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縷玉衣的讀音 金縷玉衣的意思
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主要出土于中國漢代,玉衣也稱“玉匣”、“玉柙”,是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后穿用的殮服,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 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級的象征,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稱為"金縷玉衣",其他貴族則使用銀線、銅線編造,稱為"銀縷玉衣"、"銅縷玉衣"。 金縷玉衣是漢代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大致出現在西漢文景時期。據《西京雜志》記載,漢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鎧甲,用金絲連接。這種玉匣就是人們日常說的金縷玉衣。當時人們十分迷信玉能夠保持尸骨不朽, 更把玉作為一種高貴的禮器和身份的象征。
- 金
- 縷
- 玉
- 衣
“金縷玉衣”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jīn lǚ yù yī]
- 漢字注音:
- ㄐㄧㄣ ㄌㄩˇ ㄩˋ ㄧ
- 簡繁字形:
- 金縷玉衣
- 是否常用:
- 是
“金縷玉衣”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金縷玉衣 jīnlǚ-yùyī
[jade burial suit] 中國漢代皇帝和貴族的殮服。按死者等級分為金縷、銀鏤、銅縷。1968年滿城漢墓出土的兩套金縷玉衣,保存完整,形狀如人體,各由兩千多玉片用金絲編綴而成,每塊玉片的大小和形狀都經過嚴密設計和精細加工,可見當時高超的手工藝水平
辭典解釋
金縷玉衣 jīn lǚ yù yī ㄐㄧㄣ ㄌㄩˇ ㄩˋ ㄧ 古代皇帝和貴族死時穿用的葬服。整件衣服以玉片和金絲、銀絲或銅絲編結而成。
網絡解釋
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主要出土于中國漢代,玉衣也稱“玉匣”、“玉柙”,是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后穿用的殮服,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
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級的象征,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稱為"金縷玉衣",其他貴族則使用銀線、銅線編造,稱為"銀縷玉衣"、"銅縷玉衣"。
金縷玉衣是漢代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大致出現在西漢文景時期。據《西京雜志》記載,漢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鎧甲,用金絲連接。這種玉匣就是人們日常說的金縷玉衣。當時人們十分迷信玉能夠保持尸骨不朽, 更把玉作為一種高貴的禮器和身份的象征。
“金縷玉衣”的單字解釋
【金】:1.俗稱金子。金屬元素,符號Au,原子序數79。赤黃色,有光澤,質軟,延展性最強,化學性質穩定,易傳熱和導電。常用作合金、硬幣、裝飾品等。通稱黃金。2.金屬:五金。3.錢:現金。助學金。4.古指用金屬制的擊樂器:鳴金收兵。金鼓齊鳴。5.比喻尊貴、珍貴:金口玉言。6.像金子一樣的顏色:金發(fà)。金燦燦。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顏部領袖阿骨打在中國東北部建立。建都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后遷都中都(今北京)、開封。1234年在南宋與蒙古軍聯合進攻下滅亡。
【縷】:1.線:細針密縷。千絲萬縷。不絕如縷。2.一條一條,詳詳細細:縷述。條分縷析。3.用于細的東西:一縷麻。一縷頭發。一縷炊煙。
【玉】:1.礦物,不透明和半透明的集合體。化學成分是硅酸鋁鈉。硬度大。如白玉、墨玉、青玉、碧玉、和田玉、岫巖玉等,主要用作雕刻工藝美術品。2.比喻潔白美麗:亭亭玉立。3.敬辭。稱對方的身體或行動:玉體。玉成。
【衣】:[yī]1.衣服:上衣。內衣。大衣。豐衣足食。2.包在物體外面的一層東西:筍衣。糖衣。3.胞衣。4.姓。[yì]穿(衣服);拿衣服給人穿:衣布衣。解衣衣我。
“金縷玉衣”的相關詞語
“金縷玉衣”造句
金縷玉衣是一件十分寶貴的出土文物。
所以廣陵王就制作了這樣一件金縷玉衣。
黃腸題湊、金縷玉衣、玉棺、編鐘編磬……“沉睡”兩千多年的盱眙大云山劉非帝陵自2009年考古發掘以來,就備受關注。
妻兒好心好意的雪中送炭,金縷玉衣變成了一件奪命兇衣,一件金縷血衣!轉眼之間,一堂之主居然如此斃命。
被修復的金縷玉衣逸群絕倫據報道,國寶級文物———金縷玉衣12月3日在江蘇徐州博物館成功修復。
江蘇千年漢墓中發現金縷玉衣及玉棺。
李則斌指出,金縷玉衣殘片和玉棺的發現為研究漢代玉器殮葬制度、玉匣制度等相關課題提供了材料。
與劉非金縷玉衣一同出土的還有一口盛放穿著金縷玉衣尸身的玉棺。
7月15日,南京博物院在大云山漢墓2號墓里發現了金縷玉衣和玉棺。
龍正儀氣壞了老太爺;彌留之際,老太爺將金縷玉衣交于龍在天。
* 金縷玉衣的讀音是:jīn lǚ yù yī,金縷玉衣的意思: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主要出土于中國漢代,玉衣也稱“玉匣”、“玉柙”,是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后穿用的殮服,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 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級的象征,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稱為"金縷玉衣",其他貴族則使用銀線、銅線編造,稱為"銀縷玉衣"、"銅縷玉衣"。 金縷玉衣是漢代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大致出現在西漢文景時期。據《西京雜志》記載,漢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鎧甲,用金絲連接。這種玉匣就是人們日常說的金縷玉衣。當時人們十分迷信玉能夠保持尸骨不朽, 更把玉作為一種高貴的禮器和身份的象征。
基本解釋
金縷玉衣 jīnlǚ-yùyī
[jade burial suit] 中國漢代皇帝和貴族的殮服。按死者等級分為金縷、銀鏤、銅縷。1968年滿城漢墓出土的兩套金縷玉衣,保存完整,形狀如人體,各由兩千多玉片用金絲編綴而成,每塊玉片的大小和形狀都經過嚴密設計和精細加工,可見當時高超的手工藝水平
辭典解釋
金縷玉衣 jīn lǚ yù yī ㄐㄧㄣ ㄌㄩˇ ㄩˋ ㄧ古代皇帝和貴族死時穿用的葬服。整件衣服以玉片和金絲、銀絲或銅絲編結而成。
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主要出土于中國漢代,玉衣也稱“玉匣”、“玉柙”,是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后穿用的殮服,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級的象征,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稱為"金縷玉衣",其他貴族則使用銀線、銅線編造,稱為"銀縷玉衣"、"銅縷玉衣"。
金縷玉衣是漢代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大致出現在西漢文景時期。據《西京雜志》記載,漢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鎧甲,用金絲連接。這種玉匣就是人們日常說的金縷玉衣。當時人們十分迷信玉能夠保持尸骨不朽, 更把玉作為一種高貴的禮器和身份的象征。

【金】:1.俗稱金子。金屬元素,符號Au,原子序數79。赤黃色,有光澤,質軟,延展性最強,化學性質穩定,易傳熱和導電。常用作合金、硬幣、裝飾品等。通稱黃金。2.金屬:五金。3.錢:現金。助學金。4.古指用金屬制的擊樂器:鳴金收兵。金鼓齊鳴。5.比喻尊貴、珍貴:金口玉言。6.像金子一樣的顏色:金發(fà)。金燦燦。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顏部領袖阿骨打在中國東北部建立。建都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后遷都中都(今北京)、開封。1234年在南宋與蒙古軍聯合進攻下滅亡。
【縷】:1.線:細針密縷。千絲萬縷。不絕如縷。2.一條一條,詳詳細細:縷述。條分縷析。3.用于細的東西:一縷麻。一縷頭發。一縷炊煙。
【玉】:1.礦物,不透明和半透明的集合體。化學成分是硅酸鋁鈉。硬度大。如白玉、墨玉、青玉、碧玉、和田玉、岫巖玉等,主要用作雕刻工藝美術品。2.比喻潔白美麗:亭亭玉立。3.敬辭。稱對方的身體或行動:玉體。玉成。
【衣】:[yī]1.衣服:上衣。內衣。大衣。豐衣足食。2.包在物體外面的一層東西:筍衣。糖衣。3.胞衣。4.姓。[yì]穿(衣服);拿衣服給人穿:衣布衣。解衣衣我。
金縷玉衣是一件十分寶貴的出土文物。
所以廣陵王就制作了這樣一件金縷玉衣。
黃腸題湊、金縷玉衣、玉棺、編鐘編磬……“沉睡”兩千多年的盱眙大云山劉非帝陵自2009年考古發掘以來,就備受關注。
妻兒好心好意的雪中送炭,金縷玉衣變成了一件奪命兇衣,一件金縷血衣!轉眼之間,一堂之主居然如此斃命。
被修復的金縷玉衣逸群絕倫據報道,國寶級文物———金縷玉衣12月3日在江蘇徐州博物館成功修復。
江蘇千年漢墓中發現金縷玉衣及玉棺。
李則斌指出,金縷玉衣殘片和玉棺的發現為研究漢代玉器殮葬制度、玉匣制度等相關課題提供了材料。
與劉非金縷玉衣一同出土的還有一口盛放穿著金縷玉衣尸身的玉棺。
7月15日,南京博物院在大云山漢墓2號墓里發現了金縷玉衣和玉棺。
龍正儀氣壞了老太爺;彌留之際,老太爺將金縷玉衣交于龍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