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陸九淵的讀音 陸九淵的意思

    陸九淵 陸九淵(1139年3月26日—1193年1月18日),字子靜,撫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縣)人,南宋哲學家,陸王心學的代表人物。因書齋名“存”,世稱存齋先生。又因講學于象山書院,被稱為“象山先生”,學者常稱其為“陸象山”。 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進士,調靖安主簿,歷國子正。有感于靖康時事,便訪勇士,商議恢復大略。曾上奏五事,遭給事中王信所駁,遂還鄉講學。紹熙二年(1191年),知荊門軍,創修軍城,穩固邊防,甚有政績。紹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卒,年五十四。追謚文安。 陸九淵為宋明兩代“心學” 的開山之祖,與朱熹齊名,而見解多不合。主“心(我)即理”說,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學茍知道,六經皆我注腳”。明王守仁繼承發展其學,成為“陸王學派”,對后世影響極大。著有《象山先生全集》。
    • jiǔ
    • yuān

    “陸九淵”的讀音

    拼音讀音
    [lù jiǔ yuān]
    漢字注音:
    ㄌㄨˋ ㄐㄧㄡˇ ㄩㄢ
    簡繁字形:
    陸九淵
    是否常用:

    “陸九淵”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陸九淵 Lù Jiǔyuān

    [Lu JiuYuan] (1139—1193) 與朱熹齊名的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撫州金溪(今屬江西)人。曾結廬講學于象山(今江西貴溪縣南),學者稱象山先生。著作有《陸象山語錄》、《象山先生全集》等

    辭典解釋

    陸九淵  lù jiǔ yuān  ㄌㄨˋ ㄐㄧㄡˇ ㄩㄢ  

    人名。(西元1139~1192)?字子靜,南宋撫州金谿(今屬江西省)?人。曾結茅講學于象山,學者稱象山先生。嘗與朱熹會鵝湖論辯,所見多不合。熹重道問學,主張格物窮理;九淵重尊德性,主張心即是理。九淵學說后由明朝王守仁繼承發揚,成為陸王學派。著有《象山集》二十八卷、《外集》四卷、《語錄》四卷。

    網絡解釋

    陸九淵

    陸九淵(1139年3月26日—1193年1月18日),字子靜,撫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縣)人,南宋哲學家,陸王心學的代表人物。因書齋名“存”,世稱存齋先生。又因講學于象山書院,被稱為“象山先生”,學者常稱其為“陸象山”。
    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進士,調靖安主簿,歷國子正。有感于靖康時事,便訪勇士,商議恢復大略。曾上奏五事,遭給事中王信所駁,遂還鄉講學。紹熙二年(1191年),知荊門軍,創修軍城,穩固邊防,甚有政績。紹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卒,年五十四。追謚文安。
    陸九淵為宋明兩代“心學” 的開山之祖,與朱熹齊名,而見解多不合。主“心(我)即理”說,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學茍知道,六經皆我注腳”。明王守仁繼承發展其學,成為“陸王學派”,對后世影響極大。著有《象山先生全集》。

    “陸九淵”的單字解釋

    】:1.高出水面的土地陸地。大陸。2.隨從的樣子陸陸續續。3.跳躍“……翹足而陸,此馬之眞性也”。4.〔陸離〕?色彩繁雜,如“斑駁陸離”;?長(cháng),如“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
    】:1.八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從冬至起每九天是一個“九”,從一“九”數起,二“九”、三“九”,一直數到九“九”為止:數九。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九盡寒盡。3.表示多次或多數:九霄。九泉。三彎九轉。九死一生。4.姓。
    】:1.深水、深潭: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史記·卷八十四·屈原賈生傳》太史公曰:“適長沙,觀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2.根源、本源:淵源。《新唐書·第五琦傳》:“今之急在兵,兵彊弱在賦,賦所出以江、淮為淵。”3.人或物聚集的地方:罪惡之淵藪。《後漢書·文苑傳·杜篤》:“略荒裔之地,不如保殖五穀之淵。”4.姓。如春秋時齊國有淵秋。5.深:學問淵博。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三上·粵西遊日記一》:“其右有潭,淵黑一如獺子潭,而宏廣更過之,是名龍江。”

    “陸九淵”的相關詞語

    * 陸九淵的讀音是:lù jiǔ yuān,陸九淵的意思:陸九淵 陸九淵(1139年3月26日—1193年1月18日),字子靜,撫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縣)人,南宋哲學家,陸王心學的代表人物。因書齋名“存”,世稱存齋先生。又因講學于象山書院,被稱為“象山先生”,學者常稱其為“陸象山”。 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進士,調靖安主簿,歷國子正。有感于靖康時事,便訪勇士,商議恢復大略。曾上奏五事,遭給事中王信所駁,遂還鄉講學。紹熙二年(1191年),知荊門軍,創修軍城,穩固邊防,甚有政績。紹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卒,年五十四。追謚文安。 陸九淵為宋明兩代“心學” 的開山之祖,與朱熹齊名,而見解多不合。主“心(我)即理”說,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學茍知道,六經皆我注腳”。明王守仁繼承發展其學,成為“陸王學派”,對后世影響極大。著有《象山先生全集》。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