也。”
zhāi míng。謂在祭祀前齋戒沐浴,靜心潔身。
《禮記·中庸》:“齊明盛服,以承祭祀。”
鄭玄 注:“明猶潔也。”
孔穎達 疏:“言鬼神能生養萬物,故天下之人齊戒明絜,盛飾衣服,以承祭祀。”
qí míng。敏捷明智。齊,通“齌”,平整、整齊。
《國語·周語上》:“國之將興,其君齊明衷正。”
《荀子·修身》:“齊明而不竭,圣人也。”
王念孫 《讀書雜志·荀子一》:“齊者,智慮之敏也,故以齊明連文。”
zī míng。粢盛;齍盛。祭祀所盛黍稷。齊,通“ 粢 ”。
《詩·小雅·甫田》:“以我齊明,與我犧羊,以社以方。”
毛 傳:“器實曰齊,在器曰盛。”
陳奐 傳疏:“《釋文》:‘齊本又作齍。’《豐年》傳作齍盛,他經典多作粢盛,作齊者,古文假借字。器實曰齊,實謂黍稷也。黍稷為齊,齊在器曰盛,故經言齊而傳乃兼言盛耳。”
“齊明”的單字解釋
【齊】:[qí]1.整齊;平齊。2.引申指物體平直或兩者表面相平。3.指思想或行動一致;同心協力。4.正;正常。5.相同;一樣。6.猶如;好像。7.齊備;齊全。8.一齊;都。9.召集;集合。10.陳列;並排。11.謂布列。12.平等;平均。13.平靜;寧息。14.謂同某一線或點取齊。指高低一樣。15.告誡;戒飭。16.整治;整理。17.傳說中的古樂曲。18.古國名。公元前11世紀周分封的諸侯國。19.古地名。今山東省·泰山以北黃河流域和膠東半島地區,為戰國時齊地,漢以後仍沿稱為齊。20.朝代名。21.唐末起義軍領袖黃巢所建的政權。22.同“臍”。肚臍。23.同“臍”。24.同“臍”。當中;中央。25.同“臍”。適中。[zhāi]1.莊重;嚴肅恭敬。2.古人在祭祀或其他典禮前整潔身心,以示莊敬。3.古人祭祀或典禮所居的宮室,所用的器物。參見“齊宮”、“齊服”、“齊牛”。
【明】:1.明亮(跟“暗”相對):明月。天明。燈火通明。2.明白;清楚:問明。講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開;顯露在外;不隱蔽(跟“暗”相對):明說。明令。明溝。明槍易躲,暗箭難防。4.眼力好;眼光正確;對事物現象看得清:聰明。英明。精明強干。耳聰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棄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視覺:雙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義。不明利害。8.表明;顯示:開宗明義。賦詩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會,干嗎還要為難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樂年間遷都北京。12.姓。
“齊明”的相關詞語
* 齊明的讀音是:zī míng,齊明的意思:齊明 (齊明(光學術語))物體在不暈點時,不產生球差,彗差,像散,不產生三種像差時稱為“不暈”或“齊明”。此處的齊明點,就是同時消除了球差和慧差的一對共軛點。 齊明 (詞語)詳細釋義 zhāi míng。整齊而嚴明。 《禮記·中庸》:“齊明盛服,非禮不動,所以修身也。” 孔穎達 疏:“齊謂整齊,明謂嚴明,盛服謂正其衣冠,是修身之體也。” zhāi míng。謂在祭祀前齋戒沐浴,靜心潔身。 《禮記·中庸》:“齊明盛服,以承祭祀。” 鄭玄 注:“明猶潔也。” 孔穎達 疏:“言鬼神能生養萬物,故天下之人齊戒明絜,盛飾衣服,以承祭祀。” qí míng。敏捷明智。齊,通“齌”,平整、整齊。 《國語·周語上》:“國之將興,其君齊明衷正。” 《荀子·修身》:“齊明而不竭,圣人也。” 王念孫 《讀書雜志·荀子一》:“齊者,智慮之敏也,故以齊明連文。” zī míng。粢盛;齍盛。祭祀所盛黍稷。齊,通“ 粢 ”。 《詩·小雅·甫田》:“以我齊明,與我犧羊,以社以方。” 毛 傳:“器實曰齊,在器曰盛。” 陳奐 傳疏:“《釋文》:‘齊本又作齍。’《豐年》傳作齍盛,他經典多作粢盛,作齊者,古文假借字。器實曰齊,實謂黍稷也。黍稷為齊,齊在器曰盛,故經言齊而傳乃兼言盛耳。”
