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議的讀音 部議的意思
部議 【釋義】舊時指中央各部內的決定。《明熹宗實錄卷之三十三》:“天啟三年四月(二十九)戊子,禮科都給事中成明樞亦言宜勑該部,速議責問之檄,不失正罪之體。仍一面勑登撫(袁可立)以細訊屬國之情,一面諭樞輔以詳討逆之舉,詔付部議。”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二:“ 孫文定公 嘉淦 管理國子監時……令諸生於時藝外,各明一經、治一事,仿 宋 胡瑗 立經義治事齋例,俾為有用之學。部議從之。” 清 王韜 《補尩起廢藥痼議》:“今天下內事動持於部議,外事一由於吏手。”
- 部
- 議
“部議”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bù yì]
- 漢字注音:
- ㄅㄨˋ ㄧˋ
- 簡繁字形:
- 部議
- 是否常用:
- 否
“部議”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舊時指中央各部內的決定。
網絡解釋
部議
【釋義】舊時指中央各部內的決定。《明熹宗實錄卷之三十三》:“天啟三年四月(二十九)戊子,禮科都給事中成明樞亦言宜勑該部,速議責問之檄,不失正罪之體。仍一面勑登撫(袁可立)以細訊屬國之情,一面諭樞輔以詳討逆之舉,詔付部議。”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二:“ 孫文定公 嘉淦 管理國子監時……令諸生於時藝外,各明一經、治一事,仿 宋 胡瑗 立經義治事齋例,俾為有用之學。部議從之。” 清 王韜 《補尩起廢藥痼議》:“今天下內事動持於部議,外事一由於吏手。”
“部議”的單字解釋
【部】:1.部分;部位:內部。上部。胸部。局部。2.中央政府按業務劃分的單位(級別比局、廳高):外交部。商務部。3.一般機關企業按業務劃分的單位:編輯部。門市部。4.軍隊(連以上)等的領導機構或其所在地:連部。司令部。5.指部隊:率部突圍。6.統轄;統率:所部。部領。7.a)用于書籍、影片等:兩部字典。一部紀錄片。三部電視劇。b)用于機器或車輛:一部機器。兩部汽車。8.姓。
【議】:1.討論;商量:自報公議。2.意見:建議。提議。3.評論:物議。無可非議。
“部議”的相關詞語
* 部議的讀音是:bù yì,部議的意思:部議 【釋義】舊時指中央各部內的決定。《明熹宗實錄卷之三十三》:“天啟三年四月(二十九)戊子,禮科都給事中成明樞亦言宜勑該部,速議責問之檄,不失正罪之體。仍一面勑登撫(袁可立)以細訊屬國之情,一面諭樞輔以詳討逆之舉,詔付部議。”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二:“ 孫文定公 嘉淦 管理國子監時……令諸生於時藝外,各明一經、治一事,仿 宋 胡瑗 立經義治事齋例,俾為有用之學。部議從之。” 清 王韜 《補尩起廢藥痼議》:“今天下內事動持於部議,外事一由於吏手。”
基本解釋
舊時指中央各部內的決定。部議
【釋義】舊時指中央各部內的決定。《明熹宗實錄卷之三十三》:“天啟三年四月(二十九)戊子,禮科都給事中成明樞亦言宜勑該部,速議責問之檄,不失正罪之體。仍一面勑登撫(袁可立)以細訊屬國之情,一面諭樞輔以詳討逆之舉,詔付部議。”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二:“ 孫文定公 嘉淦 管理國子監時……令諸生於時藝外,各明一經、治一事,仿 宋 胡瑗 立經義治事齋例,俾為有用之學。部議從之。” 清 王韜 《補尩起廢藥痼議》:“今天下內事動持於部議,外事一由於吏手。”【部】:1.部分;部位:內部。上部。胸部。局部。2.中央政府按業務劃分的單位(級別比局、廳高):外交部。商務部。3.一般機關企業按業務劃分的單位:編輯部。門市部。4.軍隊(連以上)等的領導機構或其所在地:連部。司令部。5.指部隊:率部突圍。6.統轄;統率:所部。部領。7.a)用于書籍、影片等:兩部字典。一部紀錄片。三部電視劇。b)用于機器或車輛:一部機器。兩部汽車。8.姓。
【議】:1.討論;商量:自報公議。2.意見:建議。提議。3.評論:物議。無可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