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鹡鸰的讀音 鹡鸰的意思

    鹡鸰 (鹡鸰屬鳥類)鹡鸰,俗稱張飛鳥,多數為鹡鸰屬。鳥綱鹡鸰科鹡鸰屬各種候鳥的通稱。古代 每與“雝”、“渠”混稱。我國常見種有白鹡鸰。還有灰鹡鸰、黃鹡鸰(分為東黃鹡鸰、西黃鹡鸰)、黃頭鹡鸰。體長 170~180毫米;背羽純色,無縱紋;尾呈圓尾狀,中央尾羽較外側尾羽為長。因多活動于水邊,停息時尾上下擺動,故又稱“點水雀”。體色大都由黑白二色組成,如白鹡鸰;或由黑、黃、白、灰、綠色組成,如黃鹡鸰、黃頭鹡鸰、灰鹡鸰等。棲息于海拔在400~2000米的山區、河谷、池畔等各類生境中。鹡鸰為地棲鳥類,生活于沼澤、池塘、水庫、溪流、水田等處。山鹡鸰則獨成一屬為山鹡鸰屬。被列入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名錄。 鹡鸰 (漢語詞語)鹡鸰是漢語詞語,意思是.鳥類的一屬。最常見的一種,身體小,頭頂黑色,前額純白色,嘴細長,尾和翅膀都很長。
    • líng

    “鹡鸰”的讀音

    拼音讀音
    [jí líng]
    漢字注音:
    ㄐㄧˊ ㄌㄧㄥˊ
    簡繁字形:
    鶺鴒
    是否常用:

    “鹡鸰”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鹡鴒 jílíng

    [wagtail] 鹡鴒科的鳥之任一種,與鷚有親緣關系,體型纖細,尾特別長,習慣性地上下抖動

    辭典解釋

    鹡鸰  jí líng   ㄐㄧˊ ㄌㄧㄥˊ  

    動物名。鳥綱雀形目鳴禽類。體長約五至六寸。頭黑,前額白,背黑,腹白,翼尾均長。因其鳴則天降雪,且性喜食雪,故也稱為「雪姑」。筑巢于水濱石隙間,以昆蟲為食。
    也稱為「嘆脊令」、「連錢」。

    網絡解釋

    鹡鸰 (鹡鸰屬鳥類)

    鹡鸰,俗稱張飛鳥,多數為鹡鸰屬。鳥綱鹡鸰科鹡鸰屬各種候鳥的通稱。古代 每與“雝”、“渠”混稱。我國常見種有白鹡鸰。還有灰鹡鸰、黃鹡鸰(分為東黃鹡鸰、西黃鹡鸰)、黃頭鹡鸰。體長 170~180毫米;背羽純色,無縱紋;尾呈圓尾狀,中央尾羽較外側尾羽為長。因多活動于水邊,停息時尾上下擺動,故又稱“點水雀”。體色大都由黑白二色組成,如白鹡鸰;或由黑、黃、白、灰、綠色組成,如黃鹡鸰、黃頭鹡鸰、灰鹡鸰等。棲息于海拔在400~2000米的山區、河谷、池畔等各類生境中。鹡鸰為地棲鳥類,生活于沼澤、池塘、水庫、溪流、水田等處。山鹡鸰則獨成一屬為山鹡鸰屬。被列入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名錄。

    鹡鸰 (漢語詞語)

    鹡鸰是漢語詞語,意思是.鳥類的一屬。最常見的一種,身體小,頭頂黑色,前額純白色,嘴細長,尾和翅膀都很長。

    “鹡鸰”的單字解釋

    】:鳥,背部羽毛顏色純一,中央尾羽比兩側的長,停息時尾上下擺動。生活在水邊,吃昆蟲等。種類較多,常見的有白鹡鸰。
    】:見〔鹡鸰〕

    “鹡鸰”的相關詞語

    * 鹡鸰的讀音是:jí líng,鹡鸰的意思:鹡鸰 (鹡鸰屬鳥類)鹡鸰,俗稱張飛鳥,多數為鹡鸰屬。鳥綱鹡鸰科鹡鸰屬各種候鳥的通稱。古代 每與“雝”、“渠”混稱。我國常見種有白鹡鸰。還有灰鹡鸰、黃鹡鸰(分為東黃鹡鸰、西黃鹡鸰)、黃頭鹡鸰。體長 170~180毫米;背羽純色,無縱紋;尾呈圓尾狀,中央尾羽較外側尾羽為長。因多活動于水邊,停息時尾上下擺動,故又稱“點水雀”。體色大都由黑白二色組成,如白鹡鸰;或由黑、黃、白、灰、綠色組成,如黃鹡鸰、黃頭鹡鸰、灰鹡鸰等。棲息于海拔在400~2000米的山區、河谷、池畔等各類生境中。鹡鸰為地棲鳥類,生活于沼澤、池塘、水庫、溪流、水田等處。山鹡鸰則獨成一屬為山鹡鸰屬。被列入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名錄。 鹡鸰 (漢語詞語)鹡鸰是漢語詞語,意思是.鳥類的一屬。最常見的一種,身體小,頭頂黑色,前額純白色,嘴細長,尾和翅膀都很長。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