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牆之見的讀音 騎牆之見的意思
辭典解釋騎墻之見 qí qiáng zhī jiàn 比喻心存觀望,態度立場模棱兩可。參見「騎墻」條。 清.江藩《國朝漢學師承記.卷八.顧炎武》:「故兩家之學,皆深入宋儒之室,但以漢學為不可廢耳。多騎墻之見,依違之言,豈真知灼見者哉!」
- 騎
- 牆
- 之
- 見
“騎牆之見”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qí qiáng zhī jiàn]
- 漢字注音:
- ㄑㄧˊ ㄑㄧㄤˊ ㄓ ㄐㄧㄢˋ
- 簡繁字形:
- 騎墻之見
- 是否常用:
- 否
“騎牆之見”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騎墻之見 qí qiáng zhī jiàn ㄑㄧˊ ㄑㄧㄤˊ ㄓ ㄐㄧㄢˋ 比喻心存觀望,態度立場模棱兩可。參見「騎墻」條。
清.江藩《國朝漢學師承記.卷八.顧炎武》:「故兩家之學,皆深入宋儒之室,但以漢學為不可廢耳。多騎墻之見,依違之言,豈真知灼見者哉!」
網絡解釋
“騎牆之見”的單字解釋
【騎】:同“騎”。
【牆】:同“墻”。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見】:[jiàn]1.看見;看到。2.謁見;拜見。3.見面;會見。4.指接見。5.遇到;接觸。6.見解;見識。7.引申為主意,辦法。8.知道;覺得。9.引申為辨別。10.聽說;聽見;聽到。11.比試;較量。12.預料;想見。13.希望;打算。14.用在動詞前面表示被動。相當於被,受到。15.用在動詞前面,稱代自己。16.助詞。表示動作持續。17.用在動詞後面。表示結果。18.用在動詞前面。表示謙抑、客套。19.用在表示長寬、體積等數量詞後面。表示約數。20.方言。猶每。[xiàn]1.“現”的古字。顯現;顯露。2.“現”的古字。顯示;表示。3.“現”的古字。現在。4.“現”的古字。現成。5.介紹;薦舉。6.進獻。
“騎牆之見”的相關詞語
* 騎牆之見的讀音是:qí qiáng zhī jiàn,騎牆之見的意思:辭典解釋騎墻之見 qí qiáng zhī jiàn 比喻心存觀望,態度立場模棱兩可。參見「騎墻」條。 清.江藩《國朝漢學師承記.卷八.顧炎武》:「故兩家之學,皆深入宋儒之室,但以漢學為不可廢耳。多騎墻之見,依違之言,豈真知灼見者哉!」
辭典解釋
騎墻之見 qí qiáng zhī jiàn ㄑㄧˊ ㄑㄧㄤˊ ㄓ ㄐㄧㄢˋ比喻心存觀望,態度立場模棱兩可。參見「騎墻」條。
清.江藩《國朝漢學師承記.卷八.顧炎武》:「故兩家之學,皆深入宋儒之室,但以漢學為不可廢耳。多騎墻之見,依違之言,豈真知灼見者哉!」
【騎】:同“騎”。
【牆】:同“墻”。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見】:[jiàn]1.看見;看到。2.謁見;拜見。3.見面;會見。4.指接見。5.遇到;接觸。6.見解;見識。7.引申為主意,辦法。8.知道;覺得。9.引申為辨別。10.聽說;聽見;聽到。11.比試;較量。12.預料;想見。13.希望;打算。14.用在動詞前面表示被動。相當於被,受到。15.用在動詞前面,稱代自己。16.助詞。表示動作持續。17.用在動詞後面。表示結果。18.用在動詞前面。表示謙抑、客套。19.用在表示長寬、體積等數量詞後面。表示約數。20.方言。猶每。[xiàn]1.“現”的古字。顯現;顯露。2.“現”的古字。顯示;表示。3.“現”的古字。現在。4.“現”的古字。現成。5.介紹;薦舉。6.進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