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峙的讀音 鼎峙的意思
鼎峙 鼎峙,漢語詞匯。 拼音:dǐng zhì 指鼎立,三方面并峙。 語出《三國志·吳志·吳主傳論》:“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
- 鼎
- 峙
“鼎峙”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dǐng zhì]
- 漢字注音:
- ㄉㄧㄥˇ ㄓ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是
“鼎峙”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鼎峙 dǐngzhì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confront each other like a tripod standing on its three legs with tripartite balance of forces]鼎立,三方面并峙 如:三峰鼎峙
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三國志·孫權評傳》
辭典解釋
鼎峙 dǐng zhì ㄉㄧㄥˇ ㄓˋ 比喻為三方如鼎足般對立。
《三國演義.第一○八回》:「天道三十年一變,豈得常為鼎峙乎?」
近義詞
鼎立英語 a tripartite balance, compromise between three rivals
網絡解釋
鼎峙
鼎峙,漢語詞匯。
拼音:dǐng zhì
指鼎立,三方面并峙。
語出《三國志·吳志·吳主傳論》:“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
“鼎峙”的單字解釋
【鼎】:1.古代煮東西用的器物,圓形,三足兩耳,也有方形四足的。2.比喻王位、帝業:定鼎。問鼎。3.大:鼎力。鼎言。4.鍋。5.姓。6.正當;正在:鼎盛。
【峙】:[zhì]聳立;屹(yì)立:對峙。[shì]繁峙(Fánshì),地名,在山西。
“鼎峙”的近義詞
“鼎峙”的相關詞語
“鼎峙”造句
自有唐失御,天步方艱,六紀于茲,瓜分鼎峙。
漢室,下保民物;鼎峙之計,本非其志也。
生蒲州,輔豫州,保荊州,鼎峙西南,掌底江山歸統馭。
逮乎魏室,三方鼎峙,干戈不息,氛霧交飛。
屬奸雄鼎峙之秋,群兇岳立之際,昧旦臨朝,日旰忘膳,運籌命將,舉無遺策。
與杭州張叔訓,重慶羅伯昭鼎峙而立,時人有俗諺曰:北方、南張、西蜀羅‘,蜚聲海內外。
位于峨眉山的中部,左與華嚴頂、長老坪、息心所、觀心坡諸山,比肩相望;右有天池、寶掌、玉女,呼應諸峰,四繞回環;中心頂鼎峙于前;九老洞屏臨于后,海拔1450米。
說起這個景,便要提一下歷史上的晉祠外八景,即懸甕晴嵐、文峰鼎峙、寶塔披霞、谷口雙堤、山城煙堞、四水清疇、大寺荷風、桃源春雨。
女媧始治于中皇山,繼興于驪山之下,中皇山即女媧山,有天臺鼎峙,今建女媧廟。
位于峨眉山中部,左與華嚴頂、長老坪、息心所、觀心坡諸山比肩相望;右有天池、寶掌、玉女諸峰環繞呼應;中心頂鼎峙于前,九老洞屏臨于后,海拔1450米。
* 鼎峙的讀音是:dǐng zhì,鼎峙的意思:鼎峙 鼎峙,漢語詞匯。 拼音:dǐng zhì 指鼎立,三方面并峙。 語出《三國志·吳志·吳主傳論》:“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
基本解釋
鼎峙 dǐngzhì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confront each other like a tripod standing on its three legs with tripartite balance of forces]鼎立,三方面并峙 如:三峰鼎峙
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三國志·孫權評傳》
辭典解釋
鼎峙 dǐng zhì ㄉㄧㄥˇ ㄓˋ比喻為三方如鼎足般對立。
《三國演義.第一○八回》:「天道三十年一變,豈得常為鼎峙乎?」
近義詞
鼎立英語 a tripartite balance, compromise between three rivals
鼎峙
鼎峙,漢語詞匯。拼音:dǐng zhì
指鼎立,三方面并峙。
語出《三國志·吳志·吳主傳論》:“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

【鼎】:1.古代煮東西用的器物,圓形,三足兩耳,也有方形四足的。2.比喻王位、帝業:定鼎。問鼎。3.大:鼎力。鼎言。4.鍋。5.姓。6.正當;正在:鼎盛。
【峙】:[zhì]聳立;屹(yì)立:對峙。[shì]繁峙(Fánshì),地名,在山西。
自有唐失御,天步方艱,六紀于茲,瓜分鼎峙。
漢室,下保民物;鼎峙之計,本非其志也。
生蒲州,輔豫州,保荊州,鼎峙西南,掌底江山歸統馭。
逮乎魏室,三方鼎峙,干戈不息,氛霧交飛。
屬奸雄鼎峙之秋,群兇岳立之際,昧旦臨朝,日旰忘膳,運籌命將,舉無遺策。
與杭州張叔訓,重慶羅伯昭鼎峙而立,時人有俗諺曰:北方、南張、西蜀羅‘,蜚聲海內外。
位于峨眉山的中部,左與華嚴頂、長老坪、息心所、觀心坡諸山,比肩相望;右有天池、寶掌、玉女,呼應諸峰,四繞回環;中心頂鼎峙于前;九老洞屏臨于后,海拔1450米。
說起這個景,便要提一下歷史上的晉祠外八景,即懸甕晴嵐、文峰鼎峙、寶塔披霞、谷口雙堤、山城煙堞、四水清疇、大寺荷風、桃源春雨。
女媧始治于中皇山,繼興于驪山之下,中皇山即女媧山,有天臺鼎峙,今建女媧廟。
位于峨眉山中部,左與華嚴頂、長老坪、息心所、觀心坡諸山比肩相望;右有天池、寶掌、玉女諸峰環繞呼應;中心頂鼎峙于前,九老洞屏臨于后,海拔14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