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怎么讀 逃的意思

漢字 | 逃 |
---|---|
讀音 |
|
注音 | ㄊㄠˊ |
部首 | [辶] 走之旁 |
筆畫 | 總筆畫:9 部外:6 |
異體字 | ?? ?? ?? ?? 迯 跳 |
字形結構 | 半包圍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9003 |
其它編碼 | 五筆:iqpv|qipi 倉頡:ylmo 鄭碼:wvrd 四角:32301 |
筆順編碼 | 341534454 |
筆順筆畫 | ノ丶一フノ丶丶フ丶 |
筆順名稱 | 撇 點 提 豎彎鉤 撇 點 點 橫折折撇 捺 |
逃字的意思
1.逃跑:追殲逃敵。
2.躲避:逃荒。逃學。
逃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逃
táo ㄊㄠˊ
為躲避不利于自己的環境或事物而離開:逃跑。逃敵。逃匿。逃遁。逃逸。 躲開不愿意或不敢接觸的事物:逃避。逃難(nàn )。逃匯。逃稅。逃世(避世)。英語 escape, flee; abscond, dodge
德語 abhauen, durchbrennen (V)?,entkommen, entgehen (V)?,flüchten, fliehen (V)
法語 fuir,se sauver
逃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逃
迯 táo
〈動〉
(1) (形聲。從辵( chuò),兆聲。本義:逃走,逃跑)
(2) 同本義 [run away;escape]
逃,亡也。——《說文》
許由逃之。——《莊子·外物》
恒侯體痛,使人索 扁鵲,已逃 秦矣。——《韓非子·喻老》
處于逃。——《韓非子·內儲說上》
逃未及遠。——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脫身以逃。——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3) 又如:逃閃(逃跑藏匿);逃越(逃走);逃生子(逃妾所生之子);逃犯(逃跑的犯人);逃軍(軍隊主將拋下軍隊獨自逃走;逃兵)
(4) 逃避,回避 [escape;evade]
少則能逃之。——《孫子·謀攻》
今我逃楚, 楚必驕,驕則可與戰矣。——《左傳·襄公十年》
無所逃于天地間。——清· 黃宗羲《原君》
(5) 又如:逃稅(逃避納稅);逃會;逃債;逃學;逃刑(逃避刑責)
(6) 藏,隱匿 [hide]。如:逃祿(隱居不仕);逃世(避世。隱居不仕);逃形(藏身);逃身(逃命;藏身);逃官(隱居不仕);逃山(隱居)
(7) 離開 [leave]
罷鋤用又廢,戀鄉不忍逃。——唐· 司馬札《鋤草怨》
(8) 又如:逃席(宴會中途不辭而去);逃徙(離鄉逃奔他處居住);逃酒(逃避飲酒,離席先去);逃伍(充軍者逃離部伍)
(9) 叛,離,由于關系破裂而脫離 [break away from]
醉中往往愛逃禪。——杜甫《飲中八仙歌》
(10) 又如:逃禪(違背佛教戒律);逃墨(離棄墨子的學說)
逃字的辭典解釋
離開、跑走。如:「逃跑」、「逃走」、「畏罪潛逃」。《后漢書·卷七九·儒林傳下·謝該傳》:「猥使良才抱樸而逃」。
躲避。如:「逃避」。《孟子·公孫丑上》:「不目逃。」唐·杜甫〈飛仙閣〉詩:「浮生有定分,饑飽豈可逃?」
康熙字典解釋
逃【酉集下】【辵部】 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6畫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刀切,音陶。《說文》亡也。《書·牧誓》乃惟四方,多罪逋逃。《註》謂有罪逃亡之人也。
又《廣韻》避也,去也。《史記·吳世家》季札讓逃去。《註》謂讓位而逃也。《後漢·謝該傳》良才抱璞而逃,所謂往而不返者也。
又通作跳。逸去也。《史記·高祖紀》項羽圍成臯,漢王跳。《註》跳,音逃。《前漢·燕王澤傳》跳驅至長安。
又葉田黎切,音題。《劉歆·列女贊》衞君不聽,後果遁逃。許不能救,女作載馳。《集韻》逃,俗作迯,非是。??,古文造。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逃【卷二】【辵部】
亾也。從辵兆聲。徒刀切〖注〗??,古文逃。
說文解字注
(逃)亡也。亡逃互訓。從辵。兆聲。徒刀切。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