基本解釋
整齊而嚴明。辭典解釋
齊明 qí míng ㄑㄧˊ ㄇㄧㄥˊ明察遍曉,無所偏頗。
《荀子.修身》:「齊明而不竭,圣人也。」
《國語.周語上》:「國之將興,其君齊明、衷正、精潔、惠和。」
同放光明。
《三國演義.第一五回》:「忽密林里一聲鼓響,火把齊明。」
人名。生卒年不詳。戰國時周天子之臣,后仕楚、韓,與周最、陳軫、樓緩等人,宣傳合從抗秦。
齊明 (齊明(光學術語))
物體在不暈點時,不產生球差,彗差,像散,不產生三種像差時稱為“不暈”或“齊明”。此處的齊明點,就是同時消除了球差和慧差的一對共軛點。齊明 (詞語)
詳細釋義zhāi míng。整齊而嚴明。
《禮記·中庸》:“齊明盛服,非禮不動,所以修身也。”
孔穎達 疏:“齊謂整齊,明謂嚴明,盛服謂正其衣冠,是修身之體也。”
zhāi míng。謂在祭祀前齋戒沐浴,靜心潔身。
《禮記·中庸》:“齊明盛服,以承祭祀。”
鄭玄 注:“明猶潔也。”
孔穎達 疏:“言鬼神能生養萬物,故天下之人齊戒明絜,盛飾衣服,以承祭祀。”
qí míng。敏捷明智。齊,通“齌”,平整、整齊。
《國語·周語上》:“國之將興,其君齊明衷正。”
《荀子·修身》:“齊明而不竭,圣人也。”
王念孫 《讀書雜志·荀子一》:“齊者,智慮之敏也,故以齊明連文。”
zī míng。粢盛;齍盛。祭祀所盛黍稷。齊,通“ 粢 ”。
《詩·小雅·甫田》:“以我齊明,與我犧羊,以社以方。”
毛 傳:“器實曰齊,在器曰盛。”
陳奐 傳疏:“《釋文》:‘齊本又作齍。’《豐年》傳作齍盛,他經典多作粢盛,作齊者,古文假借字。器實曰齊,實謂黍稷也。黍稷為齊,齊在器曰盛,故經言齊而傳乃兼言盛耳。”
【齊】:[qí]1.整齊;平齊。2.引申指物體平直或兩者表面相平。3.指思想或行動一致;同心協力。4.正;正常。5.相同;一樣。6.猶如;好像。7.齊備;齊全。8.一齊;都。9.召集;集合。10.陳列;並排。11.謂布列。12.平等;平均。13.平靜;寧息。14.謂同某一線或點取齊。指高低一樣。15.告誡;戒飭。16.整治;整理。17.傳說中的古樂曲。18.古國名。公元前11世紀周分封的諸侯國。19.古地名。今山東省·泰山以北黃河流域和膠東半島地區,為戰國時齊地,漢以後仍沿稱為齊。20.朝代名。21.唐末起義軍領袖黃巢所建的政權。22.同“臍”。肚臍。23.同“臍”。24.同“臍”。當中;中央。25.同“臍”。適中。[zhāi]1.莊重;嚴肅恭敬。2.古人在祭祀或其他典禮前整潔身心,以示莊敬。3.古人祭祀或典禮所居的宮室,所用的器物。參見“齊宮”、“齊服”、“齊牛”。
【明】:1.明亮(跟“暗”相對):明月。天明。燈火通明。2.明白;清楚:問明。講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開;顯露在外;不隱蔽(跟“暗”相對):明說。明令。明溝。明槍易躲,暗箭難防。4.眼力好;眼光正確;對事物現象看得清:聰明。英明。精明強干。耳聰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棄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視覺:雙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義。不明利害。8.表明;顯示:開宗明義。賦詩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會,干嗎還要為難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樂年間遷都北京。12.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