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諸宮調的讀音 諸宮調的意思

    諸宮調 諸宮調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屬于中國北宋、金、元時期的一種大型說唱文學。是從變文和教坊大曲、雜曲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因集若干套不同宮調的曲子輪遞歌唱而得名。諸宮調以說唱為主,又因為它用琵琶等樂器伴奏,故又稱“彈詞”或“弦索”。 諸宮調,由北宋神宗熙寧至哲宗元年間,澤州(今山西晉城)藝人孔三傳來到文藝演出百花競放的東京,最先創造了諸宮調。 諸宮調由韻文和散文兩部分組成,演唱時采取歌唱和說白相間的方式,屬敘事體,其中唱詞有接近代言體的部分。諸宮調為后世戲曲音樂開辟了道路。宋代已用諸宮調的曲調來演唱宋雜劇了。至元代,其曲調對北方雜劇的形成卻起了重要的影響,它的重要的藝術手段,都為元雜劇所吸收。它為中國戲曲藝術的成熟奠定了基礎。據送宋王灼《碧雞漫志》卷而載:“熙豐、元祐間······澤州孔三傳者,首創諸宮調古傳,士大夫皆能誦之。”所謂諸宮調,是相對于限用一個宮調的說唱形式而言,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種宮調串接而成,期間插入一定的說白,與唱詞配合,敘述有人物、情節的長篇故事。
    • zhū
    • gōng
    • diào 調

    “諸宮調”的讀音

    拼音讀音
    [zhū gōng diào]
    漢字注音:
    ㄓㄨ ㄍㄨㄥ ㄉㄧㄠˋ
    簡繁字形:
    諸宮調
    是否常用:

    “諸宮調”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宋、金、元流行的一種說唱文學。起源于北宋。取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聯成短套,首尾一韻;再用不同宮調的許多短套聯成長篇,雜以說白,以說唱長篇故事。現存作品只有全本的金·董解元作《西廂記》和兩個殘本金無名氏作《劉知遠》的殘篇,元·王伯成作《天寶遺事》的殘篇。參閱宋·王灼《碧雞漫志》卷二。

    辭典解釋

    諸宮調  zhū gōng diào  ㄓㄨ ㄍㄨㄥ ㄉㄧㄠˋ  

    一種古詞曲。敷演故事,略如彈詞,盛于宋、金間,屬于說唱文學。因由許多宮調不同的曲牌所聯綴成篇,故稱為「諸宮調」。如董解元的《西廂記》。
    宋.灌園耐得翁《都城紀勝.瓦舍眾伎》:「諸宮調本京師孔三傳編撰,傳奇、靈怪、八曲、說唱。」

    網絡解釋

    諸宮調

    諸宮調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屬于中國北宋、金、元時期的一種大型說唱文學。是從變文和教坊大曲、雜曲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因集若干套不同宮調的曲子輪遞歌唱而得名。諸宮調以說唱為主,又因為它用琵琶等樂器伴奏,故又稱“彈詞”或“弦索”。
    諸宮調,由北宋神宗熙寧至哲宗元年間,澤州(今山西晉城)藝人孔三傳來到文藝演出百花競放的東京,最先創造了諸宮調。
    諸宮調由韻文和散文兩部分組成,演唱時采取歌唱和說白相間的方式,屬敘事體,其中唱詞有接近代言體的部分。諸宮調為后世戲曲音樂開辟了道路。宋代已用諸宮調的曲調來演唱宋雜劇了。至元代,其曲調對北方雜劇的形成卻起了重要的影響,它的重要的藝術手段,都為元雜劇所吸收。它為中國戲曲藝術的成熟奠定了基礎。據送宋王灼《碧雞漫志》卷而載:“熙豐、元祐間······澤州孔三傳者,首創諸宮調古傳,士大夫皆能誦之。”所謂諸宮調,是相對于限用一個宮調的說唱形式而言,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種宮調串接而成,期間插入一定的說白,與唱詞配合,敘述有人物、情節的長篇故事。

    “諸宮調”的單字解釋

    】:1.眾多、各個:“諸事”、“諸子百家”、“諸善男子,善女人”。2.所有、一切。《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諸以前妖惡禁錮者,一皆蠲除之,以明棄咎之路。”《明史?卷二?太祖本紀》:“諸遭亂為人奴隸者復為民。”3.之於二字的合音。“之”是代詞,“於”是介詞:“付諸行動”。《論語?衛靈公》:“子張書諸紳。”4.之乎二字的合音。“之”是代詞,“乎”是助詞。《論語?子罕》:“有美玉於斯,韞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5.於。《禮記?祭義》:“是故君子合諸天道,春禘秋嘗。”6.他、之。《論語?學而》:“告諸往而知來者。”7.姓。如明代有諸茂卿。
    】:同“”。
    調】:[diào]1.戲曲和歌曲的樂律;調子。2.指詩的韻律、氣韻。3.指人的志向,志趣。4.才情,才調。5.說話、讀書等的腔調。6.指語音上的聲調。7.指言辭。8.選調;遷轉;更動(工作、位置)。9.徵調,徵發。10.轉動。11.調換。12.用同“”。擺弄。13.掉,落。14.準備,置辦。15.計算。16.古代賦稅的一種。[tiáo]1.協調;使協調。2.適合,符合。3.調和;調配。4.調停使和解。5.調試;調弄;演奏。6.調劑。7.調理,調養。8.治理。9.馴養,訓練。10.馴順。11.戲弄;嘲笑。12.挑逗;逗引。13.挑撥,挑唆。14.欺騙。15.拋擲,扔。1.16.見“調調”。2.架勢;樣兒。3.論調;腔調。

    “諸宮調”的相關詞語

    * 諸宮調的讀音是:zhū gōng diào,諸宮調的意思:諸宮調 諸宮調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屬于中國北宋、金、元時期的一種大型說唱文學。是從變文和教坊大曲、雜曲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因集若干套不同宮調的曲子輪遞歌唱而得名。諸宮調以說唱為主,又因為它用琵琶等樂器伴奏,故又稱“彈詞”或“弦索”。 諸宮調,由北宋神宗熙寧至哲宗元年間,澤州(今山西晉城)藝人孔三傳來到文藝演出百花競放的東京,最先創造了諸宮調。 諸宮調由韻文和散文兩部分組成,演唱時采取歌唱和說白相間的方式,屬敘事體,其中唱詞有接近代言體的部分。諸宮調為后世戲曲音樂開辟了道路。宋代已用諸宮調的曲調來演唱宋雜劇了。至元代,其曲調對北方雜劇的形成卻起了重要的影響,它的重要的藝術手段,都為元雜劇所吸收。它為中國戲曲藝術的成熟奠定了基礎。據送宋王灼《碧雞漫志》卷而載:“熙豐、元祐間······澤州孔三傳者,首創諸宮調古傳,士大夫皆能誦之。”所謂諸宮調,是相對于限用一個宮調的說唱形式而言,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種宮調串接而成,期間插入一定的說白,與唱詞配合,敘述有人物、情節的長篇故事。
    chengrenyouxi