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都察院的讀音 都察院的意思

    都察院 都察院,明清時期官署名, 由前代的御史臺發展而來,主掌監察、彈劾及建議。與刑部、大理寺并稱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會審,亦稱“三司會審”。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前代所設御史臺為都察院,長官為左、右都御史,下設副都御史、僉都御史。又依十三道,分設監察御史,巡按州縣,專事官吏的考察、舉劾。明代都察院不僅可以對審判機關進行監督,還擁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斷”的權利,為最高監察機關。 清代改以左右副都御史專為總督、巡撫的國銜(明代,都御史、副都御史都兼用作加銜),以方便其行事。至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又以六科給事中并入。乾隆十三年(1748),廢左僉都御史。清代都察院是法紀監督機關,既審核死刑案件,另外參加秋審與熱審,還監督百官。 作為明清監察制度的主要實施者,都察院在維護封建統治正常秩序和保障封建國家機器平穩運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chá
    • yuàn

    “都察院”的讀音

    拼音讀音
    [dū chá yuàn]
    漢字注音:
    ㄉㄨ ㄔㄚˊ ㄩㄢˋ
    簡繁字形:
    是否常用:

    “都察院”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都察院 dūucháyuàn

    [the central conerol organization in Ming,Qing dynasties] 明清時的中央監察機構

    網絡解釋

    都察院

    都察院,明清時期官署名, 由前代的御史臺發展而來,主掌監察、彈劾及建議。與刑部、大理寺并稱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會審,亦稱“三司會審”。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前代所設御史臺為都察院,長官為左、右都御史,下設副都御史、僉都御史。又依十三道,分設監察御史,巡按州縣,專事官吏的考察、舉劾。明代都察院不僅可以對審判機關進行監督,還擁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斷”的權利,為最高監察機關。
    清代改以左右副都御史專為總督、巡撫的國銜(明代,都御史、副都御史都兼用作加銜),以方便其行事。至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又以六科給事中并入。乾隆十三年(1748),廢左僉都御史。清代都察院是法紀監督機關,既審核死刑案件,另外參加秋審與熱審,還監督百官。
    作為明清監察制度的主要實施者,都察院在維護封建統治正常秩序和保障封建國家機器平穩運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都察院

    “都察院”的單字解釋

    】:[dōu]1.表示總括,除疑問句外,所總括的成分放在“都”前:全家都搞文藝工作。他無論干什么都很帶勁兒。2.跟“是”字合用,說明理由:都是你磨蹭,要不我也不會遲到。都是昨天這場雨,害得我們耽誤了一天工。3.表示“甚至”:你待我比親姐姐都好。今天一點兒都不冷。一動都不動。4.表示“已經”:飯都涼了,快吃吧。[dū]1.首都:建都。2.大城市,也指以盛產某種東西而聞名的城市:都市。通都大邑。瓷都。煤都。3.舊時某些地區縣與鄉之間的一級行政區劃。4.姓。
    】:1.仔細看;調查:觀~|考~|~其言,觀其行。2.(Chá)姓。
    】:1.(院兒)院子:場院。四合院兒。院里種了許多花。2.某些機關和公共場所的名稱:法院。國務院。科學院。博物院。電影院。3.指學院:高等院校。4.指醫院:住院。出院。5.(Yuàn)姓。

    “都察院”的相關詞語

    * 都察院的讀音是:dū chá yuàn,都察院的意思:都察院 都察院,明清時期官署名, 由前代的御史臺發展而來,主掌監察、彈劾及建議。與刑部、大理寺并稱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會審,亦稱“三司會審”。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前代所設御史臺為都察院,長官為左、右都御史,下設副都御史、僉都御史。又依十三道,分設監察御史,巡按州縣,專事官吏的考察、舉劾。明代都察院不僅可以對審判機關進行監督,還擁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斷”的權利,為最高監察機關。 清代改以左右副都御史專為總督、巡撫的國銜(明代,都御史、副都御史都兼用作加銜),以方便其行事。至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又以六科給事中并入。乾隆十三年(1748),廢左僉都御史。清代都察院是法紀監督機關,既審核死刑案件,另外參加秋審與熱審,還監督百官。 作為明清監察制度的主要實施者,都察院在維護封建統治正常秩序和保障封建國家機器平穩運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