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迷的讀音 迷迷的意思
迷迷 1.迷惑。 2.模糊不明貌。 3.迷迷糊糊,神志不清。 4.依附貌。 5.笑貌。迷,用同"瞇"。 (1).迷惑。 《韓詩外傳》卷五:“耳不聞學,行無正義,迷迷然以富利為隆,是俗人也。” (2).模糊不明貌。 唐 李賀 《公無出門》詩:“天迷迷,地密密。” 唐 司空圖 《春愁賦》:“燕泥滴滴而檐壞,蛛網迷迷而帳空。” (3).迷迷糊糊,神志不清。 《水滸傳》第三九回:“這兩日迷迷不好,正在這里害酒。” (4).依附貌。 清 張岱 《陶庵夢憶·龍山放燈》:“又如 隋煬帝 夜游傾數斛螢火於山谷間,團結方開,倚草附木迷迷不去者。” (5).笑貌。迷,用同“ 瞇 ”。 葉圣陶 《潘先生在難中》一:“他作舉杯就口的樣子,迷迷地笑著。” 沉從文 《邊城》十九:“想起二老說的話,不由得迷迷的笑著。”
- 迷
- 迷
“迷迷”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mí mí]
- 漢字注音:
- ㄇㄧˊ ㄇㄧˊ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迷迷”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迷惑。 2.模糊不明貌。 3.迷迷糊糊,神志不清。 4.依附貌。 5.笑貌。迷,用同"瞇"。
網絡解釋
迷迷
1.迷惑。 2.模糊不明貌。 3.迷迷糊糊,神志不清。 4.依附貌。 5.笑貌。迷,用同"瞇"。
(1).迷惑。
《韓詩外傳》卷五:“耳不聞學,行無正義,迷迷然以富利為隆,是俗人也。”
(2).模糊不明貌。
唐 李賀 《公無出門》詩:“天迷迷,地密密。”
唐 司空圖 《春愁賦》:“燕泥滴滴而檐壞,蛛網迷迷而帳空。”
(3).迷迷糊糊,神志不清。
《水滸傳》第三九回:“這兩日迷迷不好,正在這里害酒。”
(4).依附貌。
清 張岱 《陶庵夢憶·龍山放燈》:“又如 隋煬帝 夜游傾數斛螢火於山谷間,團結方開,倚草附木迷迷不去者。”
(5).笑貌。迷,用同“ 瞇 ”。
葉圣陶 《潘先生在難中》一:“他作舉杯就口的樣子,迷迷地笑著。”
沉從文 《邊城》十九:“想起二老說的話,不由得迷迷的笑著。”
“迷迷”的單字解釋
【迷】:1.辨認不清:迷路。迷失方向。2.失去知覺:昏迷。3.對某一事項過于喜愛,情不自主:入迷。迷戀。4.使沉醉;使昏亂:月色迷人。財迷心竅。5.沉醉于某種事物的人:球迷。棋迷。
【迷】:1.辨認不清:迷路。迷失方向。2.失去知覺:昏迷。3.對某一事項過于喜愛,情不自主:入迷。迷戀。4.使沉醉;使昏亂:月色迷人。財迷心竅。5.沉醉于某種事物的人:球迷。棋迷。
“迷迷”的相關成語
“迷迷”的相關詞語
“迷迷”造句
秋雨并不惱人。在迷迷蒙蒙的雨簾后面,是一張張甜蜜的笑臉。那是歡慶祖國生日的笑臉;那是讓滿山遍野的碩果映紅了的臉龐。“秋風秋雨愁煞人”的時代,在祖國金色的秋天里,早已一去不復返了。
遠山近嶺迷迷茫茫,舉目顧盼,千山萬壑之中像有無數只飛蛾翻飛抖動,天地頓時成了灰白色,山林的第一場雪悄無聲息地鋪天蓋地而來。
遠處一座座房子迷迷蒙蒙、煙霧彌漫,宛如海市蜃樓一般。一座座山巒連綿起伏,隱隱約約、煙霧繚繞,如同人間仙境。一片片綠色深淺不一,像一片片綠意蒙朧的海洋!
大部分人都是在迷迷糊糊中結婚。因此,其結果會使你后悔一輩子。
中午,我正睡得迷迷糊糊的,媽媽把我叫醒了。
田野上方覆蓋著一層煙霧,迷迷蒙蒙的,仿佛一幅大肆渲染的水墨畫。
浮在湖上的美麗的瓊島,也和湖面一霧,迷迷蒙蒙霧,迷迷茫茫霧,讓人迷戀樣,披拂著紗似的晨霧。
在她喝了酒后,迷迷糊糊地過了一夜,在早上的時候終于醒過來了。
我正睡得迷迷糊糊的時候,起床鬧鐘突然響了。
小明昨天睡覺比較晚,現在都快放學了他還是迷迷糊糊的,一副沒睡醒的樣子。
* 迷迷的讀音是:mí mí,迷迷的意思:迷迷 1.迷惑。 2.模糊不明貌。 3.迷迷糊糊,神志不清。 4.依附貌。 5.笑貌。迷,用同"瞇"。 (1).迷惑。 《韓詩外傳》卷五:“耳不聞學,行無正義,迷迷然以富利為隆,是俗人也。” (2).模糊不明貌。 唐 李賀 《公無出門》詩:“天迷迷,地密密。” 唐 司空圖 《春愁賦》:“燕泥滴滴而檐壞,蛛網迷迷而帳空。” (3).迷迷糊糊,神志不清。 《水滸傳》第三九回:“這兩日迷迷不好,正在這里害酒。” (4).依附貌。 清 張岱 《陶庵夢憶·龍山放燈》:“又如 隋煬帝 夜游傾數斛螢火於山谷間,團結方開,倚草附木迷迷不去者。” (5).笑貌。迷,用同“ 瞇 ”。 葉圣陶 《潘先生在難中》一:“他作舉杯就口的樣子,迷迷地笑著。” 沉從文 《邊城》十九:“想起二老說的話,不由得迷迷的笑著。”
基本解釋
1.迷惑。 2.模糊不明貌。 3.迷迷糊糊,神志不清。 4.依附貌。 5.笑貌。迷,用同"瞇"。迷迷
1.迷惑。 2.模糊不明貌。 3.迷迷糊糊,神志不清。 4.依附貌。 5.笑貌。迷,用同"瞇"。(1).迷惑。
《韓詩外傳》卷五:“耳不聞學,行無正義,迷迷然以富利為隆,是俗人也。”
(2).模糊不明貌。
唐 李賀 《公無出門》詩:“天迷迷,地密密。”
唐 司空圖 《春愁賦》:“燕泥滴滴而檐壞,蛛網迷迷而帳空。”
(3).迷迷糊糊,神志不清。
《水滸傳》第三九回:“這兩日迷迷不好,正在這里害酒。”
(4).依附貌。
清 張岱 《陶庵夢憶·龍山放燈》:“又如 隋煬帝 夜游傾數斛螢火於山谷間,團結方開,倚草附木迷迷不去者。”
(5).笑貌。迷,用同“ 瞇 ”。
葉圣陶 《潘先生在難中》一:“他作舉杯就口的樣子,迷迷地笑著。”
沉從文 《邊城》十九:“想起二老說的話,不由得迷迷的笑著。”
【迷】:1.辨認不清:迷路。迷失方向。2.失去知覺:昏迷。3.對某一事項過于喜愛,情不自主:入迷。迷戀。4.使沉醉;使昏亂:月色迷人。財迷心竅。5.沉醉于某種事物的人:球迷。棋迷。
【迷】:1.辨認不清:迷路。迷失方向。2.失去知覺:昏迷。3.對某一事項過于喜愛,情不自主:入迷。迷戀。4.使沉醉;使昏亂:月色迷人。財迷心竅。5.沉醉于某種事物的人:球迷。棋迷。
秋雨并不惱人。在迷迷蒙蒙的雨簾后面,是一張張甜蜜的笑臉。那是歡慶祖國生日的笑臉;那是讓滿山遍野的碩果映紅了的臉龐。“秋風秋雨愁煞人”的時代,在祖國金色的秋天里,早已一去不復返了。
遠山近嶺迷迷茫茫,舉目顧盼,千山萬壑之中像有無數只飛蛾翻飛抖動,天地頓時成了灰白色,山林的第一場雪悄無聲息地鋪天蓋地而來。
遠處一座座房子迷迷蒙蒙、煙霧彌漫,宛如海市蜃樓一般。一座座山巒連綿起伏,隱隱約約、煙霧繚繞,如同人間仙境。一片片綠色深淺不一,像一片片綠意蒙朧的海洋!
大部分人都是在迷迷糊糊中結婚。因此,其結果會使你后悔一輩子。
中午,我正睡得迷迷糊糊的,媽媽把我叫醒了。
田野上方覆蓋著一層煙霧,迷迷蒙蒙的,仿佛一幅大肆渲染的水墨畫。
浮在湖上的美麗的瓊島,也和湖面一霧,迷迷蒙蒙霧,迷迷茫茫霧,讓人迷戀樣,披拂著紗似的晨霧。
在她喝了酒后,迷迷糊糊地過了一夜,在早上的時候終于醒過來了。
我正睡得迷迷糊糊的時候,起床鬧鐘突然響了。
小明昨天睡覺比較晚,現在都快放學了他還是迷迷糊糊的,一副沒睡醒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