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兵變的讀音 陳橋兵變的意思
陳橋兵變 (歷史事件)陳橋兵變又稱陳橋驛兵變,是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黃袍加身。 959年,周世宗柴榮崩,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即位。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掌握了軍權。 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聯合北漢南下攻周,宰相范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御敵。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胤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后,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京城守將石守信、王審琦開城迎接趙匡胤入城,脅迫周恭帝禪位。趙匡胤即位后,改國號為“宋”,仍定都開封。石守信、高懷德、張令鐸、王審锜、張光翰、趙彥徽皆得授節度使位號。
- 陳
- 橋
- 兵
- 變
“陳橋兵變”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chén qiáo bīng biàn]
- 漢字注音:
- ㄔㄣˊ ㄑㄧㄠˊ ㄅㄧㄥ ㄅㄧㄢˋ
- 簡繁字形:
- 陳橋兵變
- 是否常用:
- 否
“陳橋兵變”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趙匡胤建立宋朝的政變。公元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借口北漢與遼聯合南侵,率軍出大梁(今河南開封),至陳橋驛(今開封東北),授意將士給他穿上黃袍,擁立他為帝。趙匡胤即回師大梁,逼后周皇帝讓位,建立宋朝。辭典解釋
陳橋兵變 chén qiáo bīng biàn ㄔㄣˊ ㄑㄧㄠˊ ㄅㄧㄥ ㄅㄧㄢˋ 宋太祖趙匡胤原任周世宗的殿前都檢點。后周恭帝二年,趙匡胤領禁軍行至陳橋驛,眾將擁之為帝,周亡,世稱陳橋兵變。見《宋史.卷一.太祖本紀一》。
《大宋宣和遺事.元集》:「自陳橋兵變,柴皇讓位,在位十七年,天下太平。」
英語 the military revolt of 960 that led Zhao Kuangyin 趙匡胤|趙匡胤 to found the Song dynasty
網絡解釋
陳橋兵變 (歷史事件)
陳橋兵變又稱陳橋驛兵變,是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黃袍加身。
959年,周世宗柴榮崩,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即位。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掌握了軍權。
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聯合北漢南下攻周,宰相范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御敵。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胤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后,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京城守將石守信、王審琦開城迎接趙匡胤入城,脅迫周恭帝禪位。趙匡胤即位后,改國號為“宋”,仍定都開封。石守信、高懷德、張令鐸、王審锜、張光翰、趙彥徽皆得授節度使位號。
“陳橋兵變”的單字解釋
【陳】:1.陳列;排列。2.指行列。3.引申為就列,就任。4.陳設;放置。5.布施。6.施展;施用。7.公布;顯示;呈現。8.處置。9.上言;陳述;述說。10.張揚。11.治理。參見“陳修”。12.采集進獻。參見“陳詩”。13.久;陳舊。14.同“田”。參見“陳表”。15.堂下到院門的通道。16.春秋諸侯國名。在今河南·淮陽及安徽·亳州一帶。17.朝代名。18.姓。
【橋】:同“橋”。
【兵】:1.戰士;軍隊:當兵。兵種。2.軍隊中的最低等級:上等兵。3.武器:兵工廠。短兵相接。4.關于軍事或戰爭的:兵書。紙上談兵。
【變】:同“變”。
“陳橋兵變”的相關詞語
* 陳橋兵變的讀音是:chén qiáo bīng biàn,陳橋兵變的意思:陳橋兵變 (歷史事件)陳橋兵變又稱陳橋驛兵變,是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黃袍加身。 959年,周世宗柴榮崩,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即位。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掌握了軍權。 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聯合北漢南下攻周,宰相范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御敵。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胤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后,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京城守將石守信、王審琦開城迎接趙匡胤入城,脅迫周恭帝禪位。趙匡胤即位后,改國號為“宋”,仍定都開封。石守信、高懷德、張令鐸、王審锜、張光翰、趙彥徽皆得授節度使位號。
基本解釋
趙匡胤建立宋朝的政變。公元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借口北漢與遼聯合南侵,率軍出大梁(今河南開封),至陳橋驛(今開封東北),授意將士給他穿上黃袍,擁立他為帝。趙匡胤即回師大梁,逼后周皇帝讓位,建立宋朝。辭典解釋
陳橋兵變 chén qiáo bīng biàn ㄔㄣˊ ㄑㄧㄠˊ ㄅㄧㄥ ㄅㄧㄢˋ宋太祖趙匡胤原任周世宗的殿前都檢點。后周恭帝二年,趙匡胤領禁軍行至陳橋驛,眾將擁之為帝,周亡,世稱陳橋兵變。見《宋史.卷一.太祖本紀一》。
《大宋宣和遺事.元集》:「自陳橋兵變,柴皇讓位,在位十七年,天下太平。」
英語 the military revolt of 960 that led Zhao Kuangyin 趙匡胤|趙匡胤 to found the Song dynasty
陳橋兵變 (歷史事件)
陳橋兵變又稱陳橋驛兵變,是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黃袍加身。959年,周世宗柴榮崩,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即位。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掌握了軍權。
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聯合北漢南下攻周,宰相范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御敵。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胤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后,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京城守將石守信、王審琦開城迎接趙匡胤入城,脅迫周恭帝禪位。趙匡胤即位后,改國號為“宋”,仍定都開封。石守信、高懷德、張令鐸、王審锜、張光翰、趙彥徽皆得授節度使位號。
【陳】:1.陳列;排列。2.指行列。3.引申為就列,就任。4.陳設;放置。5.布施。6.施展;施用。7.公布;顯示;呈現。8.處置。9.上言;陳述;述說。10.張揚。11.治理。參見“陳修”。12.采集進獻。參見“陳詩”。13.久;陳舊。14.同“田”。參見“陳表”。15.堂下到院門的通道。16.春秋諸侯國名。在今河南·淮陽及安徽·亳州一帶。17.朝代名。18.姓。
【橋】:同“橋”。
【兵】:1.戰士;軍隊:當兵。兵種。2.軍隊中的最低等級:上等兵。3.武器:兵工廠。短兵相接。4.關于軍事或戰爭的:兵書。紙上談兵。
【變】: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