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駢體文的讀音 駢體文的意思

    見"駢體"。
    • pián
    • wén

    “駢體文”的讀音

    拼音讀音
    [pián tǐ wén]
    漢字注音:
    ㄆㄧㄢˊ ㄊㄧˇ ㄨㄣˊ
    簡繁字形:
    駢體文
    是否常用:

    “駢體文”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見"駢體"。

    辭典解釋

    駢體文  pián tǐ wén  ㄆㄧㄢˊ ㄊㄧˇ ㄨㄣˊ  

    文體名。講究句式、對偶,辭藻華麗,聲律和諧及多用典故。其文體醞釀于東漢,盛行于南北朝。因其字句皆成對偶,故稱為「駢體文」。相對于散文而言。

    近義詞

    四六文簡稱為「駢文」。

    網絡解釋

    “駢體文”的單字解釋

    】:1.并列的;對偶的:駢句。駢肩(肩挨著肩,形容人多)。2.姓。
    】:[tǐ]1.人、動物的全身:身體。體重。體溫。體質。體征(醫生在檢查病人時所發現的異常變化)。體能。體貌。體魄(體格和精力)。體育。體無完膚。2.身體的一部分:四體。五體投地。3.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體。主體。群體。4.物質存在的狀態或形狀:固體。液體。體積。5.文章或書法的樣式、風格:體裁(文學作品的表現形式,可分為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體(文章的體裁,如“騷體”、“駢體”、“舊體詩”)。字體。6.事物的格局、規矩:體系。體制。7.親身經驗、領悟:體知(親自查知)。體味。身體力行(xíng)。8.設身處地為人著想:體諒。體貼。體恤。9.與“用”相對。“體”與“用”是中國古典哲學的一對范疇,指“本體”和“作用”。一般認為“體”是最根本的、內在的;“用”是“體”的外在表現。[tī]〔體己〕a.家庭成員個人的私蓄的財物;b.親近的,如“體己話”,亦作“梯己”。
    】: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駢體文”的相關詞語

    “駢體文”造句

    你要寫成六朝文章,駢體文,那就無趣了,可有的偶爾小對仗,還是可以看出中文特色。

    劉昊打開一看,又是洋洋灑灑的駢體文,他直接越過前面的稱贊,找到自己的名字,輕聲念到:“特封劉昊為定遠將軍,升騎都尉為上騎都尉,授紫魚袋···”。

    古代的圣旨全部是駢體文,讀起來朗朗上口,劉昊跪著聽得昏昏欲睡。

    背面正中雕刻著用駢體文寫成的“太陽星廣場記”,再往兩側是國家四代領導人對林業發展的題詞。

    一水兒的駢體文,甚至通篇都壓在一個韻上,聽得劉昊真心想睡覺。

    當然,人們也不會忘記那片最著名的《滕王閣序》,該駢體文中的涉及的東西大都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

    這是文化名人易中天寫的四六駢體文《克拉瑪依賦》。

    當年投考時,以六朝駢體文的作文獲得100分,但英語只有25分。

    民國時代一位小學6年級畢業生就能寫駢體文,會用顏體或者柳體寫字。

    于是,這老先生寫了篇駢體文,咿咿呀呀的,滿是“仁義之兵,吊民伐罪”之類的好話,大家覺得水平挺高,就送上來了。

    * 駢體文的讀音是:pián tǐ wén,駢體文的意思:見"駢體"。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