輹怎么讀 輹的意思
“輹”字共有1個讀音:
[fù]

漢字 | 輹 |
---|---|
讀音 |
|
注音 | ㄈㄨˋ |
部首 | [車] 車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6 部外:9 |
異體字 | ?? ?? 轐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8F39 |
其它編碼 | 五筆:ltjt 倉頡:jjoae 鄭碼:fkkr 四角:58047 |
筆順編碼 | 1251112312511354 |
筆順筆畫 | 一丨フ一一一丨ノ一丨フ一一ノフ丶 |
筆順名稱 | 橫 豎 橫折 橫 橫 橫 豎 撇 橫 豎 橫折 橫 橫 撇 橫撇/橫鉤 捺 |
輹字的意思
車伏兔,即墊在車箱和車軸之間的木塊。上面承載車箱,下面呈弧形,架在軸上。
輹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輹
fù ㄈㄨˋ
◎ 車伏兔,即墊在車箱和車軸之間的木塊。上面承載車箱,下面呈弧形,架在軸上。
英語 two pieces of wood underneath a cart
法語 parties d'un char supportant l'axe des roues
輹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輹 fù
〈名〉
古代在車軸下面束縛車軸的東西,也叫伏兔,輹用于大車 [axle sleeve]
輹,車軸縛也。——《說文》
輹字的辭典解釋
輹ㄈㄨˋfù名
古代車箱下面和軸相鉤連的木頭。《左傳·僖公十五年》:「車說其輹,火焚其旗。」晉·杜預·注:「輹,車下縛也。」唐·孔穎達·正義:「輹,車下伏兔也。今人謂之車屐,形如伏兔,以繩縛于軸,因名縛也。」
康熙字典解釋
輹【酉集下】【車部】 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9畫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方六切,音福。《說文》車下縛也。《廣韻》車伏兔也。《集韻》車軸縛也。《釋名》車伏兔又曰輹,輹伏也,伏于軸上也。《易·大畜》輿脫輹。
又《大壯》壯于大輿之輹。
又《集韻》芳六切,音蝮。義同。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輹【卷十四】【車部】
車軸縛也。從車復聲。《易》曰:輿脫輹。芳六切
說文解字注
(輹)車軸縛也。謂以革若絲之類纏束於軸、以固軸也。縛者、束也。古者束輈曰楘。曰歷錄。束軸曰輹。亦曰鞪。約轂曰約軝。衣衡曰?。皆所以爲固。皆見於許書。輈束箸於外。故詩箸其數。軸束隱於輿下。故不知其數。釋名曰。?、複也。重複非一之言也。?當爲輹。轉寫誤耳。或曰?當爲輻之誤。若屐下云又曰輹。輹當爲轐。從車。??聲。芳六切。三部。易曰。輿說??。說各本從脫。許書必當用說。今依周易正。周易小畜九三、大畜九二文也。馬云。車下縛也。與許合。其非轐明矣。或作腹者叚借字。或作輻者譌字。
輹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輹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