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簿的讀音 計簿的意思
計簿 拼音 jì bù 注音 解釋:1. 古代計吏登記戶口、賦稅、人事的簿籍。《漢書·匡衡傳》:“計簿已定而背法制,專地盜土以自益。” 唐張守節《史記正義》:“顧胤云:‘柏梁被燒,故受計獻之物於甘泉也。’顏師古曰:‘受郡國計簿也。’”明 高啟 《送樊參議赴江西參政序》:“與兵資戰具之供儲,尺籍計簿之鉤校,期會嚴迫而案牘繁滋。” 2. 指計吏在簿籍上登記戶口賦稅等。 唐 元稹 《錯字判》:“丁也方將計簿,忽謬正名,曾不戒於爰毫,遂見尤為起草。”參見“計籍”。
- 計
- 簿
“計簿”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jì bù]
- 漢字注音:
- ㄐㄧˋ ㄅㄨˋ
- 簡繁字形:
- 計簿
- 是否常用:
- 否
“計簿”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古代計吏登記戶口﹑賦稅﹑人事的簿籍。 2.指計吏在簿籍上登記戶口賦稅等。 辭典解釋
計簿 jì bù ㄐㄧˋ ㄅㄨˋ 記錄戶口、賦稅、收支等的簿籍。
《漢書.卷八.宣帝紀》:「上計簿,具文而已,務為欺謾,以避其課。」
網絡解釋
計簿
拼音 jì bù
注音 ㄐㄧˋ ㄅㄨˋ
解釋:1. 古代計吏登記戶口、賦稅、人事的簿籍。《漢書·匡衡傳》:“計簿已定而背法制,專地盜土以自益。” 唐張守節《史記正義》:“顧胤云:‘柏梁被燒,故受計獻之物於甘泉也。’顏師古曰:‘受郡國計簿也。’”明 高啟 《送樊參議赴江西參政序》:“與兵資戰具之供儲,尺籍計簿之鉤校,期會嚴迫而案牘繁滋。”
2. 指計吏在簿籍上登記戶口賦稅等。 唐 元稹 《錯字判》:“丁也方將計簿,忽謬正名,曾不戒於爰毫,遂見尤為起草。”參見“計籍”。
“計簿”的單字解釋
【計】:1.計算:核計。共計。不計其數。數以萬計。2.測量或計算度數、時間等的儀器:體溫計。血壓計。晴雨計。3.主意;策略;計劃:計策。巧計。緩兵之計。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百年大計,質量第一。4.做計劃;打算:設計。為加強安全計,制定了工廠保衛條例。5.計較;考慮:不計成敗。無暇計及。6.姓。
【簿】:[bù]1.本子,冊籍:簿冊。簿記。簿籍。簿錄。2.古代稱公文、案卷:對簿公堂。3.古代的儀仗侍從:簿伍。鹵簿(古代帝王、后妃、王公大臣外出時的儀仗隊。次序排列嚴格并明文著之于簿籍)。4.笏。[bó]古同“箔”,養蠶席。
“計簿”的相關詞語
* 計簿的讀音是:jì bù,計簿的意思:計簿 拼音 jì bù 注音 解釋:1. 古代計吏登記戶口、賦稅、人事的簿籍。《漢書·匡衡傳》:“計簿已定而背法制,專地盜土以自益。” 唐張守節《史記正義》:“顧胤云:‘柏梁被燒,故受計獻之物於甘泉也。’顏師古曰:‘受郡國計簿也。’”明 高啟 《送樊參議赴江西參政序》:“與兵資戰具之供儲,尺籍計簿之鉤校,期會嚴迫而案牘繁滋。” 2. 指計吏在簿籍上登記戶口賦稅等。 唐 元稹 《錯字判》:“丁也方將計簿,忽謬正名,曾不戒於爰毫,遂見尤為起草。”參見“計籍”。
基本解釋
1.古代計吏登記戶口﹑賦稅﹑人事的簿籍。 2.指計吏在簿籍上登記戶口賦稅等。辭典解釋
計簿 jì bù ㄐㄧˋ ㄅㄨˋ記錄戶口、賦稅、收支等的簿籍。
《漢書.卷八.宣帝紀》:「上計簿,具文而已,務為欺謾,以避其課。」
計簿
拼音 jì bù注音 ㄐㄧˋ ㄅㄨˋ
解釋:1. 古代計吏登記戶口、賦稅、人事的簿籍。《漢書·匡衡傳》:“計簿已定而背法制,專地盜土以自益。” 唐張守節《史記正義》:“顧胤云:‘柏梁被燒,故受計獻之物於甘泉也。’顏師古曰:‘受郡國計簿也。’”明 高啟 《送樊參議赴江西參政序》:“與兵資戰具之供儲,尺籍計簿之鉤校,期會嚴迫而案牘繁滋。”
2. 指計吏在簿籍上登記戶口賦稅等。 唐 元稹 《錯字判》:“丁也方將計簿,忽謬正名,曾不戒於爰毫,遂見尤為起草。”參見“計籍”。
【計】:1.計算:核計。共計。不計其數。數以萬計。2.測量或計算度數、時間等的儀器:體溫計。血壓計。晴雨計。3.主意;策略;計劃:計策。巧計。緩兵之計。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百年大計,質量第一。4.做計劃;打算:設計。為加強安全計,制定了工廠保衛條例。5.計較;考慮:不計成敗。無暇計及。6.姓。
【簿】:[bù]1.本子,冊籍:簿冊。簿記。簿籍。簿錄。2.古代稱公文、案卷:對簿公堂。3.古代的儀仗侍從:簿伍。鹵簿(古代帝王、后妃、王公大臣外出時的儀仗隊。次序排列嚴格并明文著之于簿籍)。4.笏。[bó]古同“箔”,養蠶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