貽厥孫謀的讀音 貽厥孫謀的意思
【解釋】貽:遺留;厥:其,他的;謀:計謀,打算。為子孫的將來作好安排。【出處】《尚書·五子之歌》:“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則,貽厥子孫。”《詩經·大雅·文王有聲》:“詒厥孫謀,以燕翼子。”【語法】緊縮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貽
- 厥
- 孫
- 謀
“貽厥孫謀”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í jué sūn móu]
- 漢字注音:
- ㄧˊ ㄐㄩㄝˊ ㄙㄨㄣ ㄇㄡˊ
- 簡繁字形:
- 貽厥孫謀
- 是否常用:
- 否
“貽厥孫謀”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書.五子之歌》:"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則,貽厥子孫。"孔傳:"貽,遺也。言仁及后世。"后遂以"貽厥孫謀"謂為子孫的將來作好安排。 辭典解釋
貽厥孫謀 yí jué sūn móu ㄧˊ ㄐㄩㄝˊ ㄙㄨㄣ ㄇㄡˊ 為子孫的將來作打算、安排。《三國志.卷三九.蜀書.董允傳》裴松之注引《襄陽記》曰:「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諸君憒憒,曾不知防慮于此,豈所謂貽厥孫謀乎?」唐.李翰〈鳳閣王侍郎傳論贊.序〉:「有經邦之則焉,有正家之訓焉,固可以貽厥孫謀,播乎長世者也。」也作「詒厥之謀」、「詒厥孫謀」。
網絡解釋
【解釋】貽:遺留;厥:其,他的;謀:計謀,打算。為子孫的將來作好安排。
【出處】《尚書·五子之歌》:“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則,貽厥子孫。”《詩經·大雅·文王有聲》:“詒厥孫謀,以燕翼子。”
【語法】緊縮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貽厥孫謀”的單字解釋
【貽】:1.贈給。2.遺留,留下:貽害。貽誤(使受到壞的影響)。貽訓。貽笑大方(讓內行見笑)。
【厥】:1.暈倒;氣閉:昏厥。痰厥。2.文言代詞。相當于“其”:厥后。大放厥詞。3.文言助詞。相當于“之”:層構厥高,臨乎未央。4.文言副詞。才;乃: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孫】:[sūn]1.兒子的子女;兒子的兒子。2.與孫子同輩的同姓或異姓親屬。3.泛指後代子孫。4.植物再生或孳生的。5.指脈絡的細小分支。6.姓。[xùn]1.謙順;恭順。2.逃遁;流亡。3.退出、讓出帝位或某職位。4.差,比不上。
【謀】:同“謀”。
“貽厥孫謀”的相關詞語
* 貽厥孫謀的讀音是:yí jué sūn móu,貽厥孫謀的意思:【解釋】貽:遺留;厥:其,他的;謀:計謀,打算。為子孫的將來作好安排。【出處】《尚書·五子之歌》:“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則,貽厥子孫。”《詩經·大雅·文王有聲》:“詒厥孫謀,以燕翼子。”【語法】緊縮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基本解釋
1.《書.五子之歌》:"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則,貽厥子孫。"孔傳:"貽,遺也。言仁及后世。"后遂以"貽厥孫謀"謂為子孫的將來作好安排。辭典解釋
貽厥孫謀 yí jué sūn móu ㄧˊ ㄐㄩㄝˊ ㄙㄨㄣ ㄇㄡˊ為子孫的將來作打算、安排。《三國志.卷三九.蜀書.董允傳》裴松之注引《襄陽記》曰:「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諸君憒憒,曾不知防慮于此,豈所謂貽厥孫謀乎?」唐.李翰〈鳳閣王侍郎傳論贊.序〉:「有經邦之則焉,有正家之訓焉,固可以貽厥孫謀,播乎長世者也。」也作「詒厥之謀」、「詒厥孫謀」。
【解釋】貽:遺留;厥:其,他的;謀:計謀,打算。為子孫的將來作好安排。
【出處】《尚書·五子之歌》:“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則,貽厥子孫。”《詩經·大雅·文王有聲》:“詒厥孫謀,以燕翼子。”
【語法】緊縮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貽】:1.贈給。2.遺留,留下:貽害。貽誤(使受到壞的影響)。貽訓。貽笑大方(讓內行見笑)。
【厥】:1.暈倒;氣閉:昏厥。痰厥。2.文言代詞。相當于“其”:厥后。大放厥詞。3.文言助詞。相當于“之”:層構厥高,臨乎未央。4.文言副詞。才;乃: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孫】:[sūn]1.兒子的子女;兒子的兒子。2.與孫子同輩的同姓或異姓親屬。3.泛指後代子孫。4.植物再生或孳生的。5.指脈絡的細小分支。6.姓。[xùn]1.謙順;恭順。2.逃遁;流亡。3.退出、讓出帝位或某職位。4.差,比不上。
【謀】:同“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