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釵的讀音 金釵的意思
金釵 (石斛植物別名)金釵,系蘭科石斛屬植物之一,是我國傳統的名貴中藥,在“神農本草經”中列為上品。現代醫學和中醫藥理研究表明,石斛在提高人體免疫能力、抗衰老、抑制腫瘤、補五臟虛勞等方面有明顯的效果。民間有“救命仙草”之稱。金釵的生長條件極為嚴苛,一般生長在懸崖峭壁之上,要求有較大的濕度,每天的光照時間大約2到3小時,環境溫度要求穩定,基本維持在17攝氏度左右。民間對其生長條件形容為狗不叫、雞不鳴、半晴半陰,還要聽著水聲長大。由于“金釵”的生長條件苛刻,所以自然環境中存在數量非常稀少,也是這一原因,到現在還不能大規模種植
- 金
- 釵
“金釵”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jīn chāi]
- 漢字注音:
- ㄐㄧㄣ ㄔㄞ
- 簡繁字形:
- 金釵
- 是否常用:
- 否
“金釵”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婦女插于發髻的金制首飾﹐由兩股合成。 2.借指婦女。 3.石斛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九。石斛》。 辭典解釋
金釵 jīn chāi ㄐㄧㄣ ㄔㄞ 古代婦女的首飾,以金制成,狀似簪,尾端分叉為二股,可用來固定發型。
唐.陳鴻《長恨傳》:「定情之夕,授金釵鈿合以固之。又命戴步搖,垂金珰。」
代指侍妾。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六出》:「春情無限,金釵肯與梳頭。」
網絡解釋
金釵 (石斛植物別名)
金釵,系蘭科石斛屬植物之一,是我國傳統的名貴中藥,在“神農本草經”中列為上品。現代醫學和中醫藥理研究表明,石斛在提高人體免疫能力、抗衰老、抑制腫瘤、補五臟虛勞等方面有明顯的效果。民間有“救命仙草”之稱。金釵的生長條件極為嚴苛,一般生長在懸崖峭壁之上,要求有較大的濕度,每天的光照時間大約2到3小時,環境溫度要求穩定,基本維持在17攝氏度左右。民間對其生長條件形容為狗不叫、雞不鳴、半晴半陰,還要聽著水聲長大。由于“金釵”的生長條件苛刻,所以自然環境中存在數量非常稀少,也是這一原因,到現在還不能大規模種植
“金釵”的單字解釋
【金】:1.俗稱金子。金屬元素,符號Au,原子序數79。赤黃色,有光澤,質軟,延展性最強,化學性質穩定,易傳熱和導電。常用作合金、硬幣、裝飾品等。通稱黃金。2.金屬:五金。3.錢:現金。助學金。4.古指用金屬制的擊樂器:鳴金收兵。金鼓齊鳴。5.比喻尊貴、珍貴:金口玉言。6.像金子一樣的顏色:金發(fà)。金燦燦。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顏部領袖阿骨打在中國東北部建立。建都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后遷都中都(今北京)、開封。1234年在南宋與蒙古軍聯合進攻下滅亡。
【釵】:同“釵”。
“金釵”的相關詞語
* 金釵的讀音是:jīn chāi,金釵的意思:金釵 (石斛植物別名)金釵,系蘭科石斛屬植物之一,是我國傳統的名貴中藥,在“神農本草經”中列為上品。現代醫學和中醫藥理研究表明,石斛在提高人體免疫能力、抗衰老、抑制腫瘤、補五臟虛勞等方面有明顯的效果。民間有“救命仙草”之稱。金釵的生長條件極為嚴苛,一般生長在懸崖峭壁之上,要求有較大的濕度,每天的光照時間大約2到3小時,環境溫度要求穩定,基本維持在17攝氏度左右。民間對其生長條件形容為狗不叫、雞不鳴、半晴半陰,還要聽著水聲長大。由于“金釵”的生長條件苛刻,所以自然環境中存在數量非常稀少,也是這一原因,到現在還不能大規模種植
基本解釋
1.婦女插于發髻的金制首飾﹐由兩股合成。 2.借指婦女。 3.石斛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九。石斛》。辭典解釋
金釵 jīn chāi ㄐㄧㄣ ㄔㄞ古代婦女的首飾,以金制成,狀似簪,尾端分叉為二股,可用來固定發型。
唐.陳鴻《長恨傳》:「定情之夕,授金釵鈿合以固之。又命戴步搖,垂金珰。」
代指侍妾。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六出》:「春情無限,金釵肯與梳頭。」
金釵 (石斛植物別名)
金釵,系蘭科石斛屬植物之一,是我國傳統的名貴中藥,在“神農本草經”中列為上品。現代醫學和中醫藥理研究表明,石斛在提高人體免疫能力、抗衰老、抑制腫瘤、補五臟虛勞等方面有明顯的效果。民間有“救命仙草”之稱。金釵的生長條件極為嚴苛,一般生長在懸崖峭壁之上,要求有較大的濕度,每天的光照時間大約2到3小時,環境溫度要求穩定,基本維持在17攝氏度左右。民間對其生長條件形容為狗不叫、雞不鳴、半晴半陰,還要聽著水聲長大。由于“金釵”的生長條件苛刻,所以自然環境中存在數量非常稀少,也是這一原因,到現在還不能大規模種植【金】:1.俗稱金子。金屬元素,符號Au,原子序數79。赤黃色,有光澤,質軟,延展性最強,化學性質穩定,易傳熱和導電。常用作合金、硬幣、裝飾品等。通稱黃金。2.金屬:五金。3.錢:現金。助學金。4.古指用金屬制的擊樂器:鳴金收兵。金鼓齊鳴。5.比喻尊貴、珍貴:金口玉言。6.像金子一樣的顏色:金發(fà)。金燦燦。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顏部領袖阿骨打在中國東北部建立。建都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后遷都中都(今北京)、開封。1234年在南宋與蒙古軍聯合進攻下滅亡。
【釵】:同“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