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過節的讀音 逢年過節的意思
逢年過節 漢民族有共同的祖先,共同的文字,共同的文化背景,所以,漢民族區域的歲事活動也來源于相同的源頭或著錄,風俗習慣大同小異,只不過因地理、氣候、物產的不同會產生一點點的差異。所以,《逢年過節》在敘述歲事風俗起源與流變時,除了盡可能尋找與江南風俗有關的著作,仍有相當一部分是古籍的常見著作。而到了清代中期以后,上海人寫的“竹枝詞”中有不少記錄了上海地區的風俗,于是,《逢年過節》在敘述中也盡可能多地采用了上海的著錄。在以往出版的著作中尚無專門介紹上海歲事風俗的著作,希望這本小書能成為這個領域的開端。本書由著名上海史專家薛理勇著。
- 逢
- 年
- 過
- 節
“逢年過節”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féng nián guò jié]
- 漢字注音:
- ㄈㄥˊ ㄋㄧㄢˊ ㄍㄨㄛˋ ㄐㄧㄝˊ
- 簡繁字形:
- 逢年過節
- 是否常用:
- 否
“逢年過節”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逢年過節 féngnián-guòjié
[on New Year's Day or other festivals] 在新年之際或在其他節日里
辭典解釋
逢年過節 féng nián guò jié ㄈㄥˊ ㄋㄧㄢˊ ㄍㄨㄛˋ ㄐㄧㄝˊ 遇上過年和重大節日。
如:「逢年過節時,親戚朋友們常常一起聚會慶祝。」
英語 at the Chinese New Year or other festivities
法語 pendant le Nouvel An ou les autres fêtes
網絡解釋
逢年過節
漢民族有共同的祖先,共同的文字,共同的文化背景,所以,漢民族區域的歲事活動也來源于相同的源頭或著錄,風俗習慣大同小異,只不過因地理、氣候、物產的不同會產生一點點的差異。所以,《逢年過節》在敘述歲事風俗起源與流變時,除了盡可能尋找與江南風俗有關的著作,仍有相當一部分是古籍的常見著作。而到了清代中期以后,上海人寫的“竹枝詞”中有不少記錄了上海地區的風俗,于是,《逢年過節》在敘述中也盡可能多地采用了上海的著錄。在以往出版的著作中尚無專門介紹上海歲事風俗的著作,希望這本小書能成為這個領域的開端。本書由著名上海史專家薛理勇著。
“逢年過節”的單字解釋
【逢】:1.遇到;遇見:相逢。逢場作戲。千載難逢。每逢佳節倍思親。2.姓。
【年】:1.時間的單位,公歷1年是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平年365日,閏年366日,每4年有1個閏年:今年。去年。2.用于計算年數:三年五載。在廣州住了兩年。3.每年的:年會。年鑒。年產量。4.歲數:年紀。年齡。忘年交。益壽延年。5.一生中按年齡劃分的階段:童年。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6.時期;時代:近年。明朝末年。7.一年中莊稼的收成:年成。年景。豐年。歉年。8.年節:新年。過年。給大家拜年。9.有關年節的(用品):年糕。年貨。年畫。10.姓。
【過】:1.經過。2.渡過。3.過去。4.婉詞。過世;去世。5.傳遞。6.幫助咽下;和著吃。7.沖刷,漂洗。8.超過,超越。9.過分;太甚。10.極;非常。11.來訪;前往拜訪。12.交往,相處。13.交談。14.到達;前往。15.過失;錯誤。16.失去。17.怪罪,責難。18.轉移。19.傳染。20.度過;過活。21.繼入、贅入或嫁入。參見“過房”、“過門”。22.方言。指母豬生小豬。23.方言。緣故。24.量詞。遍,次。25.用在動詞加“不”或“得”的後面,表示勝過或通過的意思。26.用在動詞後,表示完畢。27.用在動詞後,表示某種行為或變化曾經發生,但並未繼續到現在。
【節】:同“節”。
“逢年過節”的相關詞語
* 逢年過節的讀音是:féng nián guò jié,逢年過節的意思:逢年過節 漢民族有共同的祖先,共同的文字,共同的文化背景,所以,漢民族區域的歲事活動也來源于相同的源頭或著錄,風俗習慣大同小異,只不過因地理、氣候、物產的不同會產生一點點的差異。所以,《逢年過節》在敘述歲事風俗起源與流變時,除了盡可能尋找與江南風俗有關的著作,仍有相當一部分是古籍的常見著作。而到了清代中期以后,上海人寫的“竹枝詞”中有不少記錄了上海地區的風俗,于是,《逢年過節》在敘述中也盡可能多地采用了上海的著錄。在以往出版的著作中尚無專門介紹上海歲事風俗的著作,希望這本小書能成為這個領域的開端。本書由著名上海史專家薛理勇著。
基本解釋
逢年過節 féngnián-guòjié
[on New Year's Day or other festivals] 在新年之際或在其他節日里
辭典解釋
逢年過節 féng nián guò jié ㄈㄥˊ ㄋㄧㄢˊ ㄍㄨㄛˋ ㄐㄧㄝˊ遇上過年和重大節日。
如:「逢年過節時,親戚朋友們常常一起聚會慶祝。」
英語 at the Chinese New Year or other festivities
法語 pendant le Nouvel An ou les autres fêtes
逢年過節
漢民族有共同的祖先,共同的文字,共同的文化背景,所以,漢民族區域的歲事活動也來源于相同的源頭或著錄,風俗習慣大同小異,只不過因地理、氣候、物產的不同會產生一點點的差異。所以,《逢年過節》在敘述歲事風俗起源與流變時,除了盡可能尋找與江南風俗有關的著作,仍有相當一部分是古籍的常見著作。而到了清代中期以后,上海人寫的“竹枝詞”中有不少記錄了上海地區的風俗,于是,《逢年過節》在敘述中也盡可能多地采用了上海的著錄。在以往出版的著作中尚無專門介紹上海歲事風俗的著作,希望這本小書能成為這個領域的開端。本書由著名上海史專家薛理勇著。【逢】:1.遇到;遇見:相逢。逢場作戲。千載難逢。每逢佳節倍思親。2.姓。
【年】:1.時間的單位,公歷1年是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平年365日,閏年366日,每4年有1個閏年:今年。去年。2.用于計算年數:三年五載。在廣州住了兩年。3.每年的:年會。年鑒。年產量。4.歲數:年紀。年齡。忘年交。益壽延年。5.一生中按年齡劃分的階段:童年。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6.時期;時代:近年。明朝末年。7.一年中莊稼的收成:年成。年景。豐年。歉年。8.年節:新年。過年。給大家拜年。9.有關年節的(用品):年糕。年貨。年畫。10.姓。
【過】:1.經過。2.渡過。3.過去。4.婉詞。過世;去世。5.傳遞。6.幫助咽下;和著吃。7.沖刷,漂洗。8.超過,超越。9.過分;太甚。10.極;非常。11.來訪;前往拜訪。12.交往,相處。13.交談。14.到達;前往。15.過失;錯誤。16.失去。17.怪罪,責難。18.轉移。19.傳染。20.度過;過活。21.繼入、贅入或嫁入。參見“過房”、“過門”。22.方言。指母豬生小豬。23.方言。緣故。24.量詞。遍,次。25.用在動詞加“不”或“得”的後面,表示勝過或通過的意思。26.用在動詞後,表示完畢。27.用在動詞後,表示某種行為或變化曾經發生,但並未繼續到現在。
【節】:同“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