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高拱的讀音 高拱的意思

    高拱 高拱(1513年1月19日—1578年8月4日),字肅卿,號中玄,河南新鄭人。中國明代嘉靖、隆慶時大臣。嘉靖二十年(1541年)進士。朱載垕為裕王時,任侍講學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以徐階薦,拜文淵閣大學士。隆慶五年(1571年)升任內閣首輔。 明神宗即位后,高拱以主幼,欲收司禮監之權,還之于內閣。與張居正謀,張居正與馮保交好,馮保進讒太后責高拱專恣,被勒令致仕。萬歷六年(1578年)卒于家中,次年贈復原官。著作有《高文襄公集》。 (概述圖片來源:清人臨摹《明贈太師高文襄公像》)
    • gāo
    • gǒng

    “高拱”的讀音

    拼音讀音
    [gāo gǒng]
    漢字注音:
    ㄍㄠ ㄍㄨㄥˇ
    簡繁字形:
    是否常用:

    “高拱”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兩手相抱,高抬于胸前。安坐時的姿勢。 2.高高凸起。

    辭典解釋

    高拱  gāo gǒng  ㄍㄠ ㄍㄨㄥˇ  

    把雙手高攏在袖中。比喻安坐而不須有所作為。
    《史記.卷六九.蘇秦傳》:「今君高拱而兩有之,此臣所以為君愿也。」

    網絡解釋

    高拱

    高拱(1513年1月19日—1578年8月4日),字肅卿,號中玄,河南新鄭人。中國明代嘉靖、隆慶時大臣。嘉靖二十年(1541年)進士。朱載垕為裕王時,任侍講學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以徐階薦,拜文淵閣大學士。隆慶五年(1571年)升任內閣首輔。
    明神宗即位后,高拱以主幼,欲收司禮監之權,還之于內閣。與張居正謀,張居正與馮保交好,馮保進讒太后責高拱專恣,被勒令致仕。萬歷六年(1578年)卒于家中,次年贈復原官。著作有《高文襄公集》。
    (概述圖片來源:清人臨摹《明贈太師高文襄公像》)

    “高拱”的單字解釋

    】:1.從下向上距離大;離地面遠(跟“低”相對,2.同):高樓大廈。這里地勢很高。3.高度:那棵樹有五米高。書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從底部到頂部(頂點或平行線)的垂直距離。5.在一般標準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體溫高。見解比別人高。6.等級在上的:高等。高年級。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辭,稱別人的事物:高見。高論。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標準酸根多含一個氧原子的:高錳酸鉀。9.姓。
    】:1.兩手相合,臂的前部上舉:拱手。2.環繞:拱衛。眾星拱月。四山環拱的大湖。3.肢體彎曲成弧形:拱肩縮背。黑貓拱了拱腰。4.建筑物成弧形的:拱門。連拱壩。5.姓。6.用身體撞動別的東西或撥開土地等物體:用身子拱開了大門。豬用嘴拱地。一個小孩兒從人群里拱出去了。7.植物生長,從土里向外鉆或頂:苗兒拱出土了。

    “高拱”的相關成語

    “高拱”的相關詞語

    “高拱”造句

    天上的云朵變化多端,高高拱起的云,如同一座白色的小山包。

    對比分析了小灣高拱壩兩種不同滲壓作用下,壩肩滑動塊體安全系數的變化情況。

    錦屏高拱壩是目前世界上擬建的最高的雙曲薄拱壩,水壓力巨大,其設計和分析都超出現行規范.

    針對這些存在問題提出了解決途徑的建議,高拱壩的破壞應從材料層次的局部損傷和結構層次的整體失效研究。

    高拱壩壩趾區域是加固設計的重點關注區域。

    高拱足缺乏彈性,對振動不能起到緩沖作用,這樣就給拓球和后腳跟以及膝蓋、臀部、背部都帶去很大壓力。

    馬如龍光著膀子,八塊腹肌層次分明,肱二頭肌高高拱起,胸大肌更是驚人的突起。

    2014年12月31日,達州市達川區大風鄉高拱橋施工現場一派忙碌。

    隆慶六年,萬歷皇帝登基后,張居正代高拱為首輔,遂躊躇滿志,意欲重振朝綱,力挽頹政。

    只因南朝皇帝高拱深宮之中,文武邊官,欺狂壅蔽,無懷柔之方略,有勢力之機權,勢不使盡不休,利不刮盡不已,苦害侵凌,千態莫狀。

    * 高拱的讀音是:gāo gǒng,高拱的意思:高拱 高拱(1513年1月19日—1578年8月4日),字肅卿,號中玄,河南新鄭人。中國明代嘉靖、隆慶時大臣。嘉靖二十年(1541年)進士。朱載垕為裕王時,任侍講學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以徐階薦,拜文淵閣大學士。隆慶五年(1571年)升任內閣首輔。 明神宗即位后,高拱以主幼,欲收司禮監之權,還之于內閣。與張居正謀,張居正與馮保交好,馮保進讒太后責高拱專恣,被勒令致仕。萬歷六年(1578年)卒于家中,次年贈復原官。著作有《高文襄公集》。 (概述圖片來源:清人臨摹《明贈太師高文襄公像》)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