鉦怎么讀 鉦的意思
“鉦”字共有1個讀音:
[zhēng]

漢字 | 鉦 |
---|---|
讀音 |
|
注音 | ㄓㄥ |
部首 | [釒] 金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3 部外:5 |
異體字 | 鉦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簡體字形 | 鉦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9266 |
其它編碼 | 五筆:qghg 倉頡:cmym 鄭碼:paii 四角:81111 |
筆順編碼 | 3411243112121 |
筆順筆畫 | ノ丶一一丨丶ノ一一丨一丨一 |
筆順名稱 | 撇 點 橫 橫 豎 點 撇 提 橫 豎 橫 豎 橫 |
鉦字的意思
1.一種古代樂器。形似鍾而狹長,有柄,擊之發聲,用銅製成。行軍時用以節止步伐。
2.鍾身正面的上部。
3.古樂器。形圓如銅鑼,懸而擊之。
鉦字的基本解釋
英語 kind of gong used in ancient times by troops on the march
鉦字的詳細解釋
鉦字的辭典解釋
鉦ㄓㄥzhēng 名
樂器名。一種銅制的打擊樂器,形似鐘而狹長,有長柄可執。是古代行軍樂器。用來調整或停止步伐。《說文解字·金部》:「鉦,鐃也。似鈴,柄中,上下通。」《詩經·小雅·采芑》:「方叔率止,鉦人伐鼓。」漢·毛亨·傳:「伐,擊也。鉦以靜之,鼓以動之。」
康熙字典解釋
鉦【戌集上】【金部】 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5畫
《唐韻》《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音征。《說文》鐃類也。似鈴,柄中上下通。《玉篇》鉦以靜之,鼓以動之。一云鐲也。《詩·小雅》鉦人伐鼓。《濮斗南曰》周禮,鼓人以金鐲節鼓,以金鐃止鼓,無鉦名。鐲鐃,通謂之鉦。《蘇軾詩》樹頭初日掛銅鉦。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鍾,鼓上謂之鉦。《註》鼓所擊處,鍾腰之上,居鍾體之正處曰鉦。
又石鼓名。《郡國志》洞庭山宮門東石樓,樓下兩石鼓,扣之聲淸越,世謂之神鉦。《晉·孝武樂章》神鉦一震,九域來同。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鉦【卷十四】【金部】
鐃也。似鈴,柄中,上下通。從金正聲。諸盈切
說文解字注
(鉦)鐃也。佀鈴柄中。句。上下通。鐲、鈴、鉦、鐃四者相似而有不同。鉦似鈴而異於鈴者。鐲鈴似鐘有柄。爲之舌以有聲。鉦則無舌。柄中者、柄半在上半在下。稍稍寬其孔爲之抵拒。執柄搖之。使與體相擊爲聲。??人。以金鐃止??。注曰。鐃如鈴。無舌有柄。執而鳴之。以止擊??。按鐃卽鉦。鄭說鐃形與許說鉦形合。詩新田傳曰。鉦以靜之。與周禮止??相合。從金。正聲。諸盈切。十一部。
鉦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鉦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