鼂錯的讀音 鼂錯的意思
辭典解釋鼌錯 cháo cuò 人名。(西元前200~前154)?西漢潁川人。學申、商刑名。文帝時,奉命受尚書于伏生,累遷太子家令,時號智囊。景帝時遷御史大夫,以倡議削諸侯封地,致吳、楚等七國舉兵造反,要求誅錯,于是被殺。也作「晁錯」。
- 鼂
- 錯
“鼂錯”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cháo cuò]
- 漢字注音:
- ㄔㄠˊ ㄘㄨㄛˋ
- 簡繁字形:
- 鼌錯
- 是否常用:
- 否
“鼂錯”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鼌錯 cháo cuò ㄔㄠˊ ㄘㄨㄛˋ 人名。(西元前200~前154)?西漢潁川人。學申、商刑名。文帝時,奉命受尚書于伏生,累遷太子家令,時號智囊。景帝時遷御史大夫,以倡議削諸侯封地,致吳、楚等七國舉兵造反,要求誅錯,于是被殺。也作「晁錯」。
網絡解釋
“鼂錯”的單字解釋
“鼂錯”的相關詞語
* 鼂錯的讀音是:cháo cuò,鼂錯的意思:辭典解釋鼌錯 cháo cuò 人名。(西元前200~前154)?西漢潁川人。學申、商刑名。文帝時,奉命受尚書于伏生,累遷太子家令,時號智囊。景帝時遷御史大夫,以倡議削諸侯封地,致吳、楚等七國舉兵造反,要求誅錯,于是被殺。也作「晁錯」。
辭典解釋
鼌錯 cháo cuò ㄔㄠˊ ㄘㄨㄛˋ人名。(西元前200~前154)?西漢潁川人。學申、商刑名。文帝時,奉命受尚書于伏生,累遷太子家令,時號智囊。景帝時遷御史大夫,以倡議削諸侯封地,致吳、楚等七國舉兵造反,要求誅錯,于是被殺。也作「晁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