貶約的讀音 貶約的意思
貶約 biǎn yuē 貶約(貶約) 節約,節儉。《三國志·魏志·文帝紀》“大饗六軍及 譙 父老百姓於邑東” 裴松之 注引 晉 孫盛 曰:“雖心存貶約,慮在經綸,至於樹德垂聲,崇化變俗,固以道薄於當年,風頹於百代矣。”《南史·后妃傳論》:“ 高皇 受命,宮禁貶約,衣不文繡,色無紅采,永巷貧空,有同素室。” 明 劉元卿 《賢奕編·閑鈔上》:“ 國封 歲時入見母后,見二侍婢老且陋,怪其過自貶約。”
- 貶
- 約
“貶約”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biǎn yuē]
- 漢字注音:
- ㄅㄧㄢˇ ㄩㄝ
- 簡繁字形:
- 貶約
- 是否常用:
- 否
“貶約”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節約,節儉。
網絡解釋
貶約
biǎn yuē ㄅㄧㄢˇ ㄩㄝ
貶約(貶約)
節約,節儉。《三國志·魏志·文帝紀》“大饗六軍及 譙 父老百姓於邑東” 裴松之 注引 晉 孫盛 曰:“雖心存貶約,慮在經綸,至於樹德垂聲,崇化變俗,固以道薄於當年,風頹於百代矣。”《南史·后妃傳論》:“ 高皇 受命,宮禁貶約,衣不文繡,色無紅采,永巷貧空,有同素室。” 明 劉元卿 《賢奕編·閑鈔上》:“ 國封 歲時入見母后,見二侍婢老且陋,怪其過自貶約。”
“貶約”的單字解釋
【貶】:1.降低(封建時代多指官職,現代多指價值):貶黜。貶值。他曾被朝廷貶到邊遠地區做官。2.指出缺點,給予不好的評價(跟“褒”相對):他被貶得一無是處。
【約】:[yuē]1.提出或商量(須要共同遵守的事):預約。約定。約期。約好五點鐘見面。2.邀請:特約。約請。約他來。3.約定的事;共同訂立、須要共同遵守的條文:踐約。條約。和約。有約在先。4.限制使不越出范圍;拘束:約束。制約。5.儉省:節約。儉約。6.簡單;簡要:由博返約。7.大概:大約。約計。約數。年約十七八。約有五十人。8.約分:5/10可以約成1/2。[yāo]用秤稱:約一斤肉。約一約有多重。
“貶約”的相關詞語
* 貶約的讀音是:biǎn yuē,貶約的意思:貶約 biǎn yuē 貶約(貶約) 節約,節儉。《三國志·魏志·文帝紀》“大饗六軍及 譙 父老百姓於邑東” 裴松之 注引 晉 孫盛 曰:“雖心存貶約,慮在經綸,至於樹德垂聲,崇化變俗,固以道薄於當年,風頹於百代矣。”《南史·后妃傳論》:“ 高皇 受命,宮禁貶約,衣不文繡,色無紅采,永巷貧空,有同素室。” 明 劉元卿 《賢奕編·閑鈔上》:“ 國封 歲時入見母后,見二侍婢老且陋,怪其過自貶約。”
基本解釋
節約,節儉。貶約
biǎn yuē ㄅㄧㄢˇ ㄩㄝ貶約(貶約)
節約,節儉。《三國志·魏志·文帝紀》“大饗六軍及 譙 父老百姓於邑東” 裴松之 注引 晉 孫盛 曰:“雖心存貶約,慮在經綸,至於樹德垂聲,崇化變俗,固以道薄於當年,風頹於百代矣。”《南史·后妃傳論》:“ 高皇 受命,宮禁貶約,衣不文繡,色無紅采,永巷貧空,有同素室。” 明 劉元卿 《賢奕編·閑鈔上》:“ 國封 歲時入見母后,見二侍婢老且陋,怪其過自貶約。”
【貶】:1.降低(封建時代多指官職,現代多指價值):貶黜。貶值。他曾被朝廷貶到邊遠地區做官。2.指出缺點,給予不好的評價(跟“褒”相對):他被貶得一無是處。
【約】:[yuē]1.提出或商量(須要共同遵守的事):預約。約定。約期。約好五點鐘見面。2.邀請:特約。約請。約他來。3.約定的事;共同訂立、須要共同遵守的條文:踐約。條約。和約。有約在先。4.限制使不越出范圍;拘束:約束。制約。5.儉省:節約。儉約。6.簡單;簡要:由博返約。7.大概:大約。約計。約數。年約十七八。約有五十人。8.約分:5/10可以約成1/2。[yāo]用秤稱:約一斤肉。約一約有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