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鶴之應的意思 鳴鶴之應的讀音和出處
- 鳴
- 鶴
- 之
- 應
- 成語名稱:
- 鳴鶴之應
- 成語拼音:
- [míng hè zhī yīng]
- 成語解釋:
- 《易·中孚》:“鶴鳴在陰,其子和之。”王弼注:“立誠篤至,雖在闇昧,物亦應焉。”孔穎達疏:“處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則聲聞于外,為同類之所應焉。”后以“鳴鶴之應”比喻誠篤之心相互應和。
- 成語出處:
- 《易·中孚》:“鶴鳴在陰,其子和之。”王弼注:“立誠篤至,雖在闇昧,物亦應焉。”孔穎達疏:“處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則聲聞于外,為同類之所應焉。”
- 成語例句:
- 乃今穴居名彥,大夫垂訪,諸君感鳴鶴之應,邕邕焉,鏘鏘焉。夫亦行古之道也。★明·張居正《〈玉林清賞詩〉序》
- 是否常用: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賓語;用于書面語
- 結構類型:
- 偏正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鳴鶴之應
- 英文翻譯:
- A response to the crane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鳴鶴之應”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描寫動物的成語 鶴的成語 M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鶴鳴 篤至 闇昧 處于 幽昧 失信 聲聞 同類 比喻 誠篤 應和
“鳴鶴之應”的單字解釋
【鳴】:1.(鳥獸或昆蟲)叫:鳥鳴。蟬鳴。蟲鳴。2.發出聲音;使發出聲音:耳鳴。雷鳴。自鳴鐘。孤掌難鳴。禮炮齊鳴。鳴鼓。鳴鑼開道。3.表達;發表(情感、意見、主張):鳴謝。鳴冤。鳴不平。百家爭鳴。4.姓。
【鶴】:鳥,頭小頸長,嘴長而直,腳細長,后趾小,高于前三趾,羽毛白色或灰色,群居或雙棲,常在河邊或沼澤地帶捕食魚和昆蟲。種類很多,常見的有丹頂鶴、白鶴、灰鶴等。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應】:[yìng]1.回答或隨聲相和:應答。呼應。應對(答對)。應和(hè)。答應。喊他不應。應承。反應(a.化學上指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產生性質和成分與原來不同的新物質;b.人和動物受到刺激而發生的活動和變化;c.回響,反響)。2.接受,允許,答應要求:應邀。應聘。應考。3.順合,適合:順應。適應。應機。應景。應時。應用文。4.對待:應付。應變。應酬。[yīng]1.該,當,又引申料想理該如此:應當。應該。應分(fèn)。應有盡有。2.隨,即:“桓督諸將周旋赴討,應皆平定”。3.姓。
“鳴鶴之應”的相關成語
“鳴鶴之應”的關聯成語
鳴字的成語
鶴字的成語
之字的成語
應字的成語
鳴開頭的成語
鶴開頭的成語
之開頭的成語
應開頭的成語
ming的成語
he的成語
zhi的成語
ying的成語
mhzy的成語
鳴鶴什么什么的成語
鳴什么之什么的成語
鳴什么什么應的成語
什么鶴之什么的成語
什么鶴什么應的成語
什么什么之應的成語
* 鳴鶴之應的意思 鳴鶴之應的成語解釋 鳴鶴之應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