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梁的讀音 車梁的意思
車梁 車梁(?-?)山西永寧人。明朝官員、進士出身。 弘治三年,登進士,授監察御史。弘治十五年,因條列時政,稱東廠、錦衣衛有所獲盜,后下法司,法司不敢平反。之後下詔獄,被給事中御史交相上疏論救得釋,官至漢陽府知府[1]。 (清)張廷玉等,《明史(中華書局點校本)》(卷180):“車梁,山西永寧人。弘治三年進士,為御史。十五年條列時政,中言東廠錦衣衛所獲盜,先嚴刑具成案,然後送法司,法司不敢平反。請自今徑送法司,毋先刑訊。章下,未報。主東廠者言梁從父郎中霆先以罪為東廠所發,挾私妄言,遂下梁詔獄。給事御史交章論救,乃得釋,終漢陽知府。”
- 車
- 梁
“車梁”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chē liáng]
- 漢字注音:
- ㄔㄜ ㄌㄧㄤˊ
- 簡繁字形:
- 車梁
- 是否常用:
- 否
“車梁”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謂可以行車的橋。
網絡解釋
車梁
車梁(?-?)山西永寧人。明朝官員、進士出身。
弘治三年,登進士,授監察御史。弘治十五年,因條列時政,稱東廠、錦衣衛有所獲盜,后下法司,法司不敢平反。之後下詔獄,被給事中御史交相上疏論救得釋,官至漢陽府知府[1]。
(清)張廷玉等,《明史(中華書局點校本)》(卷180):“車梁,山西永寧人。弘治三年進士,為御史。十五年條列時政,中言東廠錦衣衛所獲盜,先嚴刑具成案,然後送法司,法司不敢平反。請自今徑送法司,毋先刑訊。章下,未報。主東廠者言梁從父郎中霆先以罪為東廠所發,挾私妄言,遂下梁詔獄。給事御史交章論救,乃得釋,終漢陽知府。”
“車梁”的單字解釋
【車】:[chē]1.陸地上有輪子的運輸工具:火車。汽車。馬車。一輛車。2.利用輪軸旋轉的機具:紡車。滑車。水車。3.指機器:開車。車間。4.車削:車圓。車螺絲釘。5.用水車取水:車水。6.轉動(多指身體):車過身來。7.姓。[jū]象棋棋子的一種。
【梁】:1.架在墻上或柱子上支撐房頂的橫木:房梁。2.橋:橋梁。3.物體中間隆起成長條的部分:鼻梁。山梁。4.朝代名。1.南朝之一(502—557)。蕭衍滅南齊后建立。建都建康(今南京)。國號梁,也稱蕭梁。為陳所滅。2.五代之一(907—923)。朱溫滅唐后建立。建都汴(今河南開封),國號梁,史稱后梁。為后唐所滅。5.戰國時魏國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后,改稱梁。
“車梁”的相關詞語
* 車梁的讀音是:chē liáng,車梁的意思:車梁 車梁(?-?)山西永寧人。明朝官員、進士出身。 弘治三年,登進士,授監察御史。弘治十五年,因條列時政,稱東廠、錦衣衛有所獲盜,后下法司,法司不敢平反。之後下詔獄,被給事中御史交相上疏論救得釋,官至漢陽府知府[1]。 (清)張廷玉等,《明史(中華書局點校本)》(卷180):“車梁,山西永寧人。弘治三年進士,為御史。十五年條列時政,中言東廠錦衣衛所獲盜,先嚴刑具成案,然後送法司,法司不敢平反。請自今徑送法司,毋先刑訊。章下,未報。主東廠者言梁從父郎中霆先以罪為東廠所發,挾私妄言,遂下梁詔獄。給事御史交章論救,乃得釋,終漢陽知府。”
基本解釋
1.謂可以行車的橋。車梁
車梁(?-?)山西永寧人。明朝官員、進士出身。弘治三年,登進士,授監察御史。弘治十五年,因條列時政,稱東廠、錦衣衛有所獲盜,后下法司,法司不敢平反。之後下詔獄,被給事中御史交相上疏論救得釋,官至漢陽府知府[1]。
(清)張廷玉等,《明史(中華書局點校本)》(卷180):“車梁,山西永寧人。弘治三年進士,為御史。十五年條列時政,中言東廠錦衣衛所獲盜,先嚴刑具成案,然後送法司,法司不敢平反。請自今徑送法司,毋先刑訊。章下,未報。主東廠者言梁從父郎中霆先以罪為東廠所發,挾私妄言,遂下梁詔獄。給事御史交章論救,乃得釋,終漢陽知府。”
【車】:[chē]1.陸地上有輪子的運輸工具:火車。汽車。馬車。一輛車。2.利用輪軸旋轉的機具:紡車。滑車。水車。3.指機器:開車。車間。4.車削:車圓。車螺絲釘。5.用水車取水:車水。6.轉動(多指身體):車過身來。7.姓。[jū]象棋棋子的一種。
【梁】:1.架在墻上或柱子上支撐房頂的橫木:房梁。2.橋:橋梁。3.物體中間隆起成長條的部分:鼻梁。山梁。4.朝代名。1.南朝之一(502—557)。蕭衍滅南齊后建立。建都建康(今南京)。國號梁,也稱蕭梁。為陳所滅。2.五代之一(907—923)。朱溫滅唐后建立。建都汴(今河南開封),國號梁,史稱后梁。為后唐所滅。5.戰國時魏國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后,改稱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