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邊商的讀音 邊商的意思

    邊商 邊商是明清時鹽商的一種。明洪武三年 (1370年) 行開中法,鹽商輸送米糧等至邊塞或其他指定地點,政府給予食鹽運銷權。弘治五年 (1492年) 改為納鹽領引行鹽。廢開中法。憑引行鹽的鹽商 (引商) 分為邊商 (邊地鹽商)、內商 (內地鹽商)、水商 (江湖行商) 三類。邊商納鹽課領取鹽引,并照官定引價將引售與內商; 內商買邊引,下場收鹽上堆,按官定鹽價售與水商; 水商多是銷岸商販,收內商食鹽,在規定引岸銷售。清代,邊商、水商轉化為運商,內商轉化為場商; 領引運銷川鹽運銷云、貴兩省的運商仍稱為邊商,云貴引岸稱邊岸,所行鹽引稱邊引。
    • biān
    • shāng

    “邊商”的讀音

    拼音讀音
    [biān shāng]
    漢字注音:
    ㄅㄧㄢ ㄕㄤ
    簡繁字形:
    邊商
    是否常用:

    “邊商”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指邊地的鹽商。明弘治以后,凡憑引行鹽的鹽商分邊商﹑內商﹑水商三類。邊商繳納鹽課,領取鹽引,并照官定引價將引售與內商;內商專買邊引,下場收鹽上堆,并照官定鹽價將鹽售與水商;水商多是銷岸商販,專收內商食鹽在指定引岸行銷。清代,以上三種名目均廢。但四川引鹽運銷云南﹑貴州兩省的運商則仍稱"邊商"。

    網絡解釋

    邊商

    邊商是明清時鹽商的一種。明洪武三年 (1370年) 行開中法,鹽商輸送米糧等至邊塞或其他指定地點,政府給予食鹽運銷權。弘治五年 (1492年) 改為納鹽領引行鹽。廢開中法。憑引行鹽的鹽商 (引商) 分為邊商 (邊地鹽商)、內商 (內地鹽商)、水商 (江湖行商) 三類。邊商納鹽課領取鹽引,并照官定引價將引售與內商; 內商買邊引,下場收鹽上堆,按官定鹽價售與水商; 水商多是銷岸商販,收內商食鹽,在規定引岸銷售。清代,邊商、水商轉化為運商,內商轉化為場商; 領引運銷川鹽運銷云、貴兩省的運商仍稱為邊商,云貴引岸稱邊岸,所行鹽引稱邊引。

    “邊商”的單字解釋

    】:[biān]1.幾何圖形上夾成角的射線或圍成多邊形的線段。2.邊緣:海邊。村邊。田邊。馬路邊兒。3.鑲在或畫在邊緣上的條狀裝飾:花邊兒。金邊兒。裙子下擺加個邊兒。4.邊界;邊境:邊疆。邊防。戍邊。5.界限:邊際。一望無邊。6.靠近物體的地方:旁邊。身邊。7.方面:雙邊會談。這邊那邊都說好了。8.用在時間詞或數詞后,表示接近某個時間或某個數目:冬至邊上下了一場大雪。活到六十邊上還沒有見過這種事。9.兩個或幾個“邊”字分別用在動詞前面,表示動作同時進行:邊干邊學。邊收件,邊打包,邊托運。10.姓。[bian](邊兒)方位詞后綴:前邊。里邊。東邊。左邊。
    】:1.商量:協商。2.商業:經商。3.商人:行商。4.除法所得的結果:八除以二的商是四。5.朝代名(約前1600—前1046)。湯滅夏后建立。建都亳(bó,今河南商丘),國號商。以后多次遷都,至盤庚遷都殷(今河南安陽小屯一帶),故商朝又稱殷朝,也稱殷商。傳到紂,為周所滅。6.古代五音(宮、商、角、徵、羽)之一。相當于簡譜的“2”。

    “邊商”的相關詞語

    * 邊商的讀音是:biān shāng,邊商的意思:邊商 邊商是明清時鹽商的一種。明洪武三年 (1370年) 行開中法,鹽商輸送米糧等至邊塞或其他指定地點,政府給予食鹽運銷權。弘治五年 (1492年) 改為納鹽領引行鹽。廢開中法。憑引行鹽的鹽商 (引商) 分為邊商 (邊地鹽商)、內商 (內地鹽商)、水商 (江湖行商) 三類。邊商納鹽課領取鹽引,并照官定引價將引售與內商; 內商買邊引,下場收鹽上堆,按官定鹽價售與水商; 水商多是銷岸商販,收內商食鹽,在規定引岸銷售。清代,邊商、水商轉化為運商,內商轉化為場商; 領引運銷川鹽運銷云、貴兩省的運商仍稱為邊商,云貴引岸稱邊岸,所行鹽引稱邊引。